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辟谣电子烟
在2019年“3.15”曝光电子烟所存在的问题之后,这一行业就已经是很多人的禁区。但在近日,《第一财经》报道称,小米旗下生态链企业北京魔芋科技正在筹划推出电子烟品牌。而小米官方也立刻在微博发文予以否认。
据悉,在今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电子烟的危害”,称将通过市场随机购买的8种电子烟烟液送往实验室检验,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尼古丁含量超标。央视表示通过科学实验证明,电子烟含有不少有害物质,危害一点儿不比香烟来得少。由此认为,电子烟行业缺乏有效监管。
晚会之后,各大电商平台也迅速作出反应,屏蔽了电子烟产品的相关搜索词。在最近,微信小程序也因为涉嫌违规等原因,下架了众多品牌电子烟小程序。
近日,更是有传闻称,小米电子烟新品发布会将于5月21日举行,甚至还将类似发布会邀请函之类的东西放了出来。针对此事,小米公司也再次辟谣,表示“再次重申,小米不会做电子烟,我们对涉嫌冒用小米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保留追究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个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一、不到500万投入就能入局,做一个电子烟品牌有多简单?
随着顶级资本入局,电子烟行业获得融资的企业集中在今年爆发。对电子烟产业链稍有了解的人,投入不到500万元左右就可建立一个品牌,走礼品市场或是走代理直销渠道,就能开卖,但是这样的产品是真正消费者想要的吗?或者行业的健康发展总是被一些害群之马弄得成为众矢之的。
今年3.15所曝光的种种乱象只是其中一面,背后实则隐藏着更多未曝光的信息。今天我们再多说点电子烟的行业观察。
风口上的电子烟
最近,罗永浩高调宣布全情参与电子烟;同道大叔,入场电子烟;前苹果高管,开创自己的电子烟品牌,还有更多创业者投身到这个行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电子烟?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一切都是利益驱使,电子烟也是。
国内电子烟行业的大多数创业者或许更适合称之为“投机者”。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烟民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已超3.5亿,占全球烟民总数的1/3,潜在市场可观;其次,国内电子烟行业的入场门槛实在太低了,低到什么程度?我国珠三角地区有超过500家大大小小的电子烟代工厂,占全球电子烟销售的90%以上。
现在大多数互联网投机者转行电子烟的玩法是这样的:注册一个电子烟品牌和商标,找一家烟油代工厂,找一家设备代工厂,组装起来,贴上自己的牌子,开卖,最后做一个精美的PPT,融到一笔资,万事大吉。
电子烟拥有的产业链条
经过这样一套可复制的流程,可以说任何人都能涉足电子烟领域。行业的不规范导致这种无良从业者泛滥,他们缺乏内部监管机制和自身的产业链条,只能通过虚假营销包装自己,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入场,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带来的是电子烟口碑的崩塌,让真正用心、有实力做电子烟的企业陷入困境。
所以,作为对电子烟有兴趣的消费者,我们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分辨出哪些是“只会做PPT的电子烟”,哪些是专业可信赖的电子烟。
举个例子,电子烟中,烟油才是核心竞争力,烟油的质量直接决定电子烟的品质、口感、安全,而味道作为烟油的核心技术之一,拥有自己的香料研发中心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国内大部分厂商采用的烟油都来自很多不同的烟油生产场OEM,并没有直接自研发,所以导致电子烟的口感与体验较差,而目前电子烟界中能做到烟油体验最好的就是美国的juul,另一个是来自bink 。并且据行业透漏所知,目前国内对烟油品控最严格,整个烟油研发、理解最深的是bink冰壳科技。其背景为香港中美烟草,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而团队也多来自传统烟草行业,是为数不多的烟草“正规军”,他们会把产品的体验感对标JUUL布局全球,这是中国很多厂商都想做的事。
二、小米再次辟谣不会做电子烟,被315“点名”的电子烟行业将何去何从?
