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收费还遗失物
11日,滴滴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对外公示,拟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
意见稿称,办法适用于滴滴出行提供的快车、专车和豪华车服务。“滴滴客服在确认失主身份后可以提供协助寻找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客服发起司、乘三方通话、提供联系司机的虚拟号码、帮助失主联系乘坐过服务车辆的1-2名乘客等。”
在物品价值分类方面,遗失物品价值大于等于2000元的为贵重物品。如遗失的为贵重物品,乘客应及时报警,警方立案后平台会配合警方调查。
意见稿显示,乘客下车前需注意携带自己随身的物品与行李,因自身疏忽导致物品遗失的,应尽量自行领取物品。如无法自行领取,可与捡到物品的司机协商送还方式、时间,送还物品的合理费用,如保管费、乘客承诺的奖励,运输费等。
司机方面,归还物品时,乘客应给予合理费用。如乘客捡到其他乘客遗失的物品应将物品交给司机保管,并联系滴滴客服报备。如遇滴滴客服来电问询是否见到其他乘客的遗失物品,乘客应配合寻找。
滴滴拟规定,司机发现乘客遗失物品后,应第一时间用虚拟号联系乘客,积极协助乘客领取遗失物品。无法联系上乘客的,司机因第一时间联系滴滴平台报备,并妥善保管乘客遗失物品。
意见稿称,如因司机原因造成物品破损、再次遗失的,司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品领取事宜上,无法和乘客协商一致的,司机应在与乘客沟通后48小时内将物品送至公安部门。如乘客遗失的是生鲜易腐物品,司机联系乘客后超24小时乘客未领取的,司机有权自行处理物品。
北京市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网约车乘客因物品遗失而与司机发生的纠纷比较多,目前国内尚未有网约车平台制定规则或标准以解决此类纠纷,滴滴在国内首先建立物品遗失规则,有助于促进国内网约车行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滴滴称,2016年,滴滴客服收到的“找东西”需求开始激增,同年12月滴滴客服成立物品遗失专组,专门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近3年来,将乘客遗失在滴滴网约车上的物品的平均找回率提升了近三成,从38%提升至68%左右。
遗憾的是,仍有许多物品无法被找回。滴滴称,2019年1月至3月,物品遗失专组共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419663件,每寻找一件物品平均需拨打6通电话,其中有31.2%的物品无法找回。
“客流量大,车辆移动快速,尤其拼车车内环境复杂是物品难以被找回的主要原因。同时,客服协调司乘沟通时常常遇到双方‘相互责怪’,送还成本难以谈拢,相关人员不接电话,车内环境取证难等情况。”滴滴称。
一、滴滴收费还遗失物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司机或乘客捡到遗失物品,失主应该支付费用吗?”近日,滴滴公众评议会公布的这一讨论话题火了,据统计,截止记者发稿,已有32万余人参与话题讨论,80%话题参与者认为失主需要支付司机或乘客送还物品时产生的路费、空驾补偿费、快递费等。
1、滴滴平台每月找回遗失物品超9万件
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26日,滴滴平台上已有超101万件遗忘在车上的物品被找回,平均每月超9万件。
据悉,为更好地帮助乘客“找东西”,2016年滴滴成立了“物品遗失小组”,持续优化相应流程。同时,通过行程结束后的司机端播报提醒乘客下车前携带好随身物品。
目前,如乘客遗忘物品在车上可点击滴滴APP内的“物品遗失”按钮,用虚拟号码直接联系司机沟通,或致电客服寻求帮助。
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滴滴物品遗失小组在帮助乘客寻找失物的过程中发现,失主与捡到东西的人常常因是否需要支付送还物品的空驶补偿、路费、快递费,以及这些费用的额度问题陷入僵局,甚至出现纠纷。
2、八成网友认为失主需要支付相关费用
话题上线后,有八成参与者都认为需要支付,观点皆集中于失主是丢东西的责任方,需要支付相关费用;送还失物有成本,司机或乘客都该获得相应补偿;相关费用金额须有规则参照,不能随便议价。而不支持支付费用的参与者则认为,感谢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支付费用,应有平台补偿和感谢送还物品的人,而非失主。
线上参与者各执己见,争论不休,那么线下民众对这一话题又有何看法呢?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市民田女士支持支付费用,“我认为适当的给一些酬劳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在我的承受范围内。毕竟丢了东西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应该对自己的责任负责。”
“我认为无所谓,不给也没关系,但还是要互相理解。亲身经历过给别人送去也比较耽误时间,所以还是给些比较好,这样也有一个鼓励和安慰。”滴滴司机王先生告诉记者。
而滴滴司机梁先生则认为,“我觉得这不用要费用,都是应该做的,我都捡到三四个手机了,都给人家送回去了。但也有乘客让打表去送的。”
3、律师:要求失主支付费用符合法律公德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王维维律师接受法制网采访时表示,当司机或者其他乘车人在车内拾到先前乘客遗留下的物品,并且通过平台与失主取得联系后送还,失主有义务支付司机或者其他乘车人因为保管和送还失物而产生的必要费用,但是如果司机或者其他拾得人“狮子大开口”,向失主索要额外的费用,那失主也是有权利拒绝的。
对于司机或乘客在车内拾得遗失物的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同时,我国物权法也明确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所以说,司机或乘客在车里捡到物品送还给失主后,失主需要支付合理费用的义务是法定的。
那么话又说回来,捡到物品的下一位乘客或司机捡到物品就一定有义务归还吗?也有网友表示“司机送回物品是义务,乘客送回另当别论。”
对此,王维维解释说,“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拾得遗失物,都是有义务归还原主的。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物权法甚至还明确了遗失物的拾得人的保管责任:“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事实上,许多网友都支持支付费用,但却也担心对方漫天要价。王维维建议,“双方因为费用额度陷入僵局时,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作为第三方可以扮演调解角色,在事态严重时可以借助于公权力调解,甚至实践中也出现过因为遗失物产生的纠纷诉讼。”
王维维强调,要求失主支付合理费用的做法,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且也符合我们社会公德的要求。司机或者乘客送还失物,本身就是基于善意,并且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如果失主不给予必要的补偿,可能会导致拾得人不愿意为失物寻找主人,也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滴滴收费还遗失物 司机归还物品是否该收费?
