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首封股东信
4月24日,拼多多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根据披露,拼多多全年营收131.2亿元,净亏损总额为102.2亿元。
与此同时,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也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封股东信。黄峥表示,拼多多推出的物流电子面单系统,称在短时间内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电子面单系统。“虽然其他主流电子面单系统到现在都要求自身体系商户只能使用其唯一指定面单,但我们依然允许商户选择其他的电子面单系统。”
此外,黄峥称,20年前互联网刚在中国起步时,使用者是知识经济水平较为靠前的小部分人。20年后拼多多出现时,不论乡村还是城市,教授还是农民,移动互联网已经平等地进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个时候出现的新平台,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最广大的普通人。
针对近期拼多多遭遇了大面积“二选一”、虚假谣言攻击等非正常竞争手段。对此,黄峥认为:这些非正常竞争行为“不产生消费者价值,也不为品牌商、生产者创造价值,甚至大多数是以伤害生态相关主体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长期独家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的。假设没有一个像拼多多这样体量的新电商存在,那整个产业上下游、品牌商、资金流、物流都将只能在实际上唯一可选的体系内流转,那是不可想象的,也不符合商业逻辑和自然规律。恐怕连自身认为获益的当事方都会逐渐意识到这是个灾难。”
以下为黄峥致股东信全文:
致股东: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好的坏的都在发生,很多是不曾预期的,有些甚至让人惊讶或者紧张。旧力量的惯性依然很强,产生的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力量、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又在竞相萌发。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写,“……这是一个相信的年代,这是一个怀疑的年代……”,但无论你信仰还是质疑、主动或是被动,我们与世界都正以近乎冲刺的速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一)新时代的新电商
在新的时代,就我们这个局部,我们倡导的新电商意味着什么?和传统的电商前辈的关系又是什么?
首先我想新电商的最大特征是“普惠”,这是由它出生的时代决定的。20年前互联网刚在中国起步时,使用者是知识经济水平较为靠前的小部分人。20年后拼多多出现时,不论乡村还是城市,教授还是农民,移动互联网已经平等地进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个时候出现的新平台,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最广大的普通人。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沿着这个使命前行,希望通过农产品上行为农户增加收入,为城市居民提供实惠,这成为了当时平台成长的最强劲动力。之后,通过工厂C2M直销提高商品的性价比,给普通人提供买得起的升级生活用品,又让平台向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
新电商的第二个特征是“人为先”,这是由它的基因决定的。拼多多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摒弃了PC搜索购物年代的“物为先”。新电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当成流量,把商业模式做成流量批发,它试图理解每个点击背后人的温度,试图通过人和人的连接和信任来汇聚同质需求;只有服务好人和对人足够尊重,人群才能聚集成力量,我们才能将长周期零散需求汇聚为短周期批量需求,出现柔性定制生产的可能性,提升供应链效率,让价值回归劳动者和创造者;新电商也希望通过人和人的互动,让用户更开心,类似多多果园这样的产品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验证了一种可行性。
新电商的第三个特征是“更开放”,这是它的战略主动选择,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我们的策略不是从打破一个垄断到创造一个新的垄断,而是从打破一个垄断到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拼多多的快速增长,也是行业里的每个公司争取长期生存权的必然结果。以快递行业为例,我们在物流领域的基础很薄弱,但拼多多推出的电子面单系统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电子面单系统,靠的不是我们,而是人心。大家从内心深处都不希望被强迫,虽然阻力重重,但为长期生存权而争取一个新选择的愿望和力量是强大的。
虽然其他主流电子面单系统到现在都要求自身体系商户只能使用其唯一指定面单,但我们依然允许商户选择其他的电子面单系统。我们希望身体力行促进产业走向开放,将力量从争取垄断与反对垄断的局部利益斗争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值得我们全力比赛的——例如农产品上行的物流效率提升,这样的更有利于社会和大多数消费者和劳动者的难事上来。
