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快讯 »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对比陆地发射有何优点?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对比陆地发射有何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7 15:02    浏览次数:89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今天(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1、为什么要去海上?完美解决落区问题!

由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会多次进行舱段的分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内陆火箭发射场周边的火箭残骸落区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区。因此在设计火箭的飞行轨迹时,宁可牺牲运载能力也要尽量避开村镇。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还要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保障人员安全。这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采取海上发射,灵活选择发射点,航落区(航区和残骸落区)大多为公海,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2、赤道发射不是梦!

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卫星,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还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为火箭省力,进一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效降低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营成本。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可有效填补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空白。卫星的发射倾角是指卫星发射方向与赤道的夹角,所以卫星能达到的最小轨道倾角其实就是所在发射场的纬度。我国目前纬度最低的发射场是位于北纬19度左右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而一旦卫星的设计发射倾角小于19度,甚至到零度,将在发射入轨过程中损耗大量能量,进而降低卫星寿命。

而海上发射,就能够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让在零纬度的赤道发射不再是梦! 

3、海上咋发射?

陆地发射需要发射场,而海上没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塔架,究竟是如何实现平稳发射的呢?

答案就是这艘大型半潜式驳船啦!它的甲板面积十分巨大,长110米,宽近80米,面积超过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由它改装成的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种设备。

跟陆地上一样,虽然是临时搭乘了一回船,发射塔架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高15.5米的家伙就是海上发射的特别定制!在发射之前,长征十一号将在塔架的牵引下完成起竖,同时塔架还将保证整个火箭箭体的稳定。

4、为什么是“长十一”?

火箭那么多,为什么这次开创性的海上发射交给了“个子小小”的“长十一”了呢?

这要从“长十一”的特性说起。长征十一号火箭,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中唯一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火箭。

固体燃料就意味着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好,并且长期贮存。不用像液体火箭一样在发射前进行燃料加注,节省了大量的发射流程。海上发射前,只要把火箭起竖起来,进行地面电缆的连接就可以了。   

此外,长征十一号全长近21米,箭体直径2米,长度几乎只有其他火箭的一半。当然了,个子小也有个子小的优势,它就可以更加灵活快捷地进行运输和发射。

截至目前,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完成7次发射,其中6次陆上发射、1次海上发射,体现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

5、谁是长征火箭海上首秀的第一批“乘客”?

长十一海上首秀,搭载了7个有效载荷,这7名乘客都是谁呢?

它们是:捕风一号A/B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04星。

捕风一号A/B卫星主要用于台风等极端天气监测,可准确测量海面风场,实现精准预报台风。目前已有的气象监测手段多为探测高层风,其它微波探测方式也难以在任意气象条件下获取海面风场。捕风一号卫星有望能够全天时获取对于台风预报极其重要的底层风场数据,从而精准预报台风等极端天气。

中电网通一号A星、B星是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首发试验星,将完成通信组网、星间测量、导航增强、对地遥感等多功能综合测试,未来还将再发射上百颗卫星,与地面站协同工作,建立起全球覆盖、按需服务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

其他3颗小卫星,将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采集等领域展开应用。 

6、谁还试过海上发射?

国际上上一次进行海上发射,还是在2014年。由俄罗斯、美国、乌克兰、挪威等国共同出资成立的海上发射公司,1995年成立,期间经过多次重组,自首飞开始至2014年,共执行36次发射任务,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为88.89%。

因此,尽管此前已有先例,但是近五年的时间里,海上发射一直无人问津。“长十一”这一次的海上首秀,实现了“航天+海工”的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为我国后续大规模的海上发射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这一次,让我们换一种方式问鼎苍穹!

网友评论:

SSTT_W:NB 只见过导弹有弹射发射的 第一次见运载火箭也弹射的

hzsadoscar: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搞个128垂发装置,一次发一波?

啥事不开心鸭:这是给导弹装上卫星吧

Max-Focus:回复@__南极人__:这意思就是你看我能海上射火箭,你猜我能不能海上射导弹

叫啥都苍白:下次是不是该实验回收了!

