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物流| 科技| 创业| 经商| 运营| 科普| 财经| 文娱| AI| 物联| 品牌| 会议| 政策| 时尚| 健康| 家居| 金融| 农业| 汽车| 房产| 百科| 生活| 游戏| 管理| 快讯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康美药业收问询函 还会有几个跌停?

康美药业收问询函 还会有几个跌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6-28 13:42    热度:35
康美药业收问询函5月5日晚间,就公司日前披露2017年财报货币资金多计299. 44亿元,康美药业(600518)公告称,收到上交所上市公。。。






康美药业收问询函

5月5日晚间,就公司日前披露2017年财报货币资金多计299. 44亿元,康美药业(600518)公告称,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下发的《关于对康美药业媒体报道有关事项的问询函》(简称《问询函》)。

《问询函》称,近日有媒体发布报道《299亿现金蒸发 康美药业创始人否认财务造假》称,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暨董事长马兴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件事”。此前,上交所已就康美药业存在的会计差错等问题发出监管工作函,明确有关工作要求。要求康美药业应当严格区分会计准则理解错误和管理层有意财务舞弊行为性质的不同,如实核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而5月5日晚间康美药业披露的《问询函》,则涉及12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涉及公司和相关年审会计师。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进一步核实并披露相关事项。

康美药业此前公告显示,前期差错更正涉及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确认业务款项等环节的会计处理,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差错调整整体情况,包括:分科目列示更正前后的具体会计处理、依据及其合规性;各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具体报告期及调整依据。并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康美药业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多计货币资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账户、限制性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资金使用及资金的主要去向;货币资金核算出现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项、交易安排、交易对手方及是否为关联方等具体情况;结合公司近年的融资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募集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及执行存在重大缺陷的具体情况;结合公司现存债务规模、现有货币资金的受限情况等,说明各项债务的后续资金偿付安排,并充分提示风险。并请会计师及相关保荐机构发表意见。

康美药业此前披露,其他应收款少计57.14亿元。同时,根据年审会计师出具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说明,其他应收款余额中包括其自查的向关联方提供资金余额88.79亿元。请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其他应收款少计的具体原因及责任人;逐笔披露前述少计款项及提供资金往来涉及的单位名称、是否为关联方、往来款项形成的主要交易事项、付款安排、交易金额等情况,并就是否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发表明确意见。并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康美药业还披露,由于采购付款等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存货少计195.46亿元。请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分类列示少计存货的具体项目、品种及金额;少计存货涉及的主要事项、交易对手方及是否为关联方等情况;是否存在虚构交易事项及具体情况和责任人;结合市场价格变化、存货保质期、库龄、存货用途等因素,分存货项目和品种评估并说明现有存货的价值、是否存在减值或减值风险。并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康美药业由于工程款支付等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在建工程少计6.32亿元。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少计在建工程的具体项目、预算数、各期投入额、累计投入额、工程进度、资金来源等具体信息;结合在建工程进度、市场发展状况、实际投入等情况,分项目评估少计在建工程是否存在减值。并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康美药业在确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时存在错误,造成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并且,根据年报显示,康美药业对2016 年的主要会计数据进行了调整,营业收入、扣非前后的净利润分别调减69.48亿元和14.99亿元,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调减15.72亿元和14.01亿元。上交所要求公司就相关问题作出说明。

针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事项,以及针对财务报表审计保留意见。上交所要求年审会计师补充披露相关事项以及涉及资金管理、关联交易管理、财务核算等问题。上交所也要求公司给予一并说明。

同时,上交所还要求康美药业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前述会计差错、内部控制缺陷事项,全面自查涉及的规范运作及信息披露问题,就是否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行详细说明,同时结合自身具体职责履行情况,就是否勤勉尽责、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是否存在管理层舞弊行为明确发表意见。

4月29日晚间,康美药业披露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称,2018年之前,康美药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项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通过企业自查后,对2017年财务报表进行重述,包括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4月30日,康美药业股票全天跌停。上交所当天也紧急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财务报表重述和会计差错等行为进行监管。

