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快讯 » 苹果追踪用户数据 做什么用?

苹果追踪用户数据 做什么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7 15:03    浏览次数:145






苹果追踪用户数据

近日《华盛顿邮报》记者报道称,经过与隐私公司联合测试苹果系统后发现,大批OS应用利用“允许后台应用刷新”的功能,一周时间内发现了5400个追踪器发送用户手机号、地理位置、邮箱等隐私信息,一个月或可发送1.5GB数据。

据报道,此次测试为期一周,发现的iOS系统应用的追踪器目的呈现多样性,有的分析用户行为以推送广告,有的收集用户隐私信息,有的则匿名方式收集用户信息,但会在一定时间后删除。

报道称,目前无法确定苹果iOS上的哪些应用在使用追踪器,也就是说测试中发现的5400个追踪器,无法判断具体是哪个应用程序,且有哪些数据被发送出去,对此苹果并未提供相应工具,来保证用户数据安全,这也让苹果用户开始担忧。

所以,《华盛顿邮报》也以“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知道你的iPhone在和谁对话吗”为标题,让我们开始对苹果后台刷新功能存疑。看来,苹果手机也不像是库克一直强调的那样安全无懈可击。

一、研究证明iPhone也会“偷窃”用户数据

据媒体报道,当用户打开“后台应用刷新”功能时,一些iOS应用程序会利用这一功能将数据发送给追踪公司。

这是《华盛顿邮报》在做完一项隐私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当然它也希望自己能从中一窥到App开发商和数据追踪公司之间的微妙联系。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华盛顿邮报》的记者Geoffrey Fowler和隐私保护机构Disconnect进行了合作,使用了一些专业软件对他的手机进行了动态分析。之后,他发现这些App在使用追踪器并且在共享用户数据,但令他意外的是,它们“偷窃”自己数据的频率完全超出了想象。

Geoffrey发现,这些应用会发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理定位等等信息,其中包括微软OneDrive、Mint、Nike、Spotify、The Weather Channel、DoorDash、Yelp、Citizen甚至《华盛顿邮报》自己的iOS应用。

在持续一周的测试中,Disconnect总共发现5400个追踪器在追踪用户数据,并且多数都发生在App内,即使在用户睡觉时也会发送用户数据。Disconnect表示,这些追踪器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发送1.5GB用户数据。

不过,并不是所有数据收集都是恶意行为,应用开发者会利用这些追踪器研究用户行为,比如点击或观看什么。不想被收集数据的用户可关闭后台应用刷新的功能。

《华盛顿邮报》表示,苹果一直标榜重视隐私,信誓旦旦的说“你iPhone上发生的事都留在你的iPhone上”,但它显然做得并不够。比如,如果应用开发者使用第三方追踪器的话,苹果应当要求该应用标明这一点。

同时,Disconnet也提供了解决方案,表示用户其实可以关闭“后台应用刷新”功能,并利用VPN工具去限制数据的发送活动。

二、美媒曝光苹果用户信息泄露:一个月传出1.5G数据

苹果才在一个广告中宣传称“你手机里的东西只会留在你的手机里”,然而根据美媒《华盛顿邮报》5月28日发布的一篇专栏调查文章,则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文章作者杰弗里·福勒(Geoffrey Fowler)通过正在进行的一项隐私实验中发现,当苹果手机允许后台应用自动刷新时,一些非常流行的IOS应用会利用这项功能定期向追踪公司发送数据。

各企业通过应用获取用户信息来“改进”产品的行为并不少见,但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则令人吃惊。

这些应用会在用户睡着时发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理定位、IP地址等信息,其中包括微软OneDrive、理财助手Mint、音乐应用Spotify、天气预报、外卖应用DoorDash、点评网站Yelp、治安应用Citizen、甚至《华盛顿邮报》自己的IOS应用。其中,可以分享城市安全现状的应用Citizen共享的个人身份识别信息违反了它的隐私政策,而美国最大点评网站Yelp的应用每过5分钟就会发送一波数据,但该公司随后表示这是一个bug。

作者指出,手机不止在用户睡觉的时候传送那些数据。在持续一周的测试中,总共发现5400个追踪器,多数都在应用内。据协助其测试手机的隐私服务机构Disconnect表示,那些不受欢迎的追踪在一个月内可以传送出1.5G的数据。

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前研究员、Disconnect首席技术官帕特里克·杰克逊(Patrick Jackson)表示,“这是你的个人数据,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离开你的手机。为什么要让这些个人信息被那些你都不知道要拿你的信息做什么的人收集走?”。杰克逊还指出,“我懂信息的价值,我不希望我的信息会在任何不应该获取这些信息的人的手上。”