三易微论:有点像潜射核导弹,这对于有浪浪的我们中国来说,简直低了一个技术难度!还以为是还上回收呢!

乘火车远行:给力啊,固体火箭冷发射。JL3一脉相承

爆走的胖胖:有潜射导弹的感觉

leungQS-魔幻手套: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披着长11的巨浪3

鲸落川:这发射方式以及火箭外形太像那啥了.....

一、祝贺!中国航天成功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今天中午12时0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成功实施首次海上发射,以“一箭七星”方式,将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

祝贺中国航天!

二、成功!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今天(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三、发射平台由陆地转向海上 我国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发射

今天(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WEY”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方式。

记者探访:海上如何实现平稳发射?

我国目前已经在陆地上拥有了成熟的火箭发射能力,而此次在海上进行发射,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波动的大海上,如何实现稳定发射?

央视记者 李厦:要在茫茫的大海上进行航天发射,首先要有一个发射平台。我现在就是在此次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的发射平台上。这是由一艘大型半潜式驳船改造而成的,为什么选用这样一艘船,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甲板面积十分巨大,长110米,宽近80米,它的面积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在这么大的面积里,就可以装下包括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种设备。在这里面最显眼的就是长征十一号火箭,它现在正平躺在发射平台上。而在它旁边这个高15.5米的发射塔架也是为这次海上发射量身打造的,在发射之前,长征十一号将在塔架的牵引下完成起竖,同时塔架还将保证整个火箭箭体的稳定。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指挥 金鑫:(长征十一号)它之所以使用灵活,就体现在这个方面。它对地面设备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它不像我们液体火箭,它需要很复杂的塔架,包括脐带塔还有加注的功能,(长征十一号)本身火箭不需要加注。发射前我们只要把火箭起竖起来,然后进行地面电缆的连接。 

同时,为应对海面的波动,长征十一号还采用了一套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总指挥 李同玉:海上的晃动是可以通过我的算法来解决的,关键是比如说我们在这儿看到一些城市有一些相对目标在地面,我可能很快的能够实现我这个船的定位定向,而在海洋里头需要我们把船上的这些东西,这些个基准要传到我的运载火箭上去。火箭建立起自己的姿态之后,然后它才能完成它飞行过程中间的导航。

李同玉介绍,海上发射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用船舶资源、港口资源、测控资源,社会资源深度参与,进一步丰富我国航天运输体系。

海上发射:全新环境 全面应对

此次发射不仅创新的将航天技术与海洋工程跨界融合,还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包括对突发海况的应对,和海上无线通信传输的可靠性等,为我国未来的海上发射奠定基础。

 发射平台由陆地转移到茫茫大海上,全新而陌生的环境也为长征十一带来了一系列技术考验。首先需要应对的就是海洋上高盐度、高湿度以及海况变化带来的影响。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总指挥 李同玉:鼓包的地方就是我们(包裹卫星)的(火箭)整流罩,所以我们整个在海运的过程中,它是不会对卫星和火箭产生盐雾等等这些污染的。运载火箭的防雨设计都是到位的,那么我们再去采取一些个加强措施,应该说我们现在可以达到一个五级海况的运输。 

由于火箭发射对于高可靠性的苛刻要求,以往在陆地发射火箭,都是通过光缆来完成对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的传输。而在海上发射,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这也是我国首次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的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指挥 金鑫:其实我们在整个研制过程当中,也做了大量的验证试验。比如说针对无线的一个测发,我们专门拿这个驳船,然后跟我们的外面有个船进行了无线的一个对接。

此次海上发射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为我国后续的海上发射奠定了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指挥 金鑫:通过我们这一次首次的基础试验,后续我们还要经过2到3次的海洋发射的一个应用的发射,进一步的把我们流程模式进一步的固化,让它形成一个很规范的一个发射模式。

四、中国航天×WEY联名款火箭 海上发射成功

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从位于黄海海域的火箭发射平台成功将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空白。作为中国航天首次与企业品牌联合命名的运载火箭,CZ-11 WEY号箭体上醒目的“中国航天”标识与WEY品牌logo及“中国豪华SUV”字样交相辉映。