一、康美药业数百亿银行存款“消失”曾隐瞒资金被占用

时隔7年“业绩高增长”的中药饮片行业巨头康美药业再次陷入财务“造假”疑云。

299.44亿元,是4月29日晚间康美药业突然在2017年年报中“蒸发”的货币资金数额。在康美药业的解释中,299.44亿被表述为“会计差错”。但市场并不买账,4月30日康美药业当天蒸发市值52.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康美药业调整前的货币资金合计为341.51亿元,其中224.45万元为库存现金、340.44亿元为银行存款、1.04亿元为其他货币资金。这也意味着,上述“蒸发”的近300亿货币资金大都是银行存款。

有财务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话,就是由审计机构给对应银行发银行询证函,要求银行给反馈这个公司的年末银行账户的余额是否相符,“应该核对一致事务所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与康美药业合作大约19年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在此前一直为其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直至康美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2018年年报,才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市场对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质疑声方炽之际,4月29日晚间公告,康美药业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也双双离职。

那么,这次康美药业的“会计差错”究竟能否自圆其说?

新京报记者发现,康美药业“造假”的质疑早在2012年就有。康美药业曾被质疑涉嫌财务造假,“虚增18亿资产”。据裁判文书网,此后的2014年至2018年,不断有投资人向证监会等监管层举报康美药业。2018年12月,证监会时隔多年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才有了此次康美药业对2017年度年报的更正。

此外,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马兴田还多次涉及行贿。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的资金,不断被大股东的关联企业占用。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药业有超过88亿元的资金被占用,其中均是应收大股东及其关联方的非经营性往来款。

记者发现,在近300亿“会计差错”爆出之际,4月30日,康美药业还同时宣布计划再发行200亿债务融资产品。其实康美药业上市后,不断融资扩张,债务高企,近年来年度财务费用少则数亿元,多则近20亿。这也与几百亿的货币资金形成反差。

5月5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康美药业证券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记者致电康美药业的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回复称相关领导正在出差,并留下记者联系方式。

5月5日晚间,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公告表示,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康美药业进一步核实并披露前期差错更正的12大相关问题。

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核实并补充披露多计货币资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账户、限制性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资金使用及资金的主要去向;货币资金核算出现重大差错的具体原因、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项、交易安排、交易对手方及是否为关联方等具体情况。

此外,上交所还要求康美药业结合公司近年的融资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募集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及执行存在重大缺陷的具体情况;结合公司现存债务规模、现有货币资金的受限情况等。

【蒸发】300亿货币资金“蒸发”,大都为银行存款

一次会计调整,让康美药业的财务数据“变脸”。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康美药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均有科目进行变更。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在2016年度的财务数据也有调整。

2017年年报中,康美药业对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货币资金均有调整。其中,应收账款少计6.4亿元,存货少计195.63亿元,康美药业截至2017年末的存货金额从调整前的157亿元,调整至352.46亿元。康美药业称,因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货币资金多计金额299.44亿元,康美药业期末的货币资金从调整前的341.5亿元,减少至42亿元。

在2017年利润表,康美药业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公司在核算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存在错误,造成公司销售费用少计4.9亿元;财务费用少计2.28亿元。

此外,现金流量表中,康美药业合并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多计102.99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多计73亿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少计38亿元等。
此次会计差错被市场质疑“离谱”之处,其中就包括对货币资金的核算错误近300亿元。货币资金,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手上可以支配的现金和存款,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户的期末余额。

调整公告披露后,中国经营报报道,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表示,“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件事。”康美药业相关负责人也称:“市场比较关注的货币资金减少299亿元的问题,并不是一笔勾销,而是大部分转为存货了。我们的存货还是很有价值的。”

事实上,康美药业此前就因为账面货币资金较高,但并未合理理财,同时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被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报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中,2017年报中康美药业的“货币资金”审计细节来看,大部分都是银行存款。数据显示,2017年度康美药业调整前的货币资金合计为341.51亿元,其中224.45万元为库存现金、340.44亿元为银行存款、1.04亿元为其他货币资金。