近日,有传闻称小米电子烟新品发布会将于5月21日在甚至举行,甚至还将类似发布会邀请函之类的东西放了出来。
针对此事,小米公司再次辟谣,称“再次重申,小米不会做电子烟,我们对涉嫌冒用小米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保留追究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个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小米多次被爆有意进军电子烟市场
这已经不是小米公司第一次放话“不会做电子烟”了,早在去年8月,劲嘉股份在一份公司公告中,表示将与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米物科技和南桥前海创新基金共同设立合资公司,积极开展新型烟草业务。
公告称,劲嘉科技专注低温不燃烧器具及电子烟等,已获得该领域有效专利41项,不仅与国外知名厂商共同研发新型烟草产品,还与与云南、上海、河南、山东、广西、重庆等国内中烟公司展开相关合作。牵手米物科技,有望共享小米产业链资源。米物科技为小米科技第56家生态链企业,专注消费电子产品研发设计,并与小米科技共享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等资源。小米已于17年底首次推出A&D电子烟众筹,但暂无加热烟具产品推出。公司可发挥自身积累新型烟草领域技术优势,牵手米物科技切入小米生态产业链,有望享受小米品牌资源和强势营销,快速打开新型烟草销售市场。
尽管劲嘉科技发布了似乎是板上钉钉的合作公告,但小米公司官方微博还是在对“小米旗下生态链公司将进军电子烟领域”一事进行回应时称,“小米不会做电子烟,此事纯属谣言”。
2017年底,小米公司旗下购物平台小米有品通过众筹的方式,推出一款“A&D”吸入式能量棒,众筹价199元4支装,当时参与众筹的人数突破1万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款产品并不是电子烟,因为不含有尼古丁、焦油等香烟相关成分及产物。但这款产品的制作原理与时下流行的一次性雾化电子烟产品完全一样,在京东商城中,这款产品被归为一次性电子烟。
央视315点名曝光,电子烟行业何去何从?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传统卷烟的电子产品,主要由电芯、雾化器与塑胶部件等部件构成。电子烟主要分为戒烟类和香烟替代品类。其中香烟替代品型产品主要通过雾化等手段,将特制的烟油/烟棒变成蒸汽,供用户吸食,它有着与传统卷烟相近的烟雾、味道和感觉,但其不经过燃烧,焦油、一氧化碳、亚硝酸等有毒物质大幅降低,且不易产生二手烟污染。
据数据统计,中国是电子烟的最大生产地,中国出口的电子烟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电子烟的生产制造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体系,行业前景广阔。
电子烟也因此被称为2019年的第一个风口。
然而,今年315晚会央视点名曝光了电子烟,刚火起来的电子烟行业一夜之间熄火了。
调查记者在市场上随机抽取的八种电子烟烟液进行实验检测发现,一部分烟液尼古丁标注并不规范,只有含量数值没有表达单位,极易误导消费者:认为60毫升的烟液只含有6毫克尼古丁,实际却高达360毫克。
另一方面,尼古丁浓度标注模糊不清导致使用者过度吸入尼古丁。尽管有些烟液标识规范,但尼古丁实际测定浓度比标注浓度高出3倍多。
最后节目还梳理了各国禁止电子烟政策。
报道曝光后不到一小时,苏宁、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屏蔽了“电子烟”关键词,整个电子烟行业的从业者一夜无眠,心底仿佛透着一股凉凉的感觉。
如今,不少玩家急于与电子烟划清界限,看来也是看到了电子烟存在的多重风险。但也有不少行业从业者保持观望,认为电子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市场,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将有利于行业规范,并期待电子烟的国家质量标准以及相关监管规范。
三、小米再次辟谣说绝对不会做电子烟 网友和段子手们纷纷表示……
前几天有传闻称小米电子烟新品发布会将于5月21日举行(算起来也就一周左右的事情),甚至还将类似发布会邀请函之类的东西被曝了出来!
因为流言越演越烈,小米公司再次发声辟谣,称“再次重申,小米不会做电子烟,我们对涉嫌冒用小米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保留追究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个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此,网友们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段子党的马上给出了反应,“米家电子烟,带app控制的,可以查看电子烟的电量,使用app调节电子烟的味道,查看精油剩余量。”有的网友还附和,“可以看到肺癌排行,还有体检提示,吸得多积分多,积分可以换肺癌保险。年轻人的第一次化疗。”
也有的朋友似乎很激动,“如果小米做电子烟等害人的东西,我马上砸掉我所有小米的东西,游戏本也不放过,然后终生拉黑,哪里有小米新闻我喷到哪里,小米出一款产品我黑一款。”当然,有的朋友表示,电子烟已经不是技术或者产品范畴的产品了,言下之意,这关系到道德层面的?
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说,“米家生态链的小伙伴们,赶紧行动起来吧!你们做好挂上去卖就行了,我不跟你们抢生意!”
算起来,小米上次辟谣进军电子烟是在今年2月份。《第一财经》报道称小米旗下生态链公司将进军电子烟领域,对此小米公司回应“小米不会做电子烟,此事纯属谣言。”但还是有的朋友不信,“小米不做,但是友商redmi可以啊,别告诉我一个小米工号在前25的高管,投资创办的电子烟公司和小米没关系。”
四、已辟谣!小米否认生产电子烟,并将对冒用品牌追责
5月13日消息,有消息称,小米生态链企业北京魔芋科技正在筹划推出电子烟品牌,而该公司的创始人为小米TOP 25员工钟雨飞。对此,小米在微博发文予以否认。
小米官方微博@小米公司发言人发文称,“再次重申,小米不会做电子烟,我们对涉嫌冒用小米品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保留追究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个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钟雨飞早在金山时期就跟随雷军,后加入小米,曾在小米公司担任小米手机运营经理。
魔芋科技正在筹划的电子烟品牌为“TAKI喜克”,目前,公司已经在为该品牌招聘电子烟结构工程师、电子烟雾化工程师和烟油调香师。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声明中提到不会做电子烟,但未曾言明旗下生态链企业是否会涉及电子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