“首先我们对CZ-11 WEY号的成功发射表示由衷的祝贺,同时也很荣幸见证中国航天这一历史性时刻。”长城汽车副总裁、WEY品牌营销总经理柳燕表示:“WEY品牌与中国航天的深度合作不止于联合命名火箭发射,还将共创‘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包括质量体系与试验、自动驾驶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氢能源领域的‘四大融合’,共同推进智造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让航天科技触手可及。”

中国航天携手WEY品牌,以 “火箭联合命名+技术双向赋能”,实现了跨界合作商业模式的全新突破。同时,双方联手创立的“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更是开启国家级航天科技和汽车制造跨界合作之先河。接下来,双方将在质量体系与试验、自动驾驶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氢能源四个领域展开技术落地。打造共创、共融、共赢发展的历史性新契机。

在与中国航天合作伊始,WEY品牌便向公众发起了“平行宇宙对话”的全民号召和互联网互动活动,激发了年轻人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揭开了浩渺太空的神秘面纱,把遥不可及的航天科技带到了普通人的身边,并让更多人藉此关注航天、喜爱航天、参与航天,从而掀起逐梦航天、探索宇宙的文化新风尚。

五、振奋!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国产汽车企业也曾参与合作

今天(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为什么要去海上?完美解决落区问题

由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会多次进行舱段的分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内陆火箭发射场周边的火箭残骸落区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区。因此在设计火箭的飞行轨迹时,宁可牺牲运载能力也要尽量避开村镇。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还要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保障人员安全。这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采取海上发射,灵活选择发射点,航落区(航区和残骸落区)大多为公海,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赤道发射不是梦

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卫星,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还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为火箭省力,进一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效降低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营成本。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可有效填补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空白。卫星的发射倾角是指卫星发射方向与赤道的夹角,所以卫星能达到的最小轨道倾角其实就是所在发射场的纬度。

而海上发射,就能够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让在零纬度的赤道发射不再是梦! 陆地发射需要发射场,而海上没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塔架,究竟是如何实现平稳发射的呢?

答案就是这艘大型半潜式驳船啦!它的甲板面积十分巨大,长110米,宽近80米,面积超过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由它改装成的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种设备。

跟陆地上一样,虽然是临时搭乘了一回船,发射塔架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高15.5米的家伙就是海上发射的特别定制!在发射之前,长征十一号将在塔架的牵引下完成起竖,同时塔架还将保证整个火箭箭体的稳定。

中国航天首次与国产汽车品牌合作联合在海上研发发射运载火箭,WEY汽车品牌在今年与中国航天联手在海上发射名为“CZ-11WEY”号火箭,这不仅是国家级火箭首次牵手国产汽车企业品牌,更是我国首次尝试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说到海上发射火箭在世界历史上仅有一个成熟项目,就是由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挪威的航天公司在1995年投资成立的国际海上发射服务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在太平洋上发射了“天顶3号”火箭,后来处于资金困难只有已破产告终。那么海上发射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在海上发射火箭的目的是为了将卫星直接发射到赤道领域节省成本,进行海上发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在赤道附近发射火箭,这样火箭能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让火箭能够承载更重的卫星,除此之外火箭不用调姿变轨,节省燃料降低成本。目前文昌发射场在北纬19度,但这已是我国最南端的火箭发射场,对于更小倾角的发射任务还很难完成,但采用海上平台在赤道发射则可轻易完成,这提升了我国火箭进入太空的能力,为商业航天提供更多服务。

海上火箭发射也是为我国海上预警系统和反导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在对长征十一号火箭进行改进升级,火箭发动机改造后将由2米提升至2.65米,推力将增至200吨,机壳材料也将采用更为先进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其运载能力也将由400公斤提升至1.5吨。

在未来战争中破坏敌方卫星可能是首要任务,这也考验着各国卫星发射快速响应能力,长征十一号也符合未来主流,在海上发射火箭是为中国海基防空预警系统和海基反导系统在南海建设做铺垫。不管如何研发海上发射还是长征火箭都将为我国航天和商业航天提供新机遇,新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对比陆地发射有何优点?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对比陆地发射有何优点?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资料名片
 
新快讯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