这意味着,此次的299.44亿元货币资金“错误”,要从银行存款上找问题。

一位财务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银行存款项目,公司内部审计要看每月的银行对账单,看月末的余额和账面是否一致,每次流水对上才行。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的话,就是由审计机构给对应银行发银行询证函,要求银行给反馈这个公司的年末银行账户的余额是否相符,“应该核对一致事务所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疑云】与正中珠江合作19年,连续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此次近300亿元的货币资金“蒸发”,就算是康美药业本身有财务差错,那么审计机构为何当年没有发现?

根据康美药业2017年度的审计报告,报告期对康美药业进行审计的,是一家名为“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正中珠江)的审计机构,签字注册会计师为杨文蔚、张静璃。

这家审计机构,已经和康美药业有19年的合作历史。在康美药业2001年刊登招股书中,引用的财务会计资料就全部来源于正中珠江的审计报告。经过康美药业的委托,正中珠江为康美药业审计了从1997年至2000年10月的财务状况。

这一合作就是19年。康美药业对正中珠江支付的审计费用也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05年时康美药业支付的审计单位薪酬为30万元,到了2015年就已经上升至380万元,2017年度、2018年度支付的审计单位薪酬分别为495万元、500万元。

在2012年至2017年,康美药业的财务情况就备受质疑,多次陷入“造假”疑云,但在正中珠江的审计报告中,均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2017年度审计报告为例,审计机构对康美药业的医药销售收入、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两项内容确认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其中并不包含对于康美药业货币资金的相关内容。

2018年12月,证监会宣布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牵连出康美药业2017年的财报问题时,正中珠江在2018年度报告中,对康美药业出具了“保留意见”。

5月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正中珠江,并表示希望前台人员转接杨文蔚、刘清、张静璃(均曾负责过康美药业审计项目),接线人员回应称,负责康美药业的所有领导都外出,自己不清楚其他情况。该接线人员留下记者联系方式,表示会给记者回电,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接到电话。

【业绩变脸】连续两年业绩虚增,经营现金流变脸三年为负

“存货很有价值”,就能让市场安心吗?事实上,以上会计科目的调整,也让康美药业2018年的财务数据不再似从前那般光鲜。
康美药业原年度报告中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264.76亿元,更正后金额为127.7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整前为41亿元,调整后为21.49亿元。

2016年度,调整前康美药业营业收入216.42亿元,调整后为146.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整前为33.4亿元,调整后为18.4亿元。

上述几个业绩指标的调整幅度,有的超过了原数据的50%。这意味着,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被虚增。

2017年度康美药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从调整前的320亿元,变为调整后的284亿元;2016年末调整前的291亿元净资产,调整后为277亿元。

现金流量上,2017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调整前为18亿元,调整后为-48.4亿元。2016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调整前为16亿元,调整后为-23.04亿元。

根据康美药业2018年度报告,报告期康美药业的营业收入为193.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31.91亿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康美药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1.9亿元。

这也暴露出康美药业的经营现金流,即造血能力短板。业绩大幅下调外,康美药业已连续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而按照康美药业此前的财务数据,康美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年均为正数。

4月30日,康美药业也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下发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康美药业对财务数据下调等问题进一步解释。截至发稿,康美药业尚未回复关注函。

【融资饥渴】风波之下拟再融资200亿,去年财务费用超18亿

连续3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对于这家“中药饮片巨头”已经属于异常。现金流紧张被揭晓之际,康美药业宣布即将再次融资200亿元。

4月30日,康美药业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宽康美药业融资渠道,优化公司债务结构等原因,拟发行不超过等值于2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产品。

200亿元相当于其净资产的70%。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药业净资产是281亿元。这样高额的发债对于康美药业来说已经不是首次。

数据显示,康美药业在2001年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835.7亿元,其中有516亿元是属于发行债券融资,占康美药业融资总额的61.81%。此外,康美药业通过借款收到的现金也在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别达到了162亿元、226.6亿元、164.87亿元。

