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对比回应
黄色“一线工人的保险帽”和红色“领导的保险帽”相撞,砰一声,黄色安全帽直接被撞碎了。今天(1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对这条热传视频作出了回应。
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17日指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近日,有一线工人在快手发布安全帽对比试验视频,并引发争议。有人质疑其摆拍,但更多人则为工人师傅抱不平,认为一线工人需要更安全的装备。
就安全帽的采购问题,上海咖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石经理表示,在甲方与施工方(乙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中,一般规定工人的安全帽由施工方统一购买,不会让工人自己购买,且采购单位不固定,一般在附近的建材市场直接购买。安全帽的价格根据冲击吸收性能的强弱而有所不同,最便宜的有10元,质量较好的30-60元。
不过,无论是什么颜色、什么价格,质量都必须要符合统一的国家标准。
正如应急管理部所说的那样,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GB2811-2007,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在高温、低温及浸水三种情况下,用5Kg钢锤自1m高度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均不应超过4900N(1N=1kg·m/s,即使一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m/s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用3KG钢锥自1m高度落下进行试验,钢锥不应与头模接触,且帽壳都不得有碎片脱落。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帽的合格更是事关生产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安全帽的生产厂商、销售商、质检部门,还是负责采购的企业、施工队,都应对此负责、严格把控,保障一线工人在作业时的安全。
在选择了适宜的合格的安全帽后,工人自己也应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正确佩戴安全帽,有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上报要求更换,这样才能最终发挥安全帽的作用。
一、工人安全帽被领导安全帽一碰就碎 应急管理部怒了
黄色“一线工人的保险帽”和红色“领导的保险帽”相撞,砰一声,黄色安全帽直接被撞碎了。今天(1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对这条热传视频作出了回应。
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17日指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近日,有一线工人在快手发布安全帽对比试验视频,让一众关注“996”的网友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安全生产问题。大家纷纷为工人师傅抱不平,认为一线工人需要更安全的装备。
就安全帽的采购问题,上海咖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石经理表示,在甲方与施工方(乙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中,一般规定工人的安全帽由施工方统一购买,不会让工人自己购买,且采购单位不固定,一般在附近的建材市场直接购买。安全帽的价格根据冲击吸收性能的强弱而有所不同,最便宜的有10元,质量较好的30-60元。
不过,无论是什么颜色、什么价格,质量都必须要符合统一的国家标准。
正如应急管理部所说的那样,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GB2811-2007,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在高温、低温及浸水三种情况下,用5Kg钢锤自1m高度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均不应超过4900N(1N=1kg·m/s²,即使一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用3KG钢锥自1m高度落下进行试验,钢锥不应与头模接触,且帽壳都不得有碎片脱落。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帽的合格更是事关生产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安全帽的生产厂商、销售商、质检部门,还是负责采购的企业、施工队,都应对此负责、严格把控,保障一线工人在作业时的安全。
在选择了适宜的合格的安全帽后,工人自己也应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正确佩戴安全帽,有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上报要求更换,这样才能最终发挥安全帽的作用。
二、“一碰就碎”安全帽对比当事人回应 没人管他们的命值不值钱
近日,一段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对比的视频热传。在视频中,两个安全帽相碰,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像蛋壳一般,被直接撞碎,而另一顶红色帽子安然无恙。
视频拍摄者窦师傅称:视频中的两顶安全帽都是工地上发的。他发布完这个视频后并没人管。
