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达8.29亿
北京时间5月7日,近日网信办对外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报告中公开了许多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具体数字。报告中提到,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我国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9万亿元。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亿,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电子政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这份报告显示,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电子政务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改善营商环境。新型智慧城市强化顶层设计、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和分级分类推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过去一年我国网络扶贫与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7%,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过1700亿元。2018年底全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22亿,互联网普及率38.4%,比2017年提高3个百分点。
此外,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天津、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方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前十位。目前我国数字动力释放尚不充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生态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CNNIC报告:中国网民数达到8.29亿,以中等教育水平人群为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8.29亿。
我国手机网民8.17亿,全年新增网民643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中国非网民规模为5.62亿,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3.2%,使用技能缺乏和文化程度限制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网民月收入2001-5000元群体占比最高;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8.7%和24.5%。
使用手机上网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方式。在庞大的网民基数中,令人惊讶的是:受教育水平中等的人占了大多数,除了正经历初高中学业的10-19岁群体外,占比最高的是20-29年龄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网民是受中等教育水平人群为主。
还有一个现象,在线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29.7%随着移动网络设备的发展普及,越来越多上班族和学生选择线上教育来提升自己。
现在的在线教育,远程教育也依赖于网络的普及以及网民的支持,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没有一成不变的“铁饭碗”每个人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有人用手机平板来休闲娱乐,也同样有人可以使用它来成为自我提升的工具。
二、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近八成网民月收入5000元以下,你怎么看?
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已进入了网络状态中。无时不上网,无处不上网。据一位老网民说他一天不上网,他就身体难受。可见网络的吸引力是多么强大啊!
就连两岁的小孩也玩起了网络。打游戏的程度决不亚于大人们。所以说生活离不开了网络。
首先解析一下“网民”的由来,“网民”指的是每天固定或不固定时间,但经常使用计算机或者移动终端进行互联网活动的居民。
目前移动端的使用情况高于pc端,而且移动端的功能和效果有的地方甚至高于pc端,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使用移动智能手机或终端进行互联网活动的人群也称之为网民。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超6.48亿。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
网民月收入2001-5000元群体占比最高;有调查显示,用户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为朋友圈、QQ空间和新浪微博。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为24.1%。
在收入分布上来看,基本上和我国东强西弱的经济格局没什么差别,沿海省份是高收入城市密集区。但真正五千以上收入人群,一半以上都集中在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像大连、青岛、厦门这些计划单列城市,收入五千以下的占比60%以上,更何况中西部和东北。
在中西部来说,高收入人群密度最高的基本都是省会,以及能源型城市。普通三四线城市收入来说,占比最高的是月薪3500以下人群,比例达到70%都不夸张,东北地区比例更高,工资2500左右的遍地都是。
贫富差距之大让收入中位数显得那么美好,似乎让月入三千的老李,月入一万的老王,月入十万的老赵过上了一样的幸福生活。
互联网的好处是什么?不过是大幅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它帮助我们将整个中国的人口组织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协同效率,增加人口优势,统一市场。
三、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 北京广东等位列信息化发展前列
国家网信办6日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成效明显,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位居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前列。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8年我国宽带网络全面提速,70.3%以上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速率达100M以上,IPv6地址数量比2017年增长近一倍。在此支持下,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在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国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7年的22名上升至17名。
在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去年,我国国家人口、企业法人、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库建成,71个部门、32个地方全面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总量累计超过394亿条次。
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生态不够完善、数字动力释放不够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下一步,要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发布:我国网民达8.29亿
5月6日上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介绍我国过去一年数字建设成果。
《报告》指出,数字中国建设2018年整体推进、成效明显,重大任务全面发力,重点工程纵深推进,优先行动落地见效,顺利完成国家信息化发展年度目标任务。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介绍,2018年,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59.6%,光纤接入用户规模3.68亿;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大数据产业等保持较快增长。
《报告》对2018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天津、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方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前十位。杨小伟介绍,这一排名由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产业、产业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和发展环境等多项权重要素共同决定,在各个分项上,地区排名并不相同。
展望2019年数字中国建设,杨小伟说,中国将全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开展“十四五”信息化规划预研,增强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
当前,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识。《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商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成果不断增多。
杨小伟表示,中国将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拓展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不过,2019年数字中国建设仍要全力推进。《报告》称,目前我国数字动力释放尚不充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生态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