频繁的融资下,有的只是“债滚债”。以2016年度康美药业增发募集的80.56亿元资金为例,其中有30亿元是用于计划偿还银行贷款,有51亿元是计划补充流动资金。

大手笔融资之时,其2016年末的货币资金达273.3亿。货币资金高企之际,每年其财务费用达数亿或十亿级。数据显示,康美药业在2015年度、2016年度(调整前)、2017年度(调整前)、2018年度的财务费用分别为4.49亿元、7.22亿元、9.69亿元、18.86亿元。

【资金被占用】至去年末被占资88亿,曾隐瞒资金被占用情况

货币资金高企的康美药业为什么要大手笔融资或借款?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康美药业仍被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

康美药业2018年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末应收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往来款88.79亿元,其中期初余额57.14亿元,2018年新增35.95亿元。

根据康美药业的资金占用专项报告,上述依然占用康美药业88.79亿元的公司,为普宁市康淳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宁康淳)、普宁康都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宁康都),两家公司截至报告期末分别仍占用康美药业32.5亿元、56.29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家大额占用康美药业资金的公司,是第一次出现在康美药业的公告中。

上述两家公司与康美药业的关联关系,均显示为“其他关联关系”。新京报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普宁康淳的股权关系看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王如妹,监事为许瑾玉,主要经营批发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业务。普宁康都的股东为张尔波、马南坚,其中马南坚曾组建了康美药业在2016年度收购的公司康美(怀集)医药有限公司,还因为是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被授予股权激励。

按照康美药业2018年资金占用专项说明,普宁康都早在2017年度就非经营性占用康美药业资金,截至2018年期初有57.13亿元未归还。但在康美药业2017年的资金占用情况中,却对此未见披露。

新京报记者连续查阅2015年、2016年、2017年度康美药业的资金占用情况说明,其中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占用资金均未出现上述两家公司。在2017年度,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的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康美药业发生12.8万元的经营性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笔88亿元的资金占用,审计机构的表示为,“无法确定康美药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关联方提供资金发生额及余额的准确性,以及对关联方资金往来的可回收性作出合理估计。”

康美药业的资金被占用也被上交所问询。上交所4月30日要求,康美药业进一步核实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发生时点、涉及事项、金额、占用期限等情况,明确上述往来款项是否构成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全面自查以前年度是否存在大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偿还情况等问题。

【立案调查】被举报财务造假多年后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备受质疑的康美药业,早在2012年就被举报涉嫌财务造假。2012年12月,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的标题为“康美谎言”对康美药业报道,其中质疑,康美药业在土地购买和项目建设上,涉嫌累计至少虚增了18.47亿元的资产。

康美药业当时在疑云中一遍遍澄清,这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中国裁判文书网资料显示,2014年起,有一名投资人刘志清开始不断向证监会举报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涉嫌土地购买时的财务造假十多亿元”等情况。

在举报中证监会多次答复刘志清,其中2016年广东证监局做出答复称,“未发现康美药业伪造土地使用权证,虚增土地资产的情况”。但刘志清依然上诉,还将证监会告上法院,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后不断上诉要求再审,一直持续到2018年9月。

2018年12月,康美药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9年2月13日,中诚信证券对康美药业旗下的“15康美债”等评级,对康美药业旗下的债券信用等级由AAA下调至AA+。

随着造假疑云的发展,康美药业的股价也不断下跌。数据显示,2018年5月28日,康美药业的总市值达到了1230.69亿元。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股价总市值下跌至458.09亿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总市值为474.51亿元。

【往事】“中药大王”马兴田卷入多起行贿案,产品多次被认定为不合格

细雨点点,河水绵延,绿水青山中一名采药男子不顾艰险顺着绳索攀登山头采药。这是康美药业制作的MV《康美之恋》中的镜头,采药男子的扮演者为任泉,另一名女主角的扮演者为李冰冰。《康美之恋》中,不时闪现过“康美药坊”、“康美药业”的标识。