该视频发布一周以来,在其发布平台播放量已超过200万。该视频引发热议后,窦师傅此前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称,拍摄所用安全帽是工地发的,视频发布后没人管这个事情。
4月17日,窦师傅对记者改口称,其此前发布视频中的那顶“一碰就碎”的黄色安全帽系自己购买,但其并未透露从哪里购买及具体价格。4月17日中午,视频中主人公窦师傅告诉记者,其所在工地相关负责人看到视频后,已将他和工友们手上质量不合格的安全帽进行更换。
窦师傅还介绍,大工地一般会给工人配发安全帽,部分小工地存在让工人自己准备安全帽的情况。对于自己所属哪个工地,窦师傅表示人在江苏连云港,具体信息不便告知。
记者注意到,有关安全帽质量问题,此前已有媒体关注。2007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报道“夺命”劣质头盔事件:当年4月,杭州一名建筑工人被顶楼坠落的钢筋砸中,钢筋穿透了安全帽,工人因此丧生。后经调查组认定,这名工人佩戴的安全帽是不合格产品。
另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年9月报道,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公布当年浙江省安全帽等产品监督抽查结果,其中抽查了26家企业的26批次安全帽产品,不合格2批次,批次不合格率为7.7%。
三、安全帽不“安全”市场乱象调查:网售5元安全帽无检测报告
近日,几段“安全帽”碰撞对比视频热传。4月17日,应急管理部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北青报记者查询规范标准看到,安全帽应具有冲击吸收、耐穿刺、防静电、电绝缘和阻燃等性能。在电商平台上,安全帽价格从五元钱至数百元不等,有商家称售卖的安全帽符合标准,但也有商家售卖的安全帽没有检测报告。 事件:应急管理部官微指出安全帽要“安全”
不同安全帽对比视频热传后,北青报记者搜索看到,这是一位工人师傅在短视频平台上上传的视频,在4月11日的视频中,该师傅手拿两个安全帽,自称一个是领导用的红色安全帽,一个是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两者敲打之后黄色的安全帽破碎。
安全帽视频对比热传后,17日,应急管理部官微发布消息称,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规范:安全帽应能够吸收冲击且耐穿刺
针对应急管理部提出来的GB 2811-2007标准,北青报记者查询看到,该标准对安全帽作了详细的要求,例如普通安全帽质量不超过430g,防寒安全帽不超过600g,帽沿要小于等于70毫米等,此外,标准对帽舌长度、帽壳内部尺寸、佩戴高度、垂直间距、水平间距、突出物和通气孔等也都明确了标准。
在基本技术性能方面,标准规定,安全帽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经穿刺测试后,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另外,安全帽也要具有防静电、电绝缘、阻燃和耐低温等性能。
标准还规定,每顶安全帽的标识由永久标识和产品说明组成,永久性标志要通过刻印、缝制、铆固标牌、模压或注塑在帽壳上,必须包括本标准编号;制造厂名;生产日期;产品名称和产品的特殊技术性能。产品说明可以使用印刷品、图册或耐磨不干胶等形式提供给使用者。
调查:市场上安全帽价格相差百倍 5元安全帽商家称没检测报告
那么市场上售卖的安全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北青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看到,网售安全帽价格不一,便宜的有5块钱一顶,贵的也有从100元至500余元不等。记者随机咨询了一家卖家,这家店内安全帽的销量达到每月5000笔以上,据店家介绍,店内售卖的安全帽包括8.8元一顶和18.5元一顶等多种,店家称,8.8元一顶的是最普通的安全帽,但没有具体测试过,“不是国标”,而18.5元一顶的才是国标的安全帽,“8.8元的要薄一些,正常使用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没有具体能承受多大的重量”。该商家发来的照片显示,两款安全帽在帽壳内贴了有合格证,以及生产许可证和劳安认证等信息。
另一家售卖安全帽的店家称,店内8元一顶的安全帽也符合标准,有买家来咨询时,店家会咨询买家是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工地的话,店家会建议购买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北青报记者从商家发来的检测报告中看到,这家店内售卖的安全帽经检验判定为合格。
但除此之外,一家以5元价格售卖安全帽的商家称,安全帽没有检测报告,“你说的标准我也不知道,反正很多工地都在用”。
一位建筑行业的业内人士对北青报记者称,据他了解,有一些小的施工方,为了贪图便宜,从小作坊或者是一些不具备资格的网店购买劣质安全帽。安全帽价格可能低廉,但是商家却无法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佩戴这样不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则可能给工人带来较大的危险。
业内人士: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均须符标准 最便宜也要20元
对于合规安全帽的采购流程和标准,4月17日,北京住总集团安装公司安监部部长杨成华介绍,集团有合作供应商的安全用品名录,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必须要从名录中购买包括安全帽在内的安全防护用品,而不能随意从一些商家购买。
杨成华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公司购买的合规安全帽需要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LA劳安认证等,以及帽子内也要注塑上厂家名称和出厂日期等信息,而不同于一些个别商家销售的安全帽只是将信息贴在安全帽上。“厂家出厂前要将产品送到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检验报告,符合标准我们才能购买”。杨成华称。
