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园集团立案调查
刚刚迎来两连涨,长园集团的投资者们还沉浸在格力集团增持收获几个涨停板的喜悦中,但5月31日晚间的一则消息,让众人高兴不起来了。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长园集团正式立案调查。长园集团在相关事项说明中称,公司于2018年12月25日披露了《关于子公司业绩的风险提示性公告》、2019年5月18日披露了《关于子公司长园和鹰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外界普遍认为,长园集团被立案调查或与子公司长园和鹰涉嫌造假有关。
除了投资者,此刻郁闷的还有格力集团。去年5月,格力集团曾披露试图进入长园集团的计划,无奈这门亲事被“家长”珠海国资委拦下。但是,格力集团并未放弃对长园集团的“追求”,近期集中买入并逼近举牌线。此番长园集团被立案调查的变故,不禁为其后续的增持蒙上一层阴影。
1、或涉子公司业绩造假
事件要从收购长园和鹰说起。长园集团在2016年6月完成收购长园和鹰80%股权,收购价格为18.8亿元,采用收益法评估,增值率652.02%。股东上海和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王信投资有限公司是交易承担业绩承诺的补偿义务人。其承诺长园和鹰2016年、2017年合并报表口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亿元、2亿元,长园和鹰在2016年-2017年累积合并报表口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不少于3.5亿元。
2016年开始,长园和鹰在原有设备销售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智能工厂总包新业务。长园和鹰2016年、2017年合并报表口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76亿元,合计3.32亿元,长园和鹰未完成2017年的承诺及2016年、2017年累积合并报表口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不少于3.5亿元的承诺。根据早前协议约定,业绩承诺方需向公司补偿的数额为6205.09万元。同时,公司进行2017年度商誉减值测试时,基于谨慎原则,计提商誉减值准备6583.78万元。
在去年披露半年报后,上交所对长园和鹰在内的子公司提出了疑问。长园集团在问询函答复阶段聘请了律所对函件中涉及的长园和鹰的问题进行全面核查,并与律师、会计师一道持续走访智能工厂客户、东南亚出口客户以及国内销售疑点客户,了解业务真实性。
后续的调查结果证实了上交所指出的疑点,公司也展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长园集团介绍,2019年1月,公司向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上海峰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王信投资有限公司、尹智勇、孙兰华,要求上海峰龙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合同款,上海和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承担应收账款补足义务,诉讼金额为1.67亿元,已收到法院受理通知书,目前尚未开庭。2019 年3月,公司委托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向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控告长园和鹰原董事长尹智勇挪用资金、职务侵占,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于2019 年3 月20 日作出《立案告知书》。
麻烦还未结束。2019年4月27日,长园集团披露了2018 年年报,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同时结合自查发现的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等情况对2016年、2017年业绩进行了追溯调整。
2、涨停两日后爆雷
涨跌都在一念之间,这句话用在长园集团的投资者身上恰如其分。
受益于格力集团买入长园集团的消息,长园集团5月30日-5月31日连续收获“一字涨停板”,截至5月31日收盘,长园集团报收6.31元/股。
3、“苦恋情”继续上演?
格力集团与长园集团之间的“恋情”可谓跌宕起伏。
5月29日晚间,长园集团公告公司股东深圳市藏金壹号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藏金壹号”)与其他22个主体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同时披露了截至5月24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格力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格力金投”)成为长园集团第四大股东,占股3.56%。截至5月24日,格力集团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格力金投和珠海保税区金诺信贸易有限公司,合计持有长园集团4.96%的股份。
长园集团的股权一直很分散,长园集团目前已无实际控制人。截至5月24日,长园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山东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占股7.81%,第二大股东藏金壹号,占股5.90%,第三大股东吴启权,占股5.25%。
格力集团其实早在去年就开始“倾慕”长园集团,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去年5月15日,长园集团发布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格力集团出具的《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此次要约收购数量约2.65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0%。要约收购价格19.8元/股,较公司停牌前价格溢价14.06%,要约收购所需资金总额为52.46亿元。
长园集团时任董秘倪昭华当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格力正式发起要约之前,双方已经就公司的市场情况、产品技术的情况进行了一定沟通,格力集团主要是看好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未来是否会与格力集团形成协同效应,还要看后续发展情况。
正当双方眉来眼去之际,格力集团的“家长”珠海国资委表示了反对,这桩交易也就此告吹。
一年之后,格力集团重新对长园集团发起“攻势”,但方式发生了变化,没有直接举牌,而是选择逐步买入。长园集团介绍,格力集团此次增持股份为财务投资,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目前格力集团未与长园集团其他股东达成一致行动协议。
早前提出反对意见的珠海国资委已经松口。5月30日,一名珠海市国资委人士向媒体称:“格力集团未来可能会变成投资平台(公司),他们会根据自身研判做相应的决策,既可以是财务投资,也可以根据发展前景完全控股。未来我们会把一些权限下放给集团,让他们通过管资本的角度去改良。”
