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D轮融资
5月9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人工智能(AI)公司旷视科技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目前D轮总融资额达约7.5亿美元,参与方为全球性的著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旷视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解决方案,构建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系统。公司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智能传感器产品,智能机器人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拥有上千家核心客户,其中包含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富士康、联想、凯德、华润、中信银行等众多行业级头部企业。
据介绍,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旷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招聘顶级AI人才,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运作。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对于本轮投资者的加入,我们倍感兴奋。这将有助于推动旷视下一阶段的增长。非常感谢他们认同旷视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潜力,并对我们充满信心。”,他称公司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科技,解决社会和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在投资者和客户的帮助下,旷视将加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值得信赖的全球领先企业,推进行业变革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成立于2011年的旷视科技,在成立之处获得了联想之星天使融资;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5年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创新工场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7年,旷视完成C轮4.6亿美元,除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外,收到了具有政府背景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
此前有消息称旷视科技拟在美国、香港上市,也不排除备战国内科创板,但公司仅回应称“一直在准备”。目前公司并未披露具体的融资条款和具体估值。
一、旷视科技完成 D 轮 7.5 亿美元融资
5月8日,国内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以下简称“旷视”)新一轮融资终于敲定。
旷视已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 D 轮总融资额约 7.5 亿美元。参与D轮融资的均为全球性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旷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招聘AI 人才,并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运作。
本轮融资也成为旷视历史上单笔金额最高的一轮融资。
2019 年 1 月,旷视曾在北京发布旷视机器人战略的核心产品——河图(Hetu),正式宣告其进军“AIoT+物流供应链”领域。
旷视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该公司于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创始人成立,他们均毕业于由图灵奖得主兼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理论家姚期智院士创立的清华大学“姚班”。
截至目前,旷视已完成5次融资,分别是:
2012.08 由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参与的数百万元天使融资
2013.07 由创新工场参与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2015.01 由创新工场、启明创投参与的47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7.10 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战略领投,蚂蚁金服、富士康联合领投的4.6亿美元C轮融资
2019.05 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参与的7.5亿美元D轮融资。
二、旷视科技D轮融资7.5亿美元,欲招聘顶级人工智能人才
5月8日,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 “旷视”) 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目前D轮总融资额约7.5亿美元。
参与D轮融资的机构和投资者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旷视称,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旷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招聘顶级人工智能(AI)人才,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运作。
“对于本轮投资者的加入,我们倍感兴奋。这将有助于推动旷视下一阶段的增长。”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 “旷视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科技,解决社会和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在投资者和客户的帮助下,我们将加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值得信赖的全球领先企业,推进行业变革发展。”
依靠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技术和商业布局,2011年才成立的旷视科技仅用6年时间,跻身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最早以“Face++”的名字为外界熟知。。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生物识别手段,在金融、商业、安防等领域有诸多应用。
2016年,旷视的天眼系统就曾成功帮助当地警察,在两分钟内将一位逃了7、8年的罪犯准确定位。这位罪犯频繁地出入国境,但由于他持有国外护照,已经“漂白”了原有身份,此前并未被传统的公安手段所发现。
成立之初,旷视科技获得了联想之星天使融资;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百万美元 A 轮投资;2015年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创新工场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获得建银国际、富士康集团融资。在2016年底完成新一轮的1亿美元融资后,旷视科技的估值已至20亿美元。2017年,旷视完成C轮4.6亿美元,在本轮融资中旷视收到了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投资。
印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身为一家技术派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一方面旷视在一路上没有太多戏剧化和故事性的困难,另一方面,这家公司正在感应着行业周遭的激烈竞争,想在大公司也热衷的人工智能大潮中,夺得更多先机,跑得更快。
三、旷视D轮融了7.5亿美元,但对估值一问三不知
2019年5月8日,旷视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目前D轮总融资额约7.5亿美元,参与该轮融资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说:“对于本轮投资者的加入,我们倍感兴奋。这将有助于推动旷视下一阶段的增长。非常感谢他们认同旷视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潜力,并对我们充满信心。”
虎嗅获悉,旷视D轮第一阶段融资是在去年完成的,但负责品牌市场的旷视副总裁谢忆楠拒绝向虎嗅透露该轮融资后的最新估值。
旷视表示,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旷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招聘AI人才,并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运作。
这是这家被誉为“CV(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一的独角兽企业自2017年10月31日宣布完成4.6亿美元C轮融资后首次公布其最新一轮融资。整个2018年,旷视都似乎从媒体视野里“消失”了。