据介绍,为了区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两者佩戴的安全帽确实在颜色上会有差别,材质上也有不同,但是公司购买的所有安全帽必须要符合GB2811-2007的国家标准,而且都是统一采购,也因此,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都要能够达到防护要求。杨成华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公司购买的最便宜的安全帽价格也在20余元。
杨成华称,施工人员在工地上很有可能碰到管子、脚手架等,“如果安全帽一碰就破,肯定没有安全的作用,容易伤到身体”,因此如果有公司为了贪图便宜而购买不合格的安全帽,也会产生较大安全隐患。
案例:钢筋穿过不合格安全帽引发悲剧
北青报记者搜索看到,此前就有安全事故发生导致已经佩戴安全帽的工人受伤的案例。据央视报道,2007年4月6日,一名头部插进了一根钢筋的建筑工人被紧急送到了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急诊室。在伤者家属要求下,医院通过手术取出钢筋,但在第二天病人情况不好,家属后来放弃了治疗。调查组认定,工人的受伤属于意外伤害事故。但工人当时按规定佩戴了专门用于头部防护的安全帽,不应该造成这样严重的伤害。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工作人员在事故工地上提取了一个同样的安全帽,进行了初步地检测。经检测,生产合格证、制造年月,还有产品明示的有效期是没有的,判定安全帽不合格。
而在2015年,江苏连云港也出现过一起类似事故。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年1月,连云港的医院急诊科接待了一位患者,一根钢筋穿过安全帽插进了这名40岁男子的右脑,裸露在安全帽外的钢筋长约50厘米,后经手术治疗后,男子脱离危险。
据央视消息,根据安全帽国家标准的要求,在一项测试中,安全帽扣在了一个模拟人脑的头模上,5公斤重的钢锥将从距安全帽帽顶一米的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国家标准规定,钢锥不能刺穿帽体接触到头模。
查处:今年有12批次安全帽 经抽查不符合标准
北青报记者查询看到,在抽查中,也屡次出现安全帽不合格的现象。据中国质量新闻网今年1月18日消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安全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本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直辖市71家企业生产的71批次安全帽产品,有1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据安徽省质监局介绍,消费者选购安全帽时应该查看是否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合格证和有效期等证书,应要求经销企业出示该批产品的检测报告。消费者要根据行业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较好的材质,并查看外观质量。
四、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对比似“以卵击石”,何其讽刺
近日,一段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对比的视频热传。在视频中,两个安全帽相碰,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像蛋壳一般,被直接撞碎,而另一顶红色帽子安然无恙。视频拍摄者更是直言,并没有人管“这个事情儿”。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该视频首发于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者窦师傅是工地上的砌砖工,有17000多个粉丝,常常在工作结束后发布些工地上的工作、娱乐片段。
该视频引发热议后,4月1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同是安全帽,领导的像石头,普通工人的如蛋壳。虽然“待遇有别”现象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很多人也已习以为常,但当这么尖锐的景象被呈现在公共视线中时,我们还是免不了受到强烈冲击。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则安全帽对比的视频中,窦师傅对着镜头说:“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看哪个结实?”试验后,又笑嘻嘻地说:“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就是这样的效果。”
不意外、不失望、不愤怒——窦师傅对结果表现出的习以为常,看完也让人揪心: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安全帽并不安全,价格不过6、7块钱;他们也知道,“最结实的其实是监理的白色安全帽”,但他们能领到的只能是这样的劣质安全帽。
6、7块钱,恐怕买个脸盆都不止这个价。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其中,根据耐穿刺性能标准,用3kg钢锥由1米高度自由坠落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而窦师傅领到的这类脆如蛋壳的安全帽,不仅无关安全,还额外增加了危险系数。很难想象,一些一线工人是如何顶着这样“要命”的“保命神器”,在危险无处不在的工地上卖力。
在此背景下,应急管理部的微博回应,可以说是一种“敲打”:揆诸当下,安全生产责任流于形式酿成的悲剧已经太多,其中一线工人又是在各类事故中最容易造成人身伤亡的群体。对于他们,相关施工单位理应给予更周全的保护。为他们配备合格的安全帽,不是什么善心或是厚道,而是最基本的施工规范。
生命无价,没有谁的命比其他人更“值钱”,奈何一个救命的安全帽都要分出个三六九等?