从现在来看这样的策略对于物流行业的好处是明显的。
除了物流,在云服务上,我们现有的体量可以自建也可以只用一家,我们依然选择了所有主流云计算平台;在支付上,我们接入了所有主流支付平台,坚持把多种选择留给消费者。
关于新旧关系,很多人习惯用你死我活的战争思维来看待,好比对于整日围坐于古罗马角斗场的人来说,非此即彼就是全部的世界。也许角斗画面能带来一些感官刺激,但大自然多样生态共生迭代才是持久的真实。
新电商是后来者,又是开创者。既是后生,各方面不完善,弱的一方;又是新生力量,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代表了先进的方向。拼多多在一个特殊机遇期通过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突破了既有格局,开创出了一个新的购物场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引导生态向着更普惠、更有温度、更开放的方向不断迭代。
(二)拼多多当前的状态
2.1 拼多多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
虽然拼多多成长很快,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它从成立到现在仅有4年时间,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就好比是刚读小学的YAO,个头虽高但依然只是个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磨炼。虽然偶尔也会被推上球场,与大块头成年球员较量较量,这里就特别需要裁判和教练关注场上对抗是否合理,小大人是会在皮肉青紫中成长,还是会韧带断裂半月板受伤。我们相信大家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球员涌现,贡献精彩比赛,而不是赛场互殴。
作为监护人,如果想要培养他向善和自立,周末去做做公益,去餐厅做做临时工赚点钱也许不错。但督促他把赚来的钱都存在罐里,每周数数存了多少,这恐怕不是一个聪明的投资,用这笔钱给他买双心爱的篮球鞋也许应该更好吧。
因为进入了赛场,这个小大人随时具备了产生收入和随时赚钱的能力。同样的,现在的拼多多也具备了产生大额营收的能力,当前的短期开销和营收只有很弱的关联。账面上的短期费用(我们认为相当一部分是具有价值的投资)也有极强的随时可调性。我想,拿“储蓄罐”里的钱去存定期恐怕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改变现在的经营策略,将持续聚焦在企业内生价值上,积极寻找对长期公司价值有利的投入机会,即使这些投入按照会计准则会被记为大额短期费用。
2.2 当前面临的空前“二选一”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固有的藩篱必将被打破,形成以创新和增量为导向的竞合是必然。
拼多多的出现初步打破了既有电商格局,自然会让其他平台有所反应,这种反应有时甚至是夸张的。但所有的这些行为并不产生消费者价值,也不为品牌商、生产者创造价值,甚至大多数是以伤害生态相关主体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这种为了争取或维持某种垄断而进行的消耗与伤害有时是“杀敌一千,自损两百”,有时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如果不能维持长期的“独家排他”,那终将只是消耗而无所得。
而“长期独家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的。一方面,一时的许诺放在一两年的长度,和商家、消费者的全体来看,是必然不可持续的,甚至是要反向加倍奉还的。另一方面,假设长期没有一个像拼多多这样体量的新电商存在,那整个产业上下游、品牌商、资金流、物流都将只能在实际上唯一可选的体系内流转,那是不可想象的,也不符合商业逻辑和自然规律。恐怕连自身认为获益的当事方都会逐渐意识到这是个灾难。所以大体量的新电商是必然会出现的,不是现在的拼多多,就是未来的“Costco + Disney”。
长期看旧的格局能否维持,不是看“追求独家垄断性的竞争”能分给周边多少利益,也不是看有多少违背自身利益和意愿的被迫表态。有时恰恰相反,每一次被强迫背后都是一次内心深处反抗力量的增长。
一种商业和格局能否持续,本质上要看是否有利于消费者,是否有利于劳动者和价值创造者,是否能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否恪守本分尽了社会责任。
(三)下一步的策略
关于下一步的策略,我想主要还是下面四点:
l 坚持消费者导向,创造性地解决存量问题,为社会做增量贡献。
l 从生存的高度,理解履行社会责任是应尽的本分。保护知识产权,持续高压“双打”,全力扶贫助农。以钉钉子的精神,扎扎实实一个一个的解决实际问题。
l 专注于长期企业内生价值,立足长远,勇于投资未来
l 进化组织,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包容、更透明、更国际化的成熟公众机构。
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方向难以阻挡。
