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快讯 » 长征11号成功发射 海上发射难在哪里?

长征11号成功发射 海上发射难在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7 15:02    浏览次数:72







长征11号成功发射

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消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此次发射的七颗卫星包含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火箭发射点位于东经121.19度、北纬34.90度。火箭按121.6度射向实施发射,火箭飞行过程二子级残骸落入北太平洋公海。

在本次试验前,长征十一号火箭已经过6次成功飞行试验,技术成熟,可靠度高。

那么,为什么此次要在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又有何技术难点呢?

1、海上发射火箭有何优势?

无论是1957年人类第一次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还是后来“土星”5号火箭携“阿波罗”11号飞船让人类足迹留在月球,这些火箭都是从陆地航天发射场发射的。在人类5900多次发射中,99%都是从陆地发射。那么,在陆地发射火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展开海上发射呢?

之所以要在海上发射运载火箭,是因为在海上可以自由选择适合发射的海域。由于赤道区域拥有地球上最高的自转线速度——465.1米/秒,因此,卫星发射地点距离赤道越近,就越能更好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

“同一种火箭在赤道区域发射,比起在高纬度地区发射可提高将近20%的运载能力,这样就可以搭载更重的卫星,同时降低发射成本。这就给海上发射火箭带来了极大的优势。”航天专家黄志澄向记者指出。

因此,许多国家的卫星发射场都选择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区域,例如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位于北纬28度,我国新建的文昌发射场则位于更南面的北纬19度,至于欧洲航天局位于法属圭亚那(在南美洲)的库鲁发射场,则更是在极为靠近赤道的北纬5度。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还可以自由选择卫星入轨角度,假使卫星以最优角度入轨,其运行寿命可得到延长,从而降低与运营卫星的成本。”黄志澄补充说。

除了上述优点,安全性也是海上发射的一个重要优点。航天专家庞之浩指出,海上发射火箭的还有一项优势是海面比起陆地更为宽广,海上发射火箭,其航区与落区都远离人口稠密区,火箭残骸可直接落入海中,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大大提升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在海上发射的火箭即使在升空时发生故障甚至爆炸,也不会如地面发射事故那般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庞之浩还表示,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运输条件比起陆上发射更佳。“在海上可以使用大型货轮运输重型运载火箭,而在陆地上只能使用运载能力小得多的火车,不太方便。”

2、海上发射火箭难在哪里?

此次长征十一号火箭安装在海上发射平台,由拖船拖到预定海域进行发射。

“海上发射方式主要有两种,最常用的就是利用改装过的使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来发射火箭,俄罗斯、乌克兰、美国与挪威合资组建的海上发射公司于1999年发射的天顶-3号火箭就是通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发射成功的。”庞之浩向澎湃新闻介绍说,“另一种则是潜射方式,俄罗斯曾将潜射导弹去掉弹头,改装成运载火箭发射卫星,但是俄罗斯潜射运载火箭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其中有一次还失败了。”

根据公开资料,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想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1964年至1988年,意大利罗马大学和美国宇航局(NASA)从位于肯尼亚海岸的“圣马可”固定平台上发射过多枚航天器。但真正的海上商业发射在冷战结束后才开始成熟。

1995年,美国波音公司、俄罗斯能源航天运载火箭集团、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南方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和挪威夸纳海事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海上发射服务公司。1999年3月28日,海上发射服务公司成功发射 “天顶3号”火箭,在把一颗试验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以后,开启了海上商业发射的序幕。但受国际关系、公司重组等因素的影响,发射服务项目停止。从成立至今,海上发射服务公司一共进行了36次发射,其中3次发射失败,1次发射异常。

2016年9月,俄罗斯的大型私营航空控股公司S7集团宣布收购海上发射公司。根据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2018年S7集团计划对海上发射项目进行重启活动,计划于2019年重新启用俄罗斯海上发射场地,用于海上发射的“天顶”火箭也将于2019年制造完成。

海上发射优点多,但难度也不小。海上发射也对火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洋之中补给能力有限,火箭的测试发射工作越简捷越好;在发射时,还要面对海面的晃动和高温热流的引导等问题,需要运载火箭采用合适的控制与发射方式。

长征十一号作为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发射准备时间短、测试简便等特点,是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最适合进行海上发射的一型火箭。此前,澎湃新闻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长征十一号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可靠性高等特性,最大的优势是“快速、可靠、便捷、低廉”,运载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该火箭接到任务命令后,可在24小时内完成星箭技术准备和发射任务。