就此事而言,痛心痛斥都不是终点。接下来,对于这样根本不安全的安全帽是哪里生产的,又如何流入市场,监管部门也不妨按图索骥,揪出生产劣质安全帽的不法企业。说到底,市场上只要有便宜劣质的安全帽在,我们就无法杜绝一些施工方为了私利而偷工减料——安全防范意识的麻痹,通常会是连贯而非偶然“卡顿”的。
五、领导用安全帽更安全?应急管理部紧急发声
近日,几段“安全帽”碰撞对比视频热传。视频中,红色安全帽轻易地就将黄色安全帽撞碎了。这一结果引发公众热议:市场上售卖的安全帽真的安全吗?佩戴不合格的安全帽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安全帽售价从几元至数百元不等,有商家称售卖的安全帽符合标准,但也有商家直言其售卖的安全帽没有检测报告。
事件: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对比视频热传 应急管理部官微发声
4月11日起,一段安全帽对比视频在网络热传。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该视频是一位工人在短视频平台上上传的。视频中,该工人手拿两个不同颜色的安全帽,称红色安全帽是领导用的,黄色安全帽是一线工人戴的。随后他将这两个安全帽撞在一起,黄色安全帽被红色安全帽撞碎。
这段安全帽对比视频热传后,昨天(17日),应急管理部官微发布消息称,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针对应急管理部提出来的GB 2811-2007标准,北青报记者查询看到,该标准对安全帽作了详细的要求,例如普通安全帽质量不超过430g,防寒安全帽不超过600g,帽檐要小于等于70毫米等,此外,标准对帽舌长度、帽壳内部尺寸、佩戴高度、垂直间距、水平间距、突出物和通气孔等也都明确了标准。
在基本技术性能方面,标准规定,安全帽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经穿刺测试后,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另外,安全帽也要具有防静电、电绝缘、阻燃和耐低温等性能。
标准还规定,每顶安全帽的标识由永久标识和产品说明组成,永久性标识要通过刻印、缝制、铆固标牌、模压或注塑在帽壳上,必须包括本标准编号;制造厂名;生产日期;产品名称和产品的特殊技术性能。产品说明可以使用印刷品、图册或耐磨不干胶等形式提供给使用者。
调查:安全帽售价5元至500余元不等 一商家直言“没检测报告”
那么市场上售卖的安全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北青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看到,网售安全帽价格不一,便宜的有5块钱一顶,贵的也有从100元至500余元不等。
北青报记者随机挑选了一家店,该店内安全帽每月的销量超5000笔。商家介绍,店内售卖多种类型安全帽,价格有每顶8.8元和18.5元等多种。商家称,8.8元一顶的是最普通的安全帽,但没有具体测试过,“不是国标”,而18.5元一顶的是符合国标的安全帽。“8.8元的要薄一些,正常使用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没有具体能承受多大的重量。”该商家发来的照片显示,两款安全帽在帽壳内均贴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劳安认证等信息。
另一家售卖安全帽的商家介绍,其店内8元一顶的安全帽也符合标准,有买家来咨询时,商家会询问买家是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工地的话,商家会建议购买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北青报记者从商家发来的检测报告中看到,这家店内售卖的安全帽经检验判定为合格。
北青报记者随机挑选的另一家商家则直言,该店售卖的每顶5元的安全帽没有检测报告。“你说的标准我也不知道,反正很多工地都在用。”
说法:管理施工人员安全帽确有差别 安全防护用品不能随便买
对于合规安全帽的采购流程和标准,4月17日,北京住总集团安装公司安监部部长杨成华介绍,集团有合作供应商的安全用品名录,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必须要从名录中购买包括安全帽在内的安全防护用品,而不能随意从一些商家购买。
杨成华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公司购买的合规安全帽需要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LA劳安认证等,以及帽子内也要注塑上厂家名称和出厂日期等信息。“厂家出厂前要将产品送到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检验报告,符合标准我们才能购买。”杨成华称。
据介绍,为了区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两者佩戴的安全帽确实在颜色上会有差别,材质上也有不同,但是公司购买的所有安全帽必须要符合GB2811-2007的国家标准,而且都是统一采购,也因此,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都要能够达到防护要求。杨成华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公司购买的最便宜的安全帽价格也在20余元。
延伸:不合格安全帽生产厂家曝光 消费者应按需选择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安全帽质量不合格被查处的案例也屡见报端。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了安全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此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直辖市71家企业生产的71批次安全帽产品,有1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冲击吸收性能(高温、低温、浸水)、耐穿刺性能(低温)项目。并公布了抽查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安全帽时应该查看是否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合格证和有效期等证书,应要求经销企业出示该批产品的检测报告。消费者要根据行业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较好的材质,并查看外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