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网约车抽成
网约车的抽成一直以来是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天(22日),这个 “世纪谜团”可算是揭开了。
据滴滴出行官方微信消息,22日,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表示,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即俗称的“抽成”)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
1、平均抽成19%
陈熙介绍,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拼车与否等因素影响,每笔订单会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2018年第4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远程调度费、动态调价、感谢红包等几类费用是全额给到司机的,平台不收费。
陈熙强调,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其中费率较高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比较容易被传播,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以为平台每单(或者平均)费率都是25%”。
2、亏损仍是行业普遍现象
那么,这笔钱的用途是什么?据陈熙介绍,滴滴收取服务费是用于维持平台的运营。
2018年第4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乘客实际支付车费总额)的21%,其中返给司机的奖励约占7%,业务运营相应经营成本约占10%,纳税、在线支付手续费等刚性成本约占4%。
也就是说,各类成本费用的总和(21%)超过实际收取的服务费(19%),其间的差额(2%)由滴滴网约车业务来承担,这部分就属于亏损,滴滴需要从之前融资获得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
“作为一家企业,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否则总有一天会因为资金消耗完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我们只有做到商业上可持续的运营,才能长远地、更好地服务用户和司机。但目前现实中,亏损仍是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普遍现象。”陈熙称。
“6年来还没有实现过盈利”,这是滴滴CEO程维在2018年9月上旬发布的全员信中的话,程维还表示,“公司已将抽成的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整体对应的成交金额毛利率只有1.6%”。
据滴滴今年2月曝光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也就是说,滴滴每天亏近3000万元!
3、裁员管控成本
陈熙还谈及了滴滴裁员事件。
在今年2月15日滴滴举行的月度全员会上,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今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对此,陈熙表示,为了在进一步优化费率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去年底开始公司着手提高经营效率,对面向未来的各个业务进行更严格的聚焦和更科学的成本管控。今年年初,滴滴也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组织升级,优化2000个工作岗位,并大力缩减运营支出,力争稳步实现商业上可持续的发展。
一、滴滴上线“有问必答” 搭建公众沟通平台
此次上线“有问必答”,系滴滴自2018年11月2日上线“公众评议会”以来,推出的又一个公众沟通平台。“公众评议会”目前上线了6期,其中第6期正在进行中。前5期分别针对乘客醉酒、车内空间归属、物品遗失、乘车实名认证、未成年人乘车问题展开讨论向公众征集意见。
滴滴相关负责人表示,“有问必答”是滴滴倾听用户声音、由相关负责人实名回答公众关心话题的平台。据记者了解,滴滴将会就日常收到的用户意见、建议、批评和疑问向公众进行公开答复和探讨,每期一个话题,用户可在“有问必答”下方评论区和滴滴进行交流和讨论。
大部分司机对抽成比例表示理解
从疯狂补贴到抽成,很多司机最初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但随着网约车行业越发成熟,大众对平台抽成又有了不一样的态度。对于滴滴网约车平均每单19%的抽成,记者采访了重庆的滴滴司机。不少网约车司机都表示,对于滴滴的收成比例表示理解,“只有合理的抽成比例,才能让整个行业长期、健康的发展下去。”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律师赵占领向记者表示,滴滴作为一个平台型公司,有服务器、人力等运营成本的支出,向司机端收取平台服务费合理合法。收取比率的多少,不属于政府定价,由企业定价,属于市场调节价。他还表示,对于滴滴这种公众型平台而言,一举一动都对大众影响很大,通过“有问必答”“公众评议”的方式向大众沟通,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二、网约车平均抽成19% 滴滴表示:除去各种费用,平台倒亏2%
司机跑网约车每单被抽成多少,是各网约车平台的敏感话题。作为行业巨头,22日滴滴出行上线“有问必答”平台,首次就网约车业务抽成多少,向公众坦诚沟通。
滴滴网约车公司执行总裁陈熙表示,2018年第4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但在除去司机奖励、经营成本和支付手续费后,平台每单平均还要倒亏2%。
滴滴网约车业务平均抽成为19%
从网约车诞生之初的疯狂补贴,到如今平台从每单中提取平台服务费(即大家俗称的抽成),网约车也从烧钱时代走向了健康发展时期。
作为行业巨头,滴滴的平台服务费备受外界关注。之前网上流传称,滴滴平台上网约车每单抽成都在25%,甚至更高。22日,滴滴网约车公司执行总裁陈熙首次公开回应称,在滴滴平台上,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拼车与否等因素影响,每笔订单会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陈熙以2018年第4季度为例,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远程调度费、动态调价、感谢红包等几类费用是全额给到司机的,平台不收费。其中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费率较高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比较容易被传播,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以为平台每单(或者平均)费率都是25%。陈熙坦言,抽成的误解,和平台司机账单显示不够清晰有关,目前正抓紧改善。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滴滴网约车业务19%的平均抽成,在全球网约车行业中并不算高。最近上市的网约出行平台Lyft,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平均抽成为28.7%。在Uber招股书中,全球平均抽成亦达到22%。
晒账单计算滴滴抽成后为何亏损
此前,有媒体曝光,滴滴2018年亏损109亿元。有声音指出,按照滴滴网约车业务在国内的单量,为何仍会亏损百亿?