一、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长园集团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因格力集团“进驻”,长园集团(600525,SH)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涨停。不过,证监会的一纸立案调查通知书也接踵而至。5月31日晚间,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正式立案调查,并进行调查取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长园集团被证监会调查,或亦与其子公司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一事有关。对此,长园集团在此次公告中也有所“提示”,称“公司于2018年12月25日披露了《关于子公司业绩的风险提示性公告》、2019年5月18日披露了《关于子公司长园和鹰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
或与子公司涉嫌业绩造假有关
具体来看,2018年12月25日,长园集团披露《关于子公司业绩的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长园集团于2018年10月19日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关于对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事后审核的二次问询函》。
在上述问询函阶段,长园集团聘请律师对函件中涉及的长园和鹰的问题进行全面核查,了解到其智能工厂项目和设备业务的真实性存在重大问题,公司独立董事认为智能工厂项目结算及回款严重滞后,根据相关资料,已有理由初步判断长园和鹰原负责人存在业绩造假的嫌疑。
2016年6月,长园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长园和鹰80%的股权,增值率高达652.02%,形成商誉16.0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长园集团子公司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一事,是在上交所对其2018年半年报事后审核的二次问询中才被追问出来。去年10月,上交所向其下发对2018年半年报的二次问询函,而直至12月25日,长园集团才进行回复并公告,同时还发布了子公司的业绩风险提示公告。
今年5月18日,长园集团披露《关于子公司长园和鹰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5月17日,长园集团收到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送达的函件,长园和鹰原董事长尹智勇已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目前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由于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会计事务所对长园集团2018年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为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今年5月12日,上交所向长园集团下达长达8页的年报问询函。不过,截至目前,长园集团尚未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
此前,长园集团方面还表示,将搜集长园和鹰业绩承诺人及时任管理层违法违规的证据,向公安机关申请立案,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同时追究时任管理层及业绩承诺人的民事及刑事责任。
对此,长园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证监会已立案调查,公司会积极配合,有进一步消息会及时履行信披义务,对外公告。
会否影响格力集团未来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31日,长园集团股价连续两天一字涨停,而这与格力集团对其增持密切相关。31日收盘后,长园集团发布相关说明公告表示,截至2019年5月24日,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海保税区金诺信贸易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4.96%的股份,上述两家公司均为格力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从持股比例来看,目前格力集团持有长园集团股份的比例已接近举牌线。
长园集团也在相关公告中称:“公司及时与股东就增持事项进行沟通,格力集团说明此次增持是基于对长园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公司市场价值的认可,增持资金均为自有资金。若发生相关权益变动事项,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格力集团未与长园集团其他股东达成一致行动协议。”
长园集团还进一步称,经核实,格力集团此次增持股份为财务投资,截至目前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此次增持行为不会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截至5月31日收盘,长园集团报收6.31元/股,公司总市值约83.52亿元。与格力集团一年前拟以19.8元/股收购长园集团20%的股权相比,此时的股价已经下跌了68%。
早在2018年5月,格力集团就曾试图收购长园集团,向其全体股东发起部分要约,以要约方式收购公司部分股份。但仅仅过去一个月,长园集团就公告称,格力集团以要约方式收购其不超过20%股份事项未获珠海国资委批准,格力集团决定终止本次要约收购。
据相关媒体报道,珠海市国资委就增持长园集团一事对外回应称,格力集团未来可能会变成投资平台公司,珠海市国资委会把一些权限下放给格力集团,格力集团可根据自身研判做相应的决策。既可以是财务投资,也可以根据长园集团发展前景完全控股。
长园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否会影响到格力集团对其的下一步部署目前尚未可知,长园集团方面也没有回应记者的问题,只是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二、深夜惊雷!格力刚投资,长园集团就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深夜惊雷!格力刚投资,长园集团就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还有2亿封板资金也要懵了……
万万没想到,格力集团追爱长园集团的续集这么快来了,而且还是神反转剧情!
5月31日晚间,长园集团披露公告称,因涉嫌信披违规,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分析认为,此次调查仍然和子公司业绩造假事件有关。
此前,市场还在为格力集团大笔增持的消息激动不已,跟风资金也不惜以33万手买单连续两日封住涨停板。
如今,长园集团内部却自曝地雷,对于财务投资者的格力集团而言,这笔买卖还会划算么?