这部以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马兴田与许冬瑾夫妇为故事原型的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多年。根据公司定期报告报告,仅《康美之恋》音乐电视展播2018年1年的广告合同,花费总额就有2926万元、2009年度展播花费2730万元。

当时的康美药业可以说发展迅速。1997年成立的康美药业在2001年就成功上市,当时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还只有5.18亿元,净资产只有1.53亿元。截至2010年底,康美药业的资产总计82.08亿元,净资产49.26亿元。

虽然发展迅速,但康美药业的发家史一直被质疑。根据新京报、中国经济网、南方周末、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报告,马兴田涉及多起行贿案。

2016年11月,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受贿案一审开庭。其中扬州市检察院指控,2000年至2012年,李量利用担任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广东康美药业、乐视网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

在揭阳原市委书记陈弘平受贿案中,佛山市检察院起诉,2005年至2011年,陈弘平担任揭阳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陈弘平还涉嫌为马兴田等人各自所在的公司相关事宜提供帮助,并协助上述马兴田等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揭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提供帮助,并收取相应贿款。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显示,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原任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处处长蔡明利用职务便利,为康美药业谋取利益,先后3次收受康美药业总经理马某、副总经理李某贿送的现金共计30万港元。

2018年10月,因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深圳博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廉君被公安经侦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与此同时,市场也有消息称王廉君操纵标的或涉及康美药业。

康美药业随后发布澄清说明公司与王廉君的关系称,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许冬瑾持有博益投资(王廉君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10%股权,并否认控股股东康美实业、实际控制人马兴田、许冬瑾与王廉君买卖康美药业股票有关。

而记者注意到,在康美药业2015年年度报告中对博益投资的描述为“马兴田控制的公司”。资料显示,王廉君在2001年就进入康美药业,任公司证券部经理;2006年4月起任康美药业监事长,2010年离任。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还曾多次陷入产品质量问题。新京报记者发现,康美药业旗下子公司北京康美制药有限公司,在2016年7月因涉嫌生产劣药紫草被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公司遭没收违法生产的紫草(批号:150361841)76.33kg、没收违法所得24268.90元、处违法生产紫草(批号:150361841)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人民币103070.19元。

根据康美药业公告,在2017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称,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生产的39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其中康美药业被抽检的生产批号为161208481、 170203181的人参(园参)农药残留量五氯硝基苯不符合标准规定;2017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康美药业生产的批号为160250191、160350281、160451101、160550271的菊花性状不合格。

此外,2012年7月,康美药业因生产的批次为110214-2的诺氟沙星胶囊被检测出溶出度不合格,被广东省药监局定性为劣药。

二、康美药业开盘前再遭重拳!上交所又发问:管理层是否舞弊?

康美药业300亿货币资金消失不见,是资本市场在五一期间的一大新闻。5月6日A股将重新开盘,康美药业股价走势自然备受关注。然而就在今日(5月5日)晚间,康美药业称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令公司众多的股东们更加揪紧了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若康美药业股价继续重挫,很容易引发新的流动性危机,其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控股股东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实业)高比例股权质押问题;二是康美药业超过12亿元的融资盘;三是下个月的定增解禁股,涉及股本占总股本比例为10.66%。

有意思的是,今年2月以来,沪股通及部分基金逐渐撤离康美药业。

上交所两度问及管理层是否舞弊

300亿货币资金一夜“蒸发”!康美药业制造了五一期间资本市场热度颇高的话题。

今日(5月5日)晚间,康美药业公告称,上交所继此前发出监管工作函后,今日又向公司发出问询函。问询函直指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马兴田此前“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回事”的说法,称公司“应当严格区分会计准则理解错误和管理层有意财务舞弊行为性质的不同”,如实核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交所在今晚发出的问询函中,穷追公司多计的299.44亿元货币资金情况,要求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这部分货币资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账户、资金去向等情况,还要求公司说明相关资金涉及的主要交易事项、交易安排和交易对手方是否为关联方等情况。