而对于安卓用户来说,信息泄露也是一个问题,google甚至不允许Disconnect的程序进入其商店应用Google play。(谷歌的规则是如果你的应用会影响别的应用投放广告,就会被禁止登录其应用商店)
杰克逊强调,很多追踪将个人信息投喂给那些大数据经济,以将人们作为营销及政治信息的目标。

Facebook的失败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我们的数据是如何被传递、窃取和滥用的,剑桥分析公司只是个开始。

三、美媒:苹果手机存在大量追踪程序 在用户熟睡时泄露数据

许多人都认为在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上,苹果公司是所有科技公司里面最重视的,苹果公司也确实这样标榜自己。然而,一项美媒进行的最新实验结果却令人震惊和意外:苹果手机可能会通过近5400个追踪程序,在用户睡着或没用手机时,向第三方传输数据。

《每日邮报》28日报道,许多时下大火的iOS应用程序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个人数据。在一项《华盛顿邮报》进行的实验中,工作人员将iPhone连接上一个监控软件,随后竟然在iphone中发现了近5400个追踪程序,这些追踪程序可以从手机向第三方跟踪公司不断发送个人数据。

当用户睡着时,或是没有在使用手机时,这些追踪程序就会开始工作。它们通常会利用苹果手机的“后台应用刷新”功能,该功能允许应用程序在未被频繁使用的情况下传输数据。

这一实验结果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不少人对苹果的质疑。苹果公司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表示:“在苹果,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用户保护他们的数据隐私。”

四、苹果追踪用户数据:当用户睡着时偷偷传输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报记者从正在进行的一项隐私实验中发现,当允许后台应用刷新时,一些iOS应用会利用这项功能定期向追踪公司发送数据。

当用户睡着时,或是没有在使用手机时,这些追踪程序就会开始工作。它们通常会利用苹果手机的“后台应用刷新”功能,该功能允许应用程序在未被频繁使用的情况下传输数据。

虽然有应用使用追踪器并分享用户数据并不令人意外,但利用后台刷新功能发送数据的频率还是很令人惊讶的。

这些应用会发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理定位、IP地址等信息,其中包括微软OneDrive、Mint、Nike、Spotify、The Weather Channel、DoorDash、Yelp、Citizen甚至《华盛顿邮报》自己的iOS应用。其中,Citizen共享的个人身份识别信息违反了它的隐私政策,而Yelp每过5分钟就会发送信息,但该公司随后表示这是一个bug。

在持续一周的测试中,总共发现5400个追踪器,多数都在应用内,Disconnect透露这些追踪器总共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发送1.5GB数据。

但也并非所有数据收集都是恶意行为,有的会匿名进行,并在一定时间后删除,但一些追踪器会收集具体的用户数据,但并不提供明确的保存时间和分享对象。

不想被收集的用户可关闭后台应用自动刷新的功能,或者使用一些VPN软件来限制APP在后台的自动刷新行为。

五、曝苹果应用偷传用户数据:单月传输量可达1.5GB

日前,有消息报道称,3名加州用户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苹果公司涉嫌出售iTunes用户的个人信息。而这也让一直以来都以安全而著称的苹果公司狠狠打脸。然而从目前来看这还不算什么,比起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之前的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报记者从正在进行的一项隐私实验中发现,当允许后台应用刷新时,一些iOS应用会利用这项功能定期向追踪公司发送数据。

据报道,这些追踪程序能够收集到的数据范围十分广泛,且能够准确定位到敏感信息,如:电子邮件、电话号码、IP地址和用户的确切位置等。当手机处于休息状态时,这些追踪程序就会利用苹果手机的“后台应用刷新”功能,将用户的个人数据偷偷地传输给第三方跟踪公司。

实验发现,在持续一周的测试中,总共发现了5400个追踪器,而且这些追踪器多数都在应用内,一个月的时间里传输数据可以达到1.5GB。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这些数据收集并非全部都是恶意的,有些数据收集虽然是以匿名形式进行,但是却会在一定时间后删除。

据报道,调查显示,微软的“OneDrive”、Intuit的“Mint”、“耐克”、“Spotify”、“天气频道”、“华盛顿邮报”、“Yelp”等众多广受欢迎的应用程序中都发现了追踪程序。其中以外卖应用“DoorDash”最为惊人,被发现安装了九个追踪程序。尽管“DoorDash”表示,该公司不会向第三方出售或共享数据,但根据隐私政策规定,该公司也不会对实体用户的隐私负责。

目前虽然还没有发现这些第三方公司是否会利用这些被偷偷传输的用户数据做一些非法勾当,但这样的结果总归让人无法放心,而苹果公司作为iOS程序的发行商,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事实证明,苹果公司似乎并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以上就是苹果追踪用户数据 做什么用?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苹果追踪用户数据 做什么用?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资料名片
 
新快讯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