地球熄灯一小时
3月30日晚,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各地展开,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地同时举行熄灯仪式。今晚20时30分至21时30分,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与自然共生”,倡导人们一起关注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在北京的熄灯仪式上,汪涵作为麋鹿大使出席活动,他倡导公众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关注地球环境。另外,由吴青峰、张超、吴敏霞等数位各行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代表发布“环保明星志愿者公约”,承诺将用各自的影响力宣传环保理念。
今年“地球一小时”聚焦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考验,WWF 《2018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地球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 40 多年内消亡了 60%。最近数十年,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是数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我们正在经历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拉动对能源、土地和水的需求,推动前所未有的地球变化。
WWF全球网络发展总监朴尚德(Jean-Paul Paddack)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已经在为人类紧急敲响警钟,必须要立即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普通民众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塑料,而决策者则可以制定规则,制止危害环境的行为。
虽然已经举办12年,“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还是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活动被视为一种“作秀”。WWF全球网络发展总监朴尚德(Jean-Paul Paddac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12年间,“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扩展到180个国家及地区,这充分显示出该活动的巨大力量。“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虽然是象征性的,但它在告诉全世界,每个人都能为地球做出一份贡献,即使非常微薄。同时,活动也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至少在每年的3月,包括政府人士、企业人士以及普通居民在内的各界人士都能聚集在一起,关注和讨论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相信“地球一小时”活动能够继续扩大,动员更多人加入进来,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能参与“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大家熄灭灯光时可以做些什么呢?不妨静下心来享受大自然,和家人一起看星星。
一、关灯!“地球一小时”来中国10年了,为何争议从没停过?
2018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于3月24日晚上20时30分开始。
“地球一小时”活动发起于2007年,倡导社会各界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关掉不必要的灯光和其他耗电设备,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今年也是该活动进入中国的第10年。
如今,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地球一小时”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和提倡,但也不乏各种争议和质疑。
只是“一场并不环保的环保秀”?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上:
关灯一小时真的节能吗?
未必。就单个家庭而言,关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非常有限,一小时仅占一年的1/8760。
就社会而言,“地球一小时”活动减少的耗电量同样微乎其微。活动期间,电网总体负荷变化不大,电厂发电机正常运转,电能正常输出,发出的电并没有节约下来。
活动造成的瞬时电压波动会损害电网吗?
也有不少人担心,“地球一小时”集体关灯的行为,会造成瞬时电压波动导致供电线路瘫痪,给电网造成过重的负担。
但事实上,居民用电负荷只占电网整体负荷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只是居民用电中的一小部分,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更低。
与工业负荷每天早上八九点工厂开工的这一升、半夜停工这一降对电网构成的冲击相比,“地球一小时”带来电网负荷的影响非常有限,加之电网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地球一小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对于“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们既不要担心其对电网有多大损害,也不要对其节能效果寄予太大希望。
事实上,它是一种行为艺术,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宣传、鼓动、号召,唤醒更多人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中。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现实意义。
“地球一小时”是一种体验,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环保不止一小时
2018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开启我的60+生活方式”,旨在希望人们可以在熄灯的60分钟之外,继续践行环保节能生活方式。
“地球一小时”只是起点,它让人们反思,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减少塑料,你可以
购物自带环保袋
不用塑料吸管
少用塑料包装袋
不买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
绿色消费,你可以
选购环保认证产品
理性购物
适度点餐不浪费
拒绝购买野生物制品
减少一次性日用品,你可以
外出自带水杯
常备环保餐具
随身携带手帕
旅行自带拖鞋和洗漱用品
资源循环利用,你可以
垃圾减量分类
再生资源回收
闲置旧物捐赠
电子设备以旧换新
绿色出行,你可以
短距离选择步行或骑行
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选购低碳车
选择乘坐火车旅行
关灯只是一个形式
更重要的
从日常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
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2019“地球一小时”大连、沈阳城市联动
3月30日20:30,中国迎来了第11次“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时刻,大连携手沈阳与162个国家、7000余座城市、13亿人一同参与了这场环保行动。当晚,沈阳市彩电塔与大连星海广场音乐喷泉等地标景观灯光同时熄灭。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青年联合会、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辽宁省青柠檬公益发展中心、沈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承办,是辽宁省首次城市联动开展熄灯仪式。
据主办方介绍,作为全球唯一的永久参与城市,这已经是大连第11次参与“地球一小时”,今年,沈阳的加入,让活动更具规模。
“地球一小时”活动,从2007 年悉尼的标志性熄灯开始,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全民环保活动之一。历年的主题活动,从关注气候变化,关注蓝天,到号召公众做出环保改变,致力于激励和引导公众参与,愿景是全社会践行可持续生活和发展方式,让地球生生不息。今年,“地球一小时”提出“与自然共生”的倡议。
“地球一小时”大连熄灯仪式在大连百年城G层中央大堂举行,这场千人参与的环保聚会延续了每年大连熄灯仪式的传统——青春、参与、烛光。来自大连多所高校的志愿者们邀请市民一同用2019颗蜡烛拼出了烛光中的中国,表达了“绿色中国·改变世界”的共同心愿。
沈阳熄灯仪式在沈阳佳兆业大堂举行。当灯火熄灭,烛光点亮,沈阳市民与志愿者用2000颗蜡烛拼出地球的图案和今年的主题——“与自然共生”。为了推动青少年从小梳理生态环保意识,沈阳市教育局还组织全市中小学通过校园网、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栏、班级板报等方式开展地球一小时的宣传活动。
两地志愿者还在现场用环保纸分别制作了500个熊猫头盔,年轻一代变身“熊猫人”,数百名“熊猫勇士”,在两地用快闪环保秀,向污染说不,为环保加油。自由音乐人、艺术家、摄影师等新兴青年群体的文化青年也加入其中。
三、地球一小时 | “素颜”西安依然美丽 猜猜节约了多少度电?