6月11日下午消息,滴滴出行称,为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今日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与建议。
据介绍,2016年滴滴客服收到的“找东西”需求开始激增。同年12月滴滴客服成立物品遗失专组,专门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近3年来,物品遗失专组应用“虚拟号”、“三方通话”等技术与方法,持续优化寻找流程与机制,将乘客遗失在滴滴网约车上的物品的平台平均找回率提升了近三成,从38%提升至68%左右。
但仍有许多物品无法被找回。2019年1月-3月,物品遗失专组共协助平台乘客寻找遗失物品419663件,每寻找一件物品平均需拨打6通电话,其中有31.2%的物品无法找回。以北京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的遗失物品报失量为34784件,全国最高,平均找回率为64.4%,仍有35.6%的物品没有被找回。
客流量大,车辆移动快速,拼车车内环境复杂是物品难以被找回的主要原因。同时,物品遗失专组协助失主寻找、协调司乘沟通时仍常常遇到,双方“相互责怪”,送还成本难以谈拢,相关人员不接电话,车内环境取证难等“找东西难”的情况。
针对滴滴遇到的“找东西难”,本次公示的征求意见稿从平台客服协助流程、遗失物品价值分类,及乘客、司机的权利与义务,对遗失在滴滴网约车上的物品处理做了相应规定,平台、乘客、司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都更加明晰。这也是国内网约车行业首个针对遗失物品的管理办法。
在平台客服协助流程方面,滴滴客服在确认失主身份后可以提供协助寻找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客服发起司、乘三方通话、提供联系司机的虚拟号码、帮助失主联系乘坐过服务车辆的1-2名乘客等。在物品价值分类方面,遗失物品价值大于等于2000元的为贵重物品。如遗失的为贵重物品,乘客应及时报警,警方立案后平台会配合警方调查。
乘客下车前需注意携带自己随身的物品与行李。因自身疏忽导致物品遗失的,应尽量自行领取物品。如无法自行领取,可用虚拟号联系捡到物品的司机,协商送还方式、时间,送还物品的合理费用,如,保管费、乘客承诺的奖励,运输费等。司机归还物品时,乘客应给予合理费用。如乘客捡到其他乘客遗失的物品应将物品交给司机保管,并联系滴滴客服报备。如遇滴滴客服来电问询是否看见其他乘客的遗失物品,乘客应配合寻找。
司机发现乘客遗失物品后,应第一时间用虚拟号联系乘客,积极协助乘客领取遗失物品。无法联系上乘客的,司机因第一时间联系滴滴平台报备,并妥善保管乘客遗失物品。如因司机原因造成物品破损、再次遗失的,司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品领取事宜上,无法和乘客协商一致的,司机应在与乘客沟通后48小时内将物品送至公安部门。如乘客遗失的是生鲜易腐物品,司机联系乘客后超24小时乘客未领取的,司机有权自行处理物品。
据悉,本次公示的征求意见稿由滴滴客服物品遗失专组与平台治理部共同制定,适用于滴滴出行提供的快车、专车和豪华车服务。公示将持续7天,期间,乘客、司机和公众可通过滴滴乘客端、司机端、官方微博、微信对意见征求稿给予意见与建议。公示结束后,两周内,滴滴会结合各方给予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反馈。
6月,滴滴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贯彻出行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逐步开展一系列安全透明化行动。本次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之后,后续滴滴还将陆续公示安全分单策略、疲劳驾驶等平台规则,让滴滴日常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规则更加公开、透明,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