“相对于陆地发射,海上火箭发射,受天气影响较大,因为海洋上天气变化比较大,运输过程与发射过程可能面临多雨与台风等恶劣天气。”庞之浩告诉澎湃新闻,“海上发射的火箭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盐雾腐蚀、抗风浪的能力,两者均不利于火箭的运转。”

一、祝贺!长征11号成功发射 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新发射方式

今天(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于6月5日北京时间12:00左右在中国黄海海域实施海上发射试验,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发射点位于东经121.19度、北纬34.90度。火箭按121.6度射向实施发射,火箭飞行过程二子级残骸落入北太平洋公海。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发的绿色固体火箭,火箭及搭载物不含肼类危险物,火箭残骸不会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在本次试验前,火箭已经过6次成功飞行试验,技术成熟,可靠度高。

本次试验火箭飞行采用成熟的安全控制措施,实现火箭相关飞行段全过程受控。同时,火箭配置飞行中止系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火箭将中止飞行。

今天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此次试验采用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又名CZ-11 WEY号),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专家介绍,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更好的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此次发射的捕风一号A、B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将实现小卫星编队探测海面风场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风场探测能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气象精准预报能力。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两颗天象小卫星,是我国首个基于Ka频段星间链路的双星组网小卫星系统。陶行知教育一号卫星暨天启三号卫星,装有空间拍照相机和物联网通信载荷。此外,潇湘一号04星由天仪研究院研制,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国家航天局负责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火箭,海工企业负责船舶发射平台,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组织实施。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6次发射。

二、中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成功!长征十一号一箭七星

6月5日中午12点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

这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为实现海发射,本次试验动用了大型半潜式驳船,甲板长110米、宽近80米,面积超过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由它改装成的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各种设备。

那为什么要去海上发射火箭和卫星呢?

据了解,海上发射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可以完美解决落区问题!

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会多次舱段分离,因此设计火箭飞行轨迹时,不得不牺牲运载能力,以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而海上发射可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另外,赤道发射不是梦!

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可有效降低发射和运营成本,而我国的太原、酒泉、西昌三大传统卫星发射中心都位于高纬度的内陆,新建的海南文昌发射场距离赤道也仍有不小的距离。

三、备受瞩目!就在下月5日 中国将首次采用海上平台发射长征11号

就在前几日正式宣布了长江11号海上发布的信息后,长征11号发射的消息就备受人瞩目,并且,从现在开始计算的话,离发射日期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6月5日,长征11号即将在黄海海域用一艘民用货轮为平台,进行海上的发射任务,并且,如果我国发射成功,就将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全球第二个国家设立发射平台,这一成功有着很重大的意义,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跨步。

作为我国长征系列新一代的运载火箭,依旧采用你固体为燃料的方式,长征11号的发射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上一枚火箭在2015年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给了中国民很大的鼓舞,这一次的发射,也备受人们期待,据了解,这次发射任务中,长征11号发射时并携带着两枚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和娄星号。该火箭在研发时的其关键技术,在2017年即经过很多测验,便完成了。并且在去年重新测验时,又进行了重新测试。安全具有保障。

在整个发射任务中海上的发射平台也十分重要,早在发射的前两年,就是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对外宣称,为了打造更好的海上选择,用改装过的民用货轮作为发射平台。不过,即使准备充分,也可能有意外的产生,当年2014年俄罗斯海上发射火箭时,就因为出现的种种因素影响,以失败告终,在那之后就很少听到过海上发射的消息 海上发射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2019年,中国重新拾起了这个项目,才唤醒了人们的记忆。

其实会有很多困难,但实际上,海上发射的成功会带来很多好处,我国虽然占地面积大可是从纬度上来说,离赤道地区很远,在发射卫星时,燃料消耗较大,但如果海上发射成功的话,将会大大节省燃料。并且一旦发射成功,还能够弥补我国其他地区缺少发射中心的缺点。

并且在海上发射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比起陆地连接着人们居住的场所,海上是似乎面积更加广阔。因为在陆地上,一旦出现事故,就必须要毁掉火箭以免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在海上发射就不用考虑这么多因素。我国的海上发射不仅仅对国际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对自己的航空事业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长征11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今天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一箭七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发的绿色固体火箭,火箭及搭载物不含肼类危险物,火箭残骸不会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本次试验前,火箭已经过6次成功飞行试验,技术成熟,可靠度高。

五、一箭七星全部入轨: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海上发射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19年6月5日上午今天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某海域从海上发射平台,运用“长征11—WEY”运载火箭将七颗卫星同时发射升空,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的600公里高度圆轨道,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再度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收获火箭发射新技能!