增持完被调查 格力集团也踩雷?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刚刚增持完长园集团,随即标的股就被传出公司被监管立案调查,这样戏剧性的转折,恐怕连格力集团自己也没有想到。
5月31日晚间,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正式立案调查,并进行调查取证。
根据长园集团此前披露公告显示,此次立案调查主要针对的还是去年长园集团子公司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的事件。根据长园集团自身披露该事件进展情况显示,目前公司已经委托相关律师对长园和鹰董事长进行起诉。
早在前两日,格力集团增持长园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就引发市场资金一度追捧。5月30日和5月31日,长园集团股票连续两日出现一字涨停,不少投资者甚至不惜在封板位置跟风买入。截止5月31日收盘,长园集团股价为6.31元,累计涨幅为20%。
同日,长园集团还就市场争议的格力集团增持公司股权并逼近举牌线一事进行了补充说明的公告。长园集团表示,公司已经与格力集团进行沟通,格力集团说明此次增持是基于对长园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公司市场价值的认可,增持资金均为自有资金。
此前,市场仍在猜测格力集团重金买入问题缠身的长园集团,是否存在未来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可能。对此,长园集团也给出了否定答案。据上述补充说明公告显示,经过公司核实,格力集团此次增持股份为财务投资,截至目前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此次增持行为不会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造假风波发酵 长园集团难解困局
毫无疑问,此次长园集团收到的立案调查书,仍可能和早年收购的子公司长园和鹰造假风波相关。
2016年,长园集团斥资18.80亿元收购长园和鹰80%的股权,长园和鹰随后和山东昊宝、上海峰龙、安徽红爱三家公司签订服装生产智能销售合同。在2017年财务数据中,长园和鹰披露2017年度销售收入96,969.65万元,设备类销售收入占比68.29%,智能工厂类收入占比31.71%。
2018年10月,上交所对长园和鹰业绩问题产生质疑,并要求长园集团对此进行核查。随后,长园集团便聘请相关中介机构持续走访智能工厂客户、东南亚出口客户以及国内销售疑点客户,发现长园和鹰旗下合作项目的智能工厂部分处于停转状态,合作公司也深陷多项诉讼,其设备销售业务存在客户严重超期未回款及累计退货金额超多的现象。
根据长园集团自查结果,初步判断长园和鹰原负责人存在业绩造假的嫌疑。2019年3月,长园集团控告长园和鹰原董事长尹智勇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而后被公安局刑事立案。
尽管长园集团设法从长园和鹰业绩造假事件中进行补救,并对前两年业绩进行追溯调整,但公司仍不断受到该事件的负面影响。
2019年4月底,审计机构给长园集团2018年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涉及事项包括了长园和鹰原董事长被刑事立案、长园和鹰存货和成本相关的认定存疑、长园集团对长园和鹰和湖南中锂商誉减值适当性存疑等问题。
5月13日,上交所向长园集团下发多达23个问题的问询函,其中也涉及了子公司长园和鹰存货账目不符、成本核算不准确、商誉减值准备不当等问题。截至目前,长园集团未就上述问询函进行详细回复。
跟风资金难安好 格力投资算盘打错?
只不过,自视为财务投资者的格力集团,在短时间内,就遇到了重仓持有的公司被立案调查的情况,其买入长园集团的动作,到底是低价吸筹,还是高位套牢,也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从投资者争议的焦点看,此次立案调查的事件是一年前长园集团极力正在补救的子公司业绩造假风波,但显然该事件的负面效果仍在持续发酵。从过往经验看,一旦上市公司股票出现被立案调查的情况,市场资金也会因此利空消息而疯狂出逃,长园集团可能会出现连续跌停的局面。
不过,也有投资者则认为,此次立案调查应该是公司最大的利空出尽,长园集团本身仍有投资价值,也许可以跟随格力系资本进场持有,获得公司长期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长园集团获格力增次消息也引来游资大手笔进场,若利空消化不及时,不排除游资也会被活埋的可能。
根据5月31日长园集团的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买入金额前5名买入总计3202.56万元,占当天总成交金额的22.65%,其中财通证券杭州龙井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深圳益田路荣超商务中心证券营业部等知名游资机构均在买入之列。此外,部分游资也选在在两日涨停后,获利了结。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从长园集团被立案调查书可以看到,目前公司仍未走出子公司业绩造假的阴影之中。尽管此前市场资金因格力集团持有而进场炒作,但市场情绪是否会消化此次立案调查带来的利空影响尚不得知,跟风进场炒作会存在一定投资风险,需要投资者警惕。
三、长园集团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长园集团(600525.SH)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
公告显示,长园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长园集团正式立案调查。
且长园集团于2019年5月29日、2019年5月30日、2019年5月3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经自查,公司在披露《关于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相关事宜的提示性公告》中,显示截至2019年5月24日,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海保税区金诺信贸易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4.96%的股份。上述两家公司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格力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长园集团称,公司与格力集团进行沟通,格力集团说明此次增持股份为财务投资,截至目前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此次增持行为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长园集团于2002年12月2日上市,主营热缩材料、电网设备、电路保护原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四、蜜糖掺毒药:长园集团刚披露格力增持 后脚被立案调查