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曲折,是一个个老百姓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投票支持了她。在森林里,每一个局部树和树的竞争是激烈的,不同局部的较量是异常丰富、曲折变化的。但如果我们看整个森林,最终所有树的方向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向着阳光的方向。向着阳光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他将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拼多多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的能力,平台有多完善,甚至都不是我们有多用功,而是因为她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普惠、以人为先和更加开放。摒弃零和竞争的帝国式思维,转变为以持续创新为基础,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增量价值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阳光。
不论我们的作用有多大或有多微小,我们这一代人终将被这个时代急速的洪流推向一个属于我们的不一样的新时代。
感谢选择相信我们,加入我们创造新电商这一美妙旅程的投资人。让我们一起向着早晨七八点钟太阳的方向前进,因为那才是新生的方向。
黄峥
谨代表拼多多
2019年4月24日
一、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有趣
4月24日,拼多多(22.8965, -1.04, -4.36%)联合创始人达达在内部大会表示,近期电商行业“二选一”现象进入白热化状态,但“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有趣”。
达达表示,虽然“二选一”夹着汹涌的舆情攻击而至,但商家涌入拼多多平台的热情更加高涨。虽然一些品牌的商品被迫上架下架、下架又上架又再次下架,但品牌看到了消费者的热情,整个行业看到了商家群体的人心向背,公司业务丝毫未受影响,整体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达达分析表示,由于受到了最广大消费人群和数百万个中小商家欢迎,拼多多作为一股新生力量,遭遇反复“围剿”未来将是新常态:
他认为,从2018年3月电商行业推出特价版开始,8月各大电商平台推出“拼购业务”,以及之后各大强势电商平台调集旗下各大营销工具,整合业务,推出新频道,对外发表各种造势讲话,高呼“下沉”口号,在搜索栏上加入低价商品位置,包括最近两个月的“二选一”,既是对于拼多多进行多轮正面强力“围剿”的态度体现,也是对于拼多多发展方向正确、道路正确的赞誉。
只要方向正确,即便遭遇最强巨头们的围剿,也不过是迎接重大商业机遇时“强身健体”的享受过程。
达达在回答提问的环节表示,新电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当成流量,不会把商业模式做成流量批发,不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会按照自身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向着最广大群众的普惠,消费者的最极致性价比方向继续努力。
二、拼多多上市后首份股东信,黄峥谈商家“二选一”竞争格局
4月24日晚间消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股东信。在股东信中,黄峥详细阐述了其对于新电商特征、当前竞争形势,以及拼多多未来战略的思考。
新电商三大特征
信中,黄峥总结了新电商的三大特征:普惠、人为先、更开放。
普惠,是由它出生的时代决定。
人为先,是由它的基因决定。新电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当成流量,把商业模式做成流量批发,它试图理解每个点击背后人的温度。据悉,在4月21日拼多多宣布将在5年内打造1000个“多多农园”。通过“多多农园”,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
更开放,是它的战略主动选择,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在股东信中,黄峥透露,拼多多此前推出的物流电子面单系统现在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电子面单系统。他认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建成这一系统,靠的主要不是拼多多自己,而是整个物流快递行业的良性发展。
谈“二选一”:非正常竞争不可持续
成立不到四年,光速上市的拼多多,不断遭受质疑。在股东信开头,黄峥引用了狄更斯在《双城记》的一句话:“……这是一个相信的年代,这是一个怀疑的年代……”。
就在4月初,某网红发微博质疑拼多多假冒商品,同时商家面临着“二选一”的问题被再次提起。对此,黄峥在股东信表示,当前面临的“二选一”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独家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是不可持续的。大体量的新电商是必然会出现的,不是现在的拼多多,就是未来的“Costco + Disney”。
一种商业和格局能否持续,本质上要看是否有利于消费者,是否有利于劳动者和价值创造者,是否能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否恪守本分尽了社会责任。
信中,他将拼多多比做“刚读小学的姚明”,个头虽高但依然只是个小学生。虽然偶尔也会被推上球场,与大块头成年球员较量较量,这里就特别需要裁判和教练关注场上对抗是否合理。但既然进入了赛场,这个小大人随时具备了产生收入和随时赚钱的能力。