比较而言,它的对手、同样是“CV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SenseTime)在去年四五月份接连宣布了两轮创纪录的融资——2018年4月9日宣布获得6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40亿美元;2019年5月31日宣布获得6.2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45亿美元,成为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此前有报道称,商汤正在寻求最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但商汤对该传闻不予置评。
过去一年,关于旷视寻求融资的消息一直没断。
2018年12月1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旷视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潜在投资者商谈融资事宜,旷视的目标是在12月份完成此轮融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如今看来,这可能是旷视D轮第一阶段的融资——但随后阿里巴巴和旷视对该融资传闻均不予置评。
2019年1月11日,彭博社再次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旷视正在考虑赴香港上市,这家公司希望募资5亿~10亿美元。谢忆楠5月8日再次回应虎嗅:不予置评。
去年有媒体报道称,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旷视的收入为9000万美金并实现了盈利,预计在2018年收入达到2.65亿美元并获得5000万美元以上的利润,预计2019年收入达5亿美元并实现1亿美元以上的利润。
旷视回应虎嗅:“这些都不实。”
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旷视的客户很多最终成了它的投资者,或者反过来说,旷视的很多投资者也是它的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旷视的核心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 、富士康、中信银行、联想、华为、OPPO、vivo、小米、凯德、华润集团、鲜生活等。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历次融资机构——
2012年8月,天使轮,由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参与,融资数百万元;
2013年7月,A轮,由创新工场参与,融资数百万美元;
2015年1月,B轮,由创新工场、启明创投参与,4700万美元;
2017年10月,C轮,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联合领投,中俄战略投资基金、阳光保险集团、SK集团等参投,融资4.6亿美元;
2019年5月,D轮,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参与,融资7.5亿美元。
天使轮的联想,C轮的蚂蚁金服、富士康,同时也是旷视的核心客户,有一种演而优则融资的感觉。
在全球局势紧张、投资者花钱开始变得谨慎、很多独角兽估值严重缩水的大背景下,尽管旷视对于此轮融资三缄其口,但能融到7.5亿美元D轮亦实属不易,至少说明旷视在投资者眼里不是“猪鼻子上插大葱”。
旷视科技在今年1月16日举办了一场机器人战略发布会暨媒体答谢晚宴,在会上,旷视发布了新的Logo,从“Face++旷视”变成了“Megvii旷视”,人脸识别平台Face++升级为系统化AI算法引擎Brain++,并更新了其未来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生活大脑三大IoT场景业务群。
在接受虎嗅等媒体的采访时,印奇说:“我们非常满意我们的估值,我觉得我们的估值也不低,我们的估值借助了AI这波红利。”
但值得警惕的是,包括商汤、旷视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给了外界一种炒作能力大于技术实力的印象——
路透社曾在1月30日的一篇分析报道中称,投资者正在为曾被大肆炒作的中国科技业出现一连串的“降价融资”作准备,有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几个月,中国科技企业的目标估值下调了20%~40%。
5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直言不讳地评论称,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实力赶不上炒作。
四、人工智能公司旷视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
5月8日,亿邦动力获悉,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目前D轮总融资额达约7.5亿美元。
据了解,参与此轮融资的均为全球性的著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而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旷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招聘顶级AI人才,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运作。
据了解,旷视是一家世界级的人工智能(AI)公司,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公司于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创始人成立。其目前拥有2,000多名员工,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和美国的西雅图等地都设有研发中心。
旷视是将人工智能科技和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算法应用于物联网(IoT)领域的引领者。
凭借软硬件整合能力,旷视为客户打造出了全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而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等多个垂直应用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该公司通过创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连接众多物联网设备,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和各行各业的痛点,包括金融科技、交通和物流等行业。
五、旷视科技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 加速AI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
备受市场关注的人工智能(AI)公司旷视科技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目前D轮总融资额达约7.5亿美元,参与方为全球性的著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
旷视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解决方案,构建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系统。公司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智能传感器产品,智能机器人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拥有上千家核心客户,其中包含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富士康、联想、凯德、华润、中信银行等众多行业级头部企业。
据介绍,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旷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加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招聘顶级AI人才,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运作。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对于本轮投资者的加入,我们倍感兴奋。这将有助于推动旷视下一阶段的增长。非常感谢他们认同旷视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潜力,并对我们充满信心。”,他称公司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科技,解决社会和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在投资者和客户的帮助下,旷视将加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值得信赖的全球领先企业,推进行业变革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成立于2011年的旷视科技,在成立之处获得了联想之星天使融资;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5年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创新工场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7年,旷视完成C轮4.6亿美元,除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外,收到了具有政府背景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
此前有消息称旷视科技拟在美国、香港上市,也不排除备战国内科创板,但公司仅回应称“一直在准备”。目前公司并未披露具体的融资条款和具体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