对于公司称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的说法,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虚构交易事项及具体情况和责任人。

此外,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董监高结合自身具体职责履行情况,就是否勤勉尽责、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是否存在管理层舞弊行为明确发表意见。

控股股东的平仓压力

日前康美药业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公告,通过企业自查,对2017年年报22个重大项目进行了更正,其中仅货币资金就多计了299.44亿元。4月30日,康美药业一字跌停,封单高达210万手。

上交所发出监管函、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深夜致歉……整个五一假期,各路媒体、评论员等对康美药业的财务问题发表质疑。

5月6日康美药业股价走势将会如何?公司超22万户股东无疑最为担心。

目前,单从资金角度分析,康美药业的现状似乎并不乐观。两大“暗雷”直接摆在康美药业面前:控股股东康美实业超15亿质押股以及超12亿元市值的融资盘。

首先看康美实业的高比例股权质押。根据最新公告,康美实业持有公司股份总数超16亿股,累计质押股数为15.08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1.91%。

从历史质押来看,康美实业自2010年开始加大了股权质押融资力度。2013年8月15日以前,康美实业质押股数就已占其持股的90%。2010年~2013年是康美实业股权质押的高峰期,这段时间里,康美药业前复权股价大致在4元/股~10元/股区间内上下波动。

不过2014年后,康美实业开始了“解除股权质押——再质押股权”的融资路径循环。譬如康美药业2017年12月20日公告称,康美实业在解除部分股权质押后,又对部分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进行质押。

2014年~2018年,康美药业股价从7元/股左右波动上涨,一度在2018年触及28.02元/股的高点。康美药业的“慢牛”上涨走势,支撑了康美实业的融资操作。但一旦股票走势掉头向下,高位质押股票将为质押人带来平仓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去年,康美实业这一融资路径的循环少了很多。2018年6月后,康美药业开启了一波杀跌走势,从28元/股附近一度跌至最低5.75元/股左右。尽管难以知晓股权质押的成本,但在股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康美实业高比例股权质押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平仓压力。

再看超12亿元市值的融资盘。4月22日~4月26日,康美药业单日融资买入额均超过了1亿元。截至4月30日,康美药业的融资余额高达12.06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87%。而在同一天,康美药业一字跌停,成交金额仅有1.41亿元,换手率不足1%。

“这涉及到流动性问题,融资盘的平仓就有点困难。”西藏琳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琳表示,因为利空消息集中,康美药业的承接盘稀少,造成极为紧张的资金流动性,“即便是想平仓也平不出来,缩量下跌无法放量”。

聪明资金提前撤离

从资金的角度,还需要关注康美药业下个月将解禁的超5亿股流通股,该部分解禁股占康美药业总股本的10.66%,将于6月27日解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聪明资金提前出逃康美药业,以沪股通和机构基金为主。

自今年2月以来,北向资金逐步减持康美药业。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4月4日~5月3日期间,沪股通持股数量由4804.13万股下降至4046.74万股,减持股数达757.39万股。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花旗银行等都在减持队列。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为例,4月8日~5月3日期间,其持有的康美药业股数由1561.25万股下降至1332.79万股。

再来看机构基金减持情况。截至2018年年报,持有康美药业的基金超过50家,不乏汇添富中证中药指数(LOF)A、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等明星产品。到了今年一季报,持股基金数已下降至8家,仅有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等个别在列。

基金减持并非没有预兆,因为去年12月底,康美药业就收到过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对于高风险厌恶的基金管理者来讲,证监会对康美药业的立案调查并非是一件好事。

三、康美药业连续三日跌停 市值一年缩水700亿元

继康美药业昨日收到监管层的问询函后,今天利空消息再次来袭。早间,披露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5年公司债券重大事项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显示,康美药业对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追溯调整后的2017 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差错更正金额高达299.44亿元。

在此前,康美药业进一步就披露了2017年公司财务报表中年末货币资金多计入299.44亿元,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

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多计入102.99亿元。而多记货币资金的同时,少记存货超过195亿元,少记在建工程、应收账款近13亿元。