记者了解到,除了保持较为平稳低抽成外,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实际上超过了平均服务费率。
陈熙在滴滴首期“有问必答”平台上亦晒出较为详细的账单。记者看到,2018年四季度,滴滴网约车平均每单抽成19%,但是成本支出达到了21%(其中包括司机奖励、业务经营成本、纳税、支付手续费)。也就是说,平台每单网约车业务,滴滴要亏损实际支付车费的2%。值得一提的是,返给司机的奖励占总流水的7%,该部分资金用于鼓励司机在出行高峰时段、需求旺盛的区域多接送乘客,用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类似出勤与服务奖金。陈熙解释,如果没有平台服务费来支持奖励发放,就比较像大锅饭,那高峰期和人群密集区就更难打到车了。
另外在业务运营上,包括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成本占到总流水10%。陈熙表示,未来将力争大幅下降经营成本和费用率水平,将坚持低毛利水平下持续运营,同时确保在安全和体验上的投入。该账单中,最后一笔支出是纳税、在线支付手续费等刚性成本,约占4%。综合计算,滴滴网约车业务第四季度,各项成本费用的总和21%(7%+10%+4%),高于平均服务费率19%。
陈熙在回答中提到,差额(2%)由滴滴网约车业务来承担,这部分就属于亏损,滴滴需要从之前融资获得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作为一家企业,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否则总有一天会因为资金消耗完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
在首期“有问必答”最后,陈熙坦诚,滴滴只有做到商业上可持续的运营,才能长远地、更好地服务用户和司机。但目前现实中,亏损仍是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普遍现象。目前滴滴离“精益创业”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网约车之外,也有一些新业务正处于投入期,这也会加大集团整体的亏损压力。滴滴正积极地进行尝试,进一步优化费率,也会向广大用户、司机师傅以及公众继续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滴滴首次公布网约车抽成比例:平均抽成19%,其中7%返还司机
4月22日,滴滴“有问必答”第一期上线试运营,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实名回应有关滴滴网约车抽成比例问题。这是滴滴首次对外公布网约车抽成比例。
对于外界关心的滴滴究竟抽成多少的问题,陈熙透露,滴滴网约车平均19%的服务费率(如果减掉返还给司机的7%,实际费率只有12%)且持续亏损,部分也是受滴滴自身经营能力限制。
去年9月以来,滴滴持续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对话,开展公众意见征集并公开回复,上线公众评议会,针对平台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共建共治。
据滴滴方面介绍,“有问必答”是滴滴倾听用户声音、由相关负责人实名回答公众关心话题的平台。在第一期“有问必答”提问中,陈熙表示,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其中费率较高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比较容易被传播,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以为平台每单(或者平均)费率都是25%。
今年2月,来自媒体报道称,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其中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2018年9月,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曾在内部信中提到,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元人民币。以此计算,2018年下半年滴滴亏损达到69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滴滴方面尚未作出任何回应。但一位接近滴滴方面人士告诉AI财经社,亏损主要集中在对司机端的补贴。
但也有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滴滴亏损的根本原因是快车定价过低,几乎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行,为了与出租车竞争,同时激励司机接单,就必须加大补贴力度,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亏损不止。
以下是滴滴第一期“有问必答”的提问和回答原文:
提问:滴滴的“抽成”到底是多少?有人说高达25%,是真的吗?每单的“抽成“都一样吗?为什么抽成后却依然亏损?这些钱都去哪了?