拼多多的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拼多多实现营收131.2亿元,同比增长652.26%;净亏损为102.17亿元,同比扩大1845.69%;2018年拼多多平台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
财报中几个重要数据:
1、拼多多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达1126.9元,较2017年同期的576.9元接近翻倍;2、平台活跃买家年平均订单达26.56笔,较去年同期的17.55笔同比增长51%;3、2018年度总订单量达111亿笔,较2017年同期的43亿笔同比增长158.13%;4、拼多多日均订单量由2017年的1180万单增至3040万单;5、客单价42.49元,同比2017年的32.84元,增长29.38%;6、拼多多2018年度活跃用户数4.19亿,同比2017年2.45亿增长70.96%。
拼多多营收增加的同时,亏损也在不断上升。对此,黄峥表示,拿“储蓄罐”里的钱去存定期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此,拼多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现有的经营策略,将积极寻找对长期公司价值有利的投入机会,即使这些投入按照会计准则会被记为大额短期费用。
拼多多的未来方向:以消费者导向,解决存量问题
股东信中,黄峥表示,拼多多下一步仍将坚持四点主要策略,包括:坚持消费者导向,创造性的解决存量问题;保护知识产权,持续高压“双打”,全力扶贫助农;专注于长期企业内价值;进化组织,走向更包容、更透明、更国际化的成熟公众机构。
三、拼多多市值一月跌3成:“假货、乱价”扰乱市场,频陷“二选一”风波
今年3月,39岁的黄峥以1000亿元财富收入,荣登新一任中国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首位,撑起它的正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事实上,在电商领域,拼多多一度打破了阿里与京东“二龙戏珠”垄断局面。赴美上市当天,拼多多大涨40.5%,着实让业内为之一振。
如同“惊涛与礁石的搏斗”,拼多多改变着电商格局,大有赶超京东之势。然而,当巨亏消息炸响时,仅2天时间,拼多多市值蒸发逾460亿元,三月至今已狂跌3成。
不止如此,近期频频出现的“二选一”风波,次级品控问题,使其品牌不断“蒙尘”。一时间,拼多多,风雨交加。
01 再陷“二选一”风波
近日,拼多多宣称,平台店铺遭遇淘宝强制“二选一”。事件缘由是一名为“小刘小粒赵大喜”的淘宝网红店主微博发文《请停止你们的盗窃行为!》。
文章指控,拼多多平台上销量10万+的“大喜服饰旗舰店”为山寨店铺,从店面到图片,再从商品到文案,完全拷贝“大喜自制”淘宝店,就连拼多多官网活动主图也用其照片做宣传。
“所以他们偷完我的图片,开始偷我的店铺了吗?”赵大喜称。而就当拼多多被冠以Copy罪名时,事情出现了反转。
拼多多小二“PDD乐福”发文回应称,拼多多“大喜服饰旗舰店“七折在售商品均为正品,为代运营店铺,并直指赵大喜是被淘宝强迫发出控诉文章。
“你是全网头部大商家,但依然没有实力去拒绝大平台强加于你的 ‘选战’。”言外之意,赵大喜被淘宝要求强制“二选一”。
另外,拼多多小二表示,与赵大喜同一批被强制“二选一”的还包括戴尔、Lee……下一批有十月结晶、荷兰乳牛、GXG等。
对于此事,身涉其中的淘宝并没有给出回应,但网友们纷纷战队,有观点认为,淘宝实则躺枪。事实上,淘宝曾收到过店铺投诉,直言淘宝店铺被“盗窃”到了拼多多。
于拼多多而言,也并非首次陷入“二选一”风波。去年10月,拼多多3周年庆上,平台主会场品牌商家也遭遇“强制二选一”。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在微信朋友圈公布九张截图称品牌商家是被逼迫发布微博,并指出商家只有说拼多多上的商品不是正品,才能得到天猫双十一资源位。
事实上,在任何行业,企业对垄断的迷恋,都根深蒂固。成长初期,企业不惜蒙眼狂奔,迎合商家用户,一旦占据主导权,便行使“寡头”权利。
这些寡头们不允许“新流”搅动现有格局,特别在互联网领域,互相屏蔽对手成为竞争者的惯用法门,逼迫用户趋向所谓的“权利一方”。
不光阿里,连被“强制”的拼多多也在如法炮制。去年10月,正当拼多多称“遭遇阿里的霸权”时,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喊话拼多多,“不要再贼喊捉贼”。
据张正平爆料,2018国庆节前,拼多多勒令商家在拼多多和淘集集之间二选一,限商家48小时内下架淘集集店铺,否则就施以最严厉的三级处罚。
管中窥豹,我们发现:“新流”的拼多多与“旧水”天猫(淘宝),存在同样焦虑。
以局内人视野,美团点评CEO王兴直言,在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黄峥和天猫(淘宝)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人如何较量,应该非常精彩。
“蒋凡要是能赢这一仗,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阿里CEO接班人。”王兴直言。换个角度,输赢其实也是市场的 “二选一”。
02 又遭次级品控困扰
按照极光大数据公布的《2018年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中,有52.2%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而上一年同期为65%。
另外2018年,拼多多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29.2%,同期淘宝、天猫、京东分别为34%、39.1%、42.4%。