康美药业近300亿货币资金离奇失踪,引来上交所连续追问,更惨的是持仓基金也紧急砍估值。5月7日9点26分,康美药业开盘跌停,报7.73元,已连续三天跌停。目前封单2839972手,折合21.95亿元。

此次事发前的4月29日,康美药业股价以10.06元/股收盘,对应总市值为527.23亿元。数据显示,康美药业陷入财务造假疑云以来的3个交易日,总市值已经缩水了143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合计有10家基金和6家其他机构持有康美药业,合计持仓股数为24.45亿股,占全部流通股的50.76%,占总股本的44.94%。而受到此次财务风波影响,16家机构在康美药业一天的浮亏或超过23亿元。

截至5月6日收盘,康美药业报8.59元,近一年来股价跌幅达到63%,市值已缩水超700亿元,今天再次跌停,股价报收7.73元。

按照今日总市值384.48亿计算,仅一天,康美药业就缩水了30多亿元。

关于康美药业收问询函 还会有几个跌停?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康美药业收问询函 还会有几个跌停?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2016-05-29 万达 商业 私有化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在香港上市的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布拟将公司私有化,退市之后的万达商业将目光瞄准了A股。根据公告内容,万…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直播新机会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

2016-06-05 传统媒体 移动互联网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象级应用,非直播和VR莫属。在传统媒体渠道衰落的同时,直播和VR作为新的内容传播方式迅速蹿红:最近,米未传媒、《奇葩说》创…

重构传统零售业竞争力需掌握哪些关键要素?

2016-06-15

专栏:2016大会结束已经半个月了,然而由会议引发的一系列思考与讨论仍在继续,百货业究竟是不是扯淡的模式?实体零售究竟要不要做全渠道?传统零售业该如何…

实施这三步或许能帮助实体店崛起

2016-06-15

  消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

逼死实体店的电商,为何又纷纷转战实体店?

2016-06-15

  电商找了一万个理由干掉了实体店,却又陷于自身的泥淖,不能自拔,现却反过头来想依靠实体店增加流量,但实际上你就会发现,线上到线下看似是一种回到原…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2016-06-15

专栏:现在的实体店曾经是现代商业和时尚生活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时代,在电商崛起后,无论是网上的“低成本论”和低价论,还是电商大佬们频频占据媒…

刘思军:实体店做电商是误区应是创新而非转型

2016-06-15

消息:在2016大会上,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叶国富、乐城股份总经理王卫等高管大声疾呼实体店应该做好自身,仍大有空间;其中王卫一句“90%的实体商业被10…

杂货店运营指南:中国为什么没有无印良品?

2016-06-15

专栏:今天,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这被称为“货”的东西的存在,而非常熟悉并且被认为是“品”的。虽然存在,这样近在咫尺,定义却是难以捉摸的,模糊的…

电商冲击下的便利店:四种模式哪个能救命

2016-06-15

近年来,电商的高速发展对线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大型商超业绩下滑、关店等消息时有耳闻。但小型渠道却是个例外,其营收和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来自《…

零售业关店潮是好事关键还是看质量和服务

2016-06-15

这两天零售业关店潮的新闻在众多信息中频频冒出。零售业面临的压力早有预期,2016年一季度相关上市公司营收与利润下滑速度超出想象。2016年一季度,54家零售…

 
热点图文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直播新机会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直播新机会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零售店倒闭真相:干的都是搬运工的活儿

零售店倒闭真相:干的都是搬运工的活儿

困境中的百货店要创新机制要认准3大方向

困境中的百货店要创新机制要认准3大方向

支付宝会员店“盒马鲜生”主要有三大颠覆

支付宝会员店“盒马鲜生”主要有三大颠覆

实体店怎样才能夺回被网购分流的消费者?

实体店怎样才能夺回被网购分流的消费者?

35万家店背后的危机:谁都阻挡不了火锅入侵?

35万家店背后的危机:谁都阻挡不了火锅入侵?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