3月30日20时30分,伴随着市民整齐的倒数声,钟楼、鼓楼如约熄灯,与此同时,大雁塔、长安塔等标志性建筑准时“卸妆”,流光溢彩的城墙也进入夜晚的静谧,市民们通过各种活动,一起加入“地球一小时”公益行列。
市民举起手机 拍摄美丽“素颜”钟楼
昨晚,褪去“华衣”的钟楼静谧、美丽,现场守候的群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得的时刻。
“我是来旅游的,没想到正好遇到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来自湖南的小赵说,自己来找大学同学玩,正好遇上“地球一小时”这个全球公益活动,觉得很荣幸,她已经拍照并合影留念了,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留作纪念。
家住钟楼小区的冯先生带着孩子在街头散步,他告诉记者,很多人晚上在家都是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地球一小时”活动可以让大家走出家门、感受城市的另一种美。
据了解, 2019年“地球一小时”(中国)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关注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为2020年由中国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提前预热。
“地球一小时”活动周 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
从3月25日全市“地球一小时”活动周开始以来,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高新区、临潼区、阎良区、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的环保志愿者们,分别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了以“保护绿水青山 创享生态西安”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宣传活动。
志愿者们向市民发放了《“地球一小时”宣传本》《公众环保知识系列读本》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宣传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解答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现场群众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以小行动聚集大能量,共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 邀请市民加入绿色行动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既是享有者,更是保护者。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举手之劳,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生态西安。从衣食住用行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以“地球一小时”为起点,人人都做绿色传播者,号召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动。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韬表示,“地球一小时”并非只是一小时,而是通过这种熄灯方式唤起公众节能环保意识,更好地重视环境变化,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熄灯虽然只有一小时,但是环保却不止一小时,将熄灯一小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电力资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绿色出行等,这才是“地球一小时”的意义。
“地球一小时”西安电网节电15.7万度
3月30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西安与全球超过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共同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国网西安供电公司调度中心的数据显示,活动期间,西安电网减少用电约15.7万度。
据国网西安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分析,2019年西安"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西安电网减少用电量15.7万度,相当于减少煤炭54.9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67千克,氮氧化物406.63千克,烟气排放54.95万立方米。
本次活动中,国网西安供电公司邀请13个家庭的市民朋友们来到电力调控中心观摩了熄灯一小时内西安电网负荷变化,为小朋友和家长讲述了如何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等常识,并与小朋友们进行电力小知识互动,让年轻一代树立环保意识,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促进治污减霾,守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西安。
四、各地展开“地球一小时”活动 今晚20时30分你熄灯吗?
3月30日晚,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各地展开,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地同时举行熄灯仪式。今晚20时30分至21时30分,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与自然共生”,倡导人们一起关注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在北京的熄灯仪式上,汪涵作为麋鹿大使出席活动,他倡导公众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关注地球环境。另外,由吴青峰、张超、吴敏霞等数位各行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代表发布“环保明星志愿者公约”,承诺将用各自的影响力宣传环保理念。
今年“地球一小时”聚焦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考验,WWF 《2018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地球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 40 多年内消亡了 60%。最近数十年,地球物种消失的速度是数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我们正在经历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拉动对能源、土地和水的需求,推动前所未有的地球变化。
WWF全球网络发展总监朴尚德(Jean-Paul Paddack)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已经在为人类紧急敲响警钟,必须要立即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普通民众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塑料,而决策者则可以制定规则,制止危害环境的行为。
虽然已经举办12年,“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还是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活动被视为一种“作秀”。WWF全球网络发展总监朴尚德(Jean-Paul Paddac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12年间,“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扩展到180个国家及地区,这充分显示出该活动的巨大力量。“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虽然是象征性的,但它在告诉全世界,每个人都能为地球做出一份贡献,即使非常微薄。同时,活动也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至少在每年的3月,包括政府人士、企业人士以及普通居民在内的各界人士都能聚集在一起,关注和讨论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相信“地球一小时”活动能够继续扩大,动员更多人加入进来,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能参与“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大家熄灭灯光时可以做些什么呢?不妨静下心来享受大自然,和家人一起看星星。
五、保护地球 上海浦江两岸地标建筑熄灯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提倡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世界各地参与者对环保行动的支持。
今天晚上8:30—9:30,全球各地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机构将自发熄灯一小时,北京奥林匹克塔、上海东方明珠、广州塔、西安大雁塔、武汉黄鹤楼、成都太古里等地标建筑也将熄灯,以此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