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快讯 » 2018年平均工资 哪个行业工资最高?

2018年平均工资 哪个行业工资最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7 15:07    浏览次数:151






2018年平均工资

国家统计局5月14日发布了2018年我国平均工资主要数据。

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8380元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80元,比上年增长11.0%。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75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东北、中部地区分别为62227元、61801元和56605元。

分行业来看,共有3个行业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为141962元,其次是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为122040元和100404元。住宿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等行业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82461元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比上年增加8143元,名义增长11%,增速比2017年提高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18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7%。

分区域来看,分四大区域看,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别为93253元、75755元、68969元和65411元,同比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0.0%、10.9%、12.7%和9.9%。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与上年持平。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7678元,金融业129837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33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57倍和1.5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6466元,住宿和餐饮业48260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53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59%和67%。

从增长速度看,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增长率分别为17.2%、14.4%和13.1%。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增长率分别为-0.1%、4.6%和5.5%。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6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9575元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比上年增加3814元,名义增长8.3%,增速比2017年提高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1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6.1%。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55230元、43842元、41047元和37071元,同比名义增长率分别为9.2%、6.3%、8.8%和6.9%。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6326元,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62943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1876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1.27倍和1.25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6375元,住宿和餐饮业39632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1058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80%和83%。

从增长速度来看,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率分别为20.4%、10.7%和10.2%。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增长率分别为3.3%、3.9%和6.1%。全部18个行业门类中,有6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重点传统行业平均工资增长加快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在对上述数据进行解读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深入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效益大幅改善,重点传统行业平均工资增长加快。

新兴行业平均工资较快增长

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6%,科技领域实行“放管服”改革,且针对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政策逐渐生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为科研领域平均工资增长创造了条件。

部分服务行业工资稳步增长

伴随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释放,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继续提高。

此外,2018年,有近半数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一些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较大,如广东省从1300元涨至1550元,增长19.2%。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为低工资群体提供托底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一、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8380元 重点传统行业平均工资增长加快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8 年平均工资数据。数据显示, 2018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82461 元,同比增长增长8.7%;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49575 元,同比增长6.1%;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68380 元,同比增长11.0%。

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年平均薪资超 14 万元,专业技术人员平均薪资超 9 万;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平均薪资超 6 万;服务和制造业人员工资最低,年平均薪资在 5 万左右。

从行业上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薪资待遇最高,全部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超 14 万;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超 12 万;第三是电力、热力、燃气及谁生产和供应业,年平均工资超 10 万。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最低,年平均工资不到 5 万。

二、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分岗位年平均工资情况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80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45125元,增长10.0%;专业技术人员96703元,增长16.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3755元,增长9.5%;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54945元,增长11.0%;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55148元,增长8.8%。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12倍;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0%。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64,比上年缩小0.03。

分四大区域看,五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区域均为东部,平均工资分别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68503元、专业技术人员109651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1556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60447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57202元。五类岗位平均工资最低的区域均为中部,分别为104652元、72660元、50708元、44959元和50466元。五类岗位平均工资在四大区域内最高与最低之比分别为1.61、1.51、1.41、1.34以及1.13。

分行业门类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分别为297189元、167915元、99850元和86603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平均工资为91663元;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均为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分别为91708元、56237元、42955元和40014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平均工资为37758元。五类岗位平均工资在各行业门类中最高与最低之比分别为3.24、2.99、2.32、2.29以及2.2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企业类型均为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分别为292481元、149516元、108175元和78520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国有企业,平均工资为70629元;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低的企业类型均为集体企业,平均工资分别为88394元、59327元、44086元和39187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是联营企业,平均工资为44104元。五类岗位在各企业类型中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之比分别为3.31、2.52、2.45、2.00和1.60。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修订,下同。