报告还指出,三四线城市用户在拼多多、当当、聚美优品的忠诚度显著高于一二线用户,其它电商平台的用户忠诚度没有等级上的差异。
2018年,在下沉市场风头正盛的拼多多GMV为4716亿元,同步增长234%,而京东GMV同比增速仅为29.5%。指数级的高速增长,让拼多多市值一度赶超京东。
不过,当拼多多呈现咄咄逼人姿态时,另一个事实摆在眼前,用户需花大量时间成本挑选低廉商品,这也严重影响了拼多多的用户体验。
假货、次品层出不穷,与其说拼多多品控“心有余而力不足”;倒不如说,依靠“不合理”的低价吸引流量,才是目的。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不买账。
“7.99元睡衣”、“9.8元保鲜盒”、“8.5元8包抽纸…….”,拼的多、省的多背后,是很多用户回馈“质量太差”、“便宜没好货”。
更严重者,泛滥的假货问题让拼多多饱受诟病。据媒体报道,曾因售假,TCL集团向及拼多多及商家提出诉讼请求。
从民事裁定书上来看,拼多多商家并未获得TCL集团官方许可,擅自在拼多多平台销售具有TCL注册商标的电视机产品。
TCL集团提交的证据显示,涉嫌售假的商家电视机定价为479元,按照取证时销量2893台,商家非法获利161.4万元。
作为运营方的拼多多,在收到TCL集团提供的售假商家侵权线索后,却不给下架。
而就在近日,因“假货及乱价”问题,苹果疑似叫停经销商供货给拼多多。
针对于此,拼多多表示,平台对苹果产品经销商进行最严格的资质审核,所售新款iPhone均为正品行货,且均可提供正规发票。
对于“乱价”问题,拼多多回应称,此轮促销为合理让利。促销期间,新款iPhone的售价普遍较电商行业均价低500至1000元不等。
“假货是人性问题,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对于假货,创始人达达曾公开回应称。
人们不禁问道,高速增长的拼多多是否由低价商品、低经营门槛“催胖”?或许我们还可以从其上市后首份年报中,窥探一二。
03 2018年巨亏102亿元
凭借”拼单”模式,借助微信传播渠道,拼多多成功在三四线城市一路狂奔。
早在2016年7月,腾讯参与拼多多B轮融资。去年7月,在拼多多30亿美元融资中,腾讯追加了投资。彼时,各种营销活动很难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拼多多却是个例外。
也正因此,拼多多得以爆发式增长,不过也被质疑过度依赖微信生态圈。黄峥曾表示,拼多多流量主要来自App而非微信。
于是,黄峥选择了回归传统营销,频频冠名国内知名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
有媒体报道称,根据对全国大中城市的397家电视频道进行广告播出状况监测结果,拼多多在全国7个城市15个频道投放广告,广告费用估计为94312万元,广告时长97519秒,投放广告13342次。
数据显示,在销售和市场费上,拼多多2018第四季度用了60.2亿元,同比增长699%。2018年全年,拼多多营收131.2亿元,但在销售费用就花了134亿元,同比大增900%。
趣识财经了解到,拼多多2018第四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24.239亿元,全年亏损至102.98亿元,而2017年同期数据为4.99亿元。若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拼多多第四季度也亏损18.959亿元,全年亏损34.6亿元。
恰逢巨亏,又频陷“二选一”风波的拼多多,如何走出这摊泥淖?
四、淘宝店主指责拼多多“盗窃”,拼多多小二回应请停止污蔑,并称电商“二选一”升级
4月2日,淘宝网红店主赵大喜在微博发布文章《请停止你们的盗窃行为!》,称拼多多“大喜服饰旗舰店”店铺信息及货品均为“假冒”。赵大喜在文章中称,拼多多上有一家销量10万+的店铺,涉嫌完全拷贝其淘宝店铺,并强调“拼多多的大喜服饰旗舰店是假的”。
当晚,一位署名“PDD乐福”的拼多多小二微博回应赵大喜称:拼多多“大喜服饰旗舰店”打七折在售商品均为正品促销。据该小二提供的物流截图及微信聊天对话显示,拼多多“大喜服饰旗舰店”与淘宝“大喜自制店”发货地址一致。该拼多多小二称,平台垄断下竞争的残酷性,使得品牌商们的生意越做越艰难。该小二还称,戴尔、Lee、十月结晶、荷兰乳牛、GXG等几千个品牌拥有人都将面临二选一难题。他说,想对“写剧本”的人说一句:请停止对品牌商的逼迫,对拼多多的污蔑。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这已经是一个月之内,电商平台之间第二次涉嫌“二选一”的纠纷。3月8日,有拼多多商家爆料称,他们手中的许多订单都无法发货,原因是拼多多通过平台拦截了大量其他快递的订单,迫使商家进行二选一。对此拼多多回应表示并不存在爆料中所述情况,拼多多当时还称,“强迫商户只能用一种支付方式、只能用一种云计算方式、只能用一种快递电子面单的公司并不是拼多多;依仗面单优势,要求所有ISV服务商的服务器必须全部放在自己云计算平台的公司也不是拼多多;依仗行业订单优势,3月7日开始向“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公司陆续派驻数据监控组,要求将所有非自身体体系的其他电商面单数据全部回传的公司还不是拼多多。”
拼多多去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上市不久就陷入山寨风波,上海市工商局也对此事展开调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拼多多平台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较去年同期的2.448亿增长1.737亿。从五环外成长起来并且发展快速的拼多多,是大型电商平台的主要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