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链二号成功发射
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轰鸣声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随后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2008年~2012年,我国先后发射天链一号01~03星,三颗卫星组网运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2016年,天链一号04星成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与01~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
天链二号01星在第一代中继卫星的基础上,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研制,在服务目标数量、传输速率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具有服务目标更多、传输速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设计寿命更长等特征。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9次发射。
一、远望3号船圆满完成天链二号01星海上测控任务
北京时间3月31日晚,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1星发射升空。远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的远望3号船持续测控,保障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作为此次任务的唯一海上测控点,远望3号船接过陆地测控接力棒,对火箭及卫星开展测量工作,并快速、准确、高效地向西安中心发送实时测控数据,为卫星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次发射的天链二号01星是第二代中继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星,也是我们船2019年的第一次任务。航程中,全船系统学习同类型任务经验成果,并开展目标特性信号分析及过程推演,进行技术状态验证及各类联调,做到了技术见底、心中有底,确保了任务圆满成功。”远望3号船副船长刘肖纯介绍说。
航渡中,远望3号船扎实开展了船舶消防、救生、损管和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活动,克服了大风浪航行、海上设备检修维护难和任务海域机动受限等现实困难,为夺取任务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此次海上测控任务后,远望3号船将奔赴下一海域,继续执行其他型号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二、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第一颗卫星“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天链二号01星”可以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天链二号”中继卫星系统在任务规划、系统管理、业务运行上,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取得显著进步,数据传输速率和多目标服务能力也有较大提升,将在提高中低轨卫星、载人航天器信息回传时效性,在轨运行安全性和任务实施灵活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飞行。
三、天链二号成功发射,和空间站视频通话全靠它!
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据了解,“天链二号”中继卫星系统在任务规划、系统管理、业务运行上相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取得显著进步,数据传输速率和多目标服务能力也有较大提升,将对提高中低轨卫星、载人航天器信息回传时效性、在轨运行安全性和任务实施灵活性发挥重要作用。
“天链二号01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飞行。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介绍,这是中心2019年执行的第3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心第129次发射任务,今年,中心还将面临高密度任务态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任务,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这次任务意义特殊,是天链二号的首发星,也是长征系列火箭三百次飞行后的首次发射。中心全体科技人员深入学习贯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指示要求,叫响“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再接再厉再夺全胜”口号,精心、精细、精准、精确地做好各项工作,以追梦西昌、奋斗西昌、奇迹西昌的实际行动,助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
新生力量使我国:中继卫星系统“从有到强”
我国数据中继卫星能力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天链一号系统建成后,成为世界第二个具有对中低规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具有高覆盖、实时、传输速率和高效费比等优点,曾为天宫一号与神舟系列飞船数次成功交会对接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开辟了我国天基测控新纪元。
如果说天链一号实现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从无到有”,天链二号01星则要实现“从有到强”。
出于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我国开展了天链二号卫星系统研究攻关。在平台选用上,相比基于东三平台研制的天链一号卫星,天链二号01星采用东四卫星平台,其性能更优、载重更大、服务寿命更长。
据天链二号01星总设计师赵宏介绍,该卫星配有多副新型天线,这使它的数据传输能力较上一代天链卫星有很大提升,传输速率增加了一倍。
此外,天链二号01星的自主能力得到增强,并增加了多目标任务调度功能,可以自动接收多目标任务,并自主排序完成。
天链一号01、02、03星总设计师兼天链二号工程总设计师王家胜介绍,天链二号01星成功定点后,将与天链一号系统一起工作,成为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中强大的新生力量。
拒绝妥协:拿下世界性难题
“为了攻克一项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我们多花了两年多时间。”天链二号01星总指挥张鹏说。从立项到整星转初样,研制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对于其他东四平台卫星,这一周期足以转正样,甚至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发射了。但为了达到卫星数据传输能力大幅增强、服务目标数量翻倍等目标,天链二号01星研制团队开始了“啃硬骨头”的艰难时期。国内没有同类研制经验可以借鉴,他们查找了国外技术资料,发现国外曾开展此类攻关,却因难度太大绕道而行,转为其他技术替代。借鉴学习的路被堵死。
在航天科技集团和五院支持下,研制团队集结航天系统内外专家力量,在热控、结构、控制、电子、天线以及材料工艺等方面开展攻关。由于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不少专家建议适当降低标准和要求,部分团队成员也陆续离开投入其他项目,但团队骨干拒绝妥协,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经过近三年努力,他们完成了上百项试验验证,最终拿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据天链二号卫星系统发展规划,01星发射成功后,后续将启动02星、03星的研制,未来将实现组网运行,在我国天基测控和信息传输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四、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成为在轨卫星、空间站和地面中心站的桥梁
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吴炜琦: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就是将一个功能强大的测控跟踪的数据地面站,部署到36000公里轨道的太空,对在轨运行的卫星、空间站等各类数据提供跟踪、测量和数据保障,搭起了在轨卫星和空间站与地面中心站之间的桥梁,修起了高速公路。
据了解,“天链二号”中继卫星系统在任务规划、系统管理、业务运行上相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取得显著进步。
中继卫星工程运控系统总设计师 孙宝升:天链一代的中继卫星系统现在一共发射了四颗,现在目前都运行很好,这四颗中继卫星组网为这个载人飞行任务,太空授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今天我们发的天链二号中继卫星是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后新的一代它的能力在这个信息传输的速率还有同时为用户服务的数量方面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天链二号01星”将对提高中低轨卫星、载人航天器信息回传时效性、在轨运行安全性和任务实施灵活性发挥重要作用。“天链二号01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