蜜糖掺毒药!长园集团前脚刚披露格力集团增持 后脚就被立案调查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还没有从格力集团增持的“欢愉”中走出,投资者便冷不丁吃了一记闷棍。
5月31日晚,长园集团发布三则公告齐发,先是对格力集团增持事项作了进一步说明,后又披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两天前,因截至5月24日,格力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格力金投不断增持自身股票,逼近举牌线,长园集团身价猛然蹿升,5月30日至31日,长园集团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涨停。
然而此时,反转却猝不及防到来。
早前,长园集团因被卷入子公司财务造假风波,2018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上交所更是23项“犀利”问询公司财报真实性。
上交所要求长园集团说明以前年度业绩的真实性,尤其是2016年、2017年,是否存在会计差错更正造成以前年度亏损扩大,2017年亏损,2018年亏损等连续亏损的风险。
5月18日,长园集团曾披露关于“子公司涉嫌造假”的最新进展,表示公司已经收到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送达的函件,长园和鹰原董事长尹智勇已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目前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目前,从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决定上看,长园集团的“麻烦”一时还难以解脱。
但另一边,格力集团与长园集团的“暧昧关系”却仍在发酵。
截至5月24日,格力集团合计持股长园集团6564.27万股,持股比例为4.96%,逼近举牌线。
根据长园集团披露,公司已经与格力集团进行了及时沟通,后者此次增持股份为财务投资,截至目前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增持资金为自有资金。
有市场人士猜测,格力集团或将“重启”对长园集团的收购。
2018年5月,格力集团就曾萌动过入主长园的心思,并抛出了52.46亿元的要约收购方案。一个月后,因为珠海市国资委的反对,这场收购不了了之。
然而时隔一年,珠海市国资委却对格力集团增持长园一事,态度明显松动。
5月30日,一名珠海市国资委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格力集团增持长园时称:“格力集团未来可能会变成投资平台(公司),他们会根据自身研判做相应的决策,既可以是财务投资,也可以根据发展前景完全控股。未来我们会把一些权限下放给集团,让他们通过管资本的角度去改良。”
去年格力集团抛出要约收购方案时,长园集团管理层还是颇为支持的态度。时任董事长许晓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态,“长园集团管理层欢迎格力集团入股”、“格力集团进驻后不会干预管理层对公司的治理”。
此次,格力集团再度增持,仍表示“截至目前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此次增持行为不会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不过,据长园集团透露,目前格力集团还尚未与长园集团其他股东达成一致行动协议。
五、格力集团“悄然”增持逼近举牌线,长园集团一字涨停
5月29日晚间,长园集团发布了一份《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到期》的公告,第一大股东藏金壹号及其22名一致行动人宣布到期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前述一致行动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后,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变为山东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其持有公司约1.034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81%。
该公告披露的截至2019年5月24日的长园集团前十大股东名单显示,格力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海保税区金诺信贸易有限公司跻身长园集团前十大股东之列。其中,格力金投持股4715.25万股,持股比例为3.56%,金诺信持股1849.02万股,持股比例为1.40%。而格力金投和金诺信均为格力集团旗下企业,二者持股比例合计已达到4.96%,逼近举牌线。
受此影响,长园集团今日开盘,股价一字涨停,报5.74元/股。
长园集团2019年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格力集团旗下金诺信已出现在长园集团前十大股东行列,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与目前一致,但格力金投则尚未出现在前十大股东之列,这也就意味着,近两个月,格力集团增持了长园集团。
事实上,早在2018年5月,格力集团就曾试图收购长园集团。彼时,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因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格力集团决定向公司全体股东发起部分要约,以要约方式收购公司部分股份。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然而,就在6月份,长园集团发布公告称,格力集团以要约方式收购其不超过20%股份事项未获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格力集团决定终止本次要约收购。
格力集团今年大幅入股长园集团,是福是祸尚不可知。但时隔一年,长园集团的境况已大不如前,从股价来看,当时格力集团宣布拟以19.80元/股的价格,收购长园集团20%的股份,约2.65亿股,收购所需资金总额约52.46亿元,时至今日,长园集团的股价只有不到6元/股。
与此同时,长园集团还自曝子公司业绩涉嫌造假,其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收71.37亿元,同比增长0.09%,扣非净利润则为-11.9亿元,这份年报还被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18年年报发布后,上交所向长园集团下发问询函,要求长园集团回应存货账实不符、成本核算不准确、子公司商誉减值准备不当等23项问题。不过截至目前,长园集团并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