陈熙:作为“有问必答”上线的第一个话题,我试着来回答一下。这对我和团队来说也是个反思的过程,我们肯定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们能在评论区和我们共同探讨。
在滴滴平台上,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拼车与否等因素影响,每笔订单会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即大家俗称的抽成)。比如2018年第4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远程调度费、动态调价、感谢红包等几类费用是全额给到司机的,平台不收费。
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其中费率较高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比较容易被传播,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以为平台每单(或者平均)费率都是25%。
这种印象也和我们的司机账单显示不够清晰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抓紧改善。
乘客付钱打车,司机赚钱养家,滴滴收取服务费用于维持平台的运营。2018年第4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乘客实际支付车费总额)的21%,分布如下:
1.返给司机的奖励约占7%
为了让司机在出行高峰的时段、需求旺盛的区域多接送乘客,需要用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类似出勤与服务奖金。如果没有平台服务费来支持奖励发放,就比较像大锅饭,那高峰期和人群密集区就更难打到车了。
2.业务运营相应经营成本约占10%
包括技术研发、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成本。我们力争在未来大幅下降经营成本和费用率水平,坚持在低毛利水平下持续运营,同时确保在安全和体验上的投入。
3.纳税、在线支付手续费等刚性成本约占4%
其中大多数是纳税。
也就是说,各类成本费用的总和(21%)超过实际收取的服务费(19%),其间的差额(2%)由滴滴网约车业务来承担,这部分就属于亏损,滴滴需要从之前融资获得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作为一家企业,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否则总有一天会因为资金消耗完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我们只有做到商业上可持续的运营,才能长远地、更好地服务用户和司机。但目前现实中,亏损仍是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平均19%的服务费率(如果减掉返还给司机的7%,实际费率只有12%)且持续亏损,部分也是受我们自身经营能力限制。目前滴滴离“精益创业”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网约车之外,也有一些新业务正处于投入期,这也会加大集团整体的亏损压力。
为了在进一步优化费率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去年底开始,我们着手提高经营效率,对面向未来的各个业务进行更严格的聚焦和更科学的成本管控。今年年初,滴滴也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组织升级,优化2000个工作岗位,并大力缩减运营支出,力争稳步实现商业上可持续的发展。
整体来说,我们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网约车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还需要持续提高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去探索乘客、司机、平台互利共赢的更高效的业务模式。这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地进行尝试,进一步优化费率,也会向广大用户、司机师傅以及公众继续征求意见和建议。
四、滴滴:网约车平均抽成19% 低于成本支出导致亏损
4月22日消息,滴滴“有问必答”22日上线试运营,该问答平台将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公开答复。
第一期聚焦平台网约车抽成,由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实名回应。
去年9月份以来,滴滴持续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对话,开展公众意见征集并公开回复,上线公众评议会,针对平台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共建共治。
以下是滴滴第一期“有问必答”的提问和回答原文:
提问:滴滴的“抽成”到底是多少?有人说高达25%,是真的吗?每单的“抽成“都一样吗?为什么抽成后却依然亏损?这些钱都去哪了?
陈熙:作为“有问必答”上线的第一个话题,我试着来回答一下。这对我和团队来说也是个反思的过程,我们肯定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们能在评论区和我们共同探讨。
在滴滴平台上,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拼车与否等因素影响,每笔订单会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即大家俗称的抽成)。比如2018年第4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远程调度费、动态调价、感谢红包等几类费用是全额给到司机的,平台不收费。
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其中费率较高的订单虽然占比不高,但比较容易被传播,使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以为平台每单(或者平均)费率都是25%。
这种印象也和我们的司机账单显示不够清晰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抓紧改善。
乘客付钱打车,司机赚钱养家,滴滴收取服务费用于维持平台的运营。2018年第4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乘客实际支付车费总额)的21%,分布如下:
1.返给司机的奖励约占7%
为了让司机在出行高峰的时段、需求旺盛的区域多接送乘客,需要用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类似出勤与服务奖金。如果没有平台服务费来支持奖励发放,就比较像大锅饭,那高峰期和人群密集区就更难打到车了。
2.业务运营相应经营成本约占10%
包括技术研发、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成本。我们力争在未来大幅下降经营成本和费用率水平,坚持在低毛利水平下持续运营,同时确保在安全和体验上的投入。
3.纳税、在线支付手续费等刚性成本约占4%
其中大多数是纳税。
也就是说,各类成本费用的总和(21%)超过实际收取的服务费(19%),其间的差额(2%)由滴滴网约车业务来承担,这部分就属于亏损,滴滴需要从之前融资获得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作为一家企业,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否则总有一天会因为资金消耗完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我们只有做到商业上可持续的运营,才能长远地、更好地服务用户和司机。但目前现实中,亏损仍是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平均19%的服务费率(如果减掉返还给司机的7%,实际费率只有12%)且持续亏损,部分也是受我们自身经营能力限制。目前滴滴离“精益创业”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网约车之外,也有一些新业务正处于投入期,这也会加大集团整体的亏损压力。
为了在进一步优化费率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去年底开始,我们着手提高经营效率,对面向未来的各个业务进行更严格的聚焦和更科学的成本管控。今年年初,滴滴也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组织升级,优化2000个工作岗位,并大力缩减运营支出,力争稳步实现商业上可持续的发展。
整体来说,我们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网约车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还需要持续提高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去探索乘客、司机、平台互利共赢的更高效的业务模式。这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地进行尝试,进一步优化费率,也会向广大用户、司机师傅以及公众继续征求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