担当此次海上发射任务的长征11火箭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一款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火箭起飞推力120吨,可将500公斤有效载荷轻松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长征11运载火箭最大的亮点就是具备快速响应,无依托发射能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在不预设发射场地的情况下,择机选择公路或是小场坪进行发射。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长征11的这种“快打“能力使其一跃成为世界上发射准备周期最短的运载火箭之一。

此次长征11运载火箭别出心裁采用的海上发射模式,是火箭陆上发射场发射、特种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之外,又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发射方式。据有关专家介绍,通常认为,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以下二个独特的优势:

第一,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更加灵活经济。运用海上平台发射火箭,能够将运载火箭的发射场灵活地“搬运“到低纬度的赤道地区附近,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在赤道上拥有最大的自转线速度,约为465.1米/秒),将火箭自身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叠加在一起,从而节省火箭燃料的消耗量,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同样一枚火箭,如果放在赤道附近发射,就会比放在其他纬度地区发射拥有更强的运载能力,所以在赤道附近,长征“快递”能够运送的“货物”更多,折算下来,单个“货物”的“物流成本”就会降低。

此外,运用海上发射灵活性特点,将火箭发射场搬到赤道附近海域,可以有效提升小倾角轨道卫星的使用寿命。例如发射轨道倾角为0°,轨道就在赤道平面上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海上发射能够减少因为卫星轨道倾角变化所消耗的燃料,从而显著提升卫星的使用寿命。

长征十一运载火箭升空

第二,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更加安全可靠。海上发射拥有一个陆上发射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可以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减少火箭发射可能带来的次生危害。火箭在内陆发射场发射,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火箭助推器、火箭一级,火箭整流罩等部件和碎片掉落的问题。在内陆航天发射场进行火箭发射,通常会事先规划好火箭各分离部段的落区,然后组织落区内的群众及时疏散,确保火箭发射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海上发射就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的存在,海上发射能够选择广袤无人的海域进行发射,减少因为火箭发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随着我国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航天发射活动日益频繁,据统计,未来十年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为1700颗,国外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为6200颗,海上发射不仅能开辟出新的不受限的发射场,有效缓解陆上发射场日益紧张的发射需求,其“副作用”小的优势还变相降低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解决了火箭航落区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海上发射具有诸多独特优势,所以国外的航天强国,大国很早就开始了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早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就在印度洋上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移动式海上发射平台——圣马科发射平台,该平台1966年投入使用,曾用于美国"侦察兵"运载火箭的发射。圣马科发射平台的成功应用证明了火箭海上发射的可行性,也向世人展示了海上火箭发射灵活,经济,适用性广等优势。

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能够提供成熟海上发射服务的公司才组建运营。1995年,美国波音公司、挪威克瓦纳海上钻井平台和船舶制造公司、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俄罗斯航天业的巨头能源火箭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海上发射公司。海上发射公司1999年3月成功发射了首枚运载火箭,随后执行过几次商业发射任务,但是成功率并不高,后来由于接连的发射失利以及债务问题于2009年6月宣布破产。虽然海上发射公司于2010年得以重组,但海上发射公司还是遭遇了重大的发射失败,最终一蹶不振,于2014年暂停海上发射业务,并在2016年进行项目销售谈判。

据相关专业研究机构数据统计,海上发射公司自1999年首飞开始至2014年暂停海上发射业务,共执行了36次发射任务,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为88.89%。

通过国外海上发射发展的艰难历程不难看出,尽管海外发射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但也因其特殊的发射环境而具有相应的难度。例如,海上发射面临风浪大等复杂海况,这势必对海上发射平台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也要求运载火箭能够应对海面晃动等特殊情况。而且由于火箭长时间处于海洋环境之中,海上潮湿、盐雾的环境也会对运载火箭的元器件带来影响,这就要求运载火箭必须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此外,不同于陆上火箭发射场所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海上发射场身处大洋之中,各种补给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运载火箭从测试到发射整个流程更加简洁高效,具备真正的无依托发射能力。

此次“长征11—WEY”火箭虽然没有选择赤道地区进行发射,但任务的圆满成功证明了长征11火箭完全具备在赤道地区进行海上发射的能力,也展示了长征11运载火箭,这款长征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的全固体运载火箭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中巨大的潜力,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更高效的发射模式,意味着长征11火箭能够提供更低廉的发射费用和更可靠的发射服务。

以上就是长征11号成功发射 海上发射难在哪里?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长征11号成功发射 海上发射难在哪里?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资料名片
 
新快讯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