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行政执法、安全保卫和消防等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办事人员、安全和消防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指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快递,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住宿和餐饮以及金融,租赁和商务,生态保护,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金融服务人员,房地产服务人员,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技术辅助服务人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居民服务人员,电力、燃气及水供应服务人员,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人员,健康服务人员,其他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指从事矿产开采、产品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人员,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木材加工、家具与木制品制作人员,纸及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人员,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人员,石油加工和炼焦、煤化工生产人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医药制造人员,化学纤维制造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采矿人员,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金属制品制造人员,通用设备制造人员,专用设备制造人员,汽车制造人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人员,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仪器仪表制造人员,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人员,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配人员,建筑施工人员,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生产辅助人员,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企业具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共16个行业门类的约100.7万家企业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一套表联网直报单位岗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5.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执行。

三、2018年四川人平均工资64717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工资最高

5月14日下午,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18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公告。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2018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4717元、比上年增加6046元、增长10.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7686元、比上年增加8267元、增长11.9%,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0464元、比上年增加8833元、增长12.3%。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0390元、增长12.5%,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9146元、增长7.3%,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8853元、增长12.4%,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3352元、增长8.1%。

分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46429元、增长8.1%,采矿业62625元、增长10.9%,制造业54366元、增长10.7%,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0664元、增长9.2%,建筑业50725元、增长10.8%,批发和零售业50813元、增长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4481元、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39112元、增长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210元、增长18.6%,金融业92631元、增长6.1%,房地产业57310元、增长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671元、增长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108877元、增长20.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3604元、增长11.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39249元、增长4.9%,教育业81371元、增长9.1%,卫生和社会工作94187元、增长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3057元、增长5.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0039元、增长13.1%。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统计局:201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快增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家统计局5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指出,2018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效果不断显现,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较快增长,激发重点群体活力的收入分配政策开始发力,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孟灿文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重点传统行业平均工资增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深入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效益大幅改善。201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4.4倍、43%、37.8%和15.9%,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也较快。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例,上述四个行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8.6%、13.6%、18.5%和13.4%,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7.6、5.4、2.8和3.5个百分点。另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上年增长16.3%的基础上,又实现了15.8%的高增长。

伴随工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2018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高于全国投资平均水平,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速度也较快。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0.6%、14.0%、11.8%、11.0%、9.3%和13.4%,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0.9、5.6、2.8、3.8、3.8和4.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业新建扩建里程大量增加,带动行业平均工资增长。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平均工资增长11.4%,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2.7%、10.7%、16.8%、20.9%和21.9%,增幅分别提高1.8、2.9、8.3、11.6和11.9个百分点。

孟灿文指出,新兴行业平均工资较快增长。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6%,科技领域实行“放管服”改革,且针对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政策逐渐生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为科研领域平均工资增长创造了条件。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4.4%,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工资增幅3.4个百分点。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5.7%、13.2%和15.9%,增幅分别提高3.9、2.2和2.3个百分点。

新动能加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8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城镇非私营单位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3.1%,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2018年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量比上年增长189.1%,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37.9%,推动城镇非私营单位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平均工资增长11.7%,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

孟灿文指出,部分服务行业工资稳步增长。伴随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释放,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继续提高。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2.3%,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文化艺术业、体育业、娱乐业分别增长11.2%、27.5%和19.5%,分别比上年提高0.5、5.2和14.7个百分点;以健康养老为主的社会工作行业平均工资在上年增长14.6%的基础上增长了12.8%。

此外,2018年,有近半数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一些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较大,如广东省从1300元涨至1550元,增长19.2%。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为低工资群体提供托底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五、你的工资增长了?2018年最能挣到钱的几个行业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较快增长,激发重点群体活力的收入分配政策开始发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哪些行业和群体工资增长相对更快呢?

细看数据,可以发现,伴随工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2018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高于全国投资平均水平,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速度也较快。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幅都超过了两位数。

另一个工资增长较快的是新兴行业。随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6%,针对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政策逐渐生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为科研领域平均工资增长创造了条件。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4.4%,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工资增幅3.4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些传统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也有所加快。2018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四个行业的非私营企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8.6%、13.6%、18.5%和13.4%,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7.6、5.4、2.8和3.5个百分点。另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上年增长16.3%的基础上,又实现了15.8%的高增长。

以上就是2018年平均工资 哪个行业工资最高?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2018年平均工资 哪个行业工资最高?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资料名片
 
新快讯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