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否认撤离
6月17日下午消息,针对近期外界流传的关于“富士康撤离大陆”等相关信息,富士康科技集团发布声明称,相关流言均为不实信息,目前富士康大陆各园区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无撤资现象发生。未来,富士康仍将持续扎根大陆,深耕发展。
富士康表示,长期以来,富士康都将大陆员工视作集团最宝贵的财富。针对近期个别自媒体刻意曲解事实、恶意抹黑富士康的行为,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集团形象及利益的权利。
以下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声明原文:
富士康科技集团声明
2019.06.17
针对近期外界流传关于“富士康撤离大陆”等相关信息,富士康科技集团严正声明如下:
1、相关流言均为不实信息,目前富士康大陆各园区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无撤资现象发生;
2、作为全球化运营企业,秉持“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的经营宗旨,富士康自1988年投资大陆,31年来伴随改革开放步伐,与大陆共同发展成长;未来,富士康仍将持续扎根大陆,深耕发展;
3、长期以来,富士康都将大陆员工视作集团最宝贵的财富,结合集团“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转型方向,持续推动集团人才“本土化、本地化、年轻化”,助力大陆产业工人转型升级;
4、针对近期个别自媒体刻意曲解事实、恶意抹黑富士康的行为,我们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集团形象及利益的权利。
富士康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197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总裁郭台铭。现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
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2014年12月1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富士康宣布,由于订单不足,公司将于12月24日关闭公司在印度钦奈的工厂。该工厂的1700多名员工有可能面临失业。2016年2月,富士康将对夏普投资超过6500亿日元(约合58亿美元)。夏普董事会全票通过这一收购协议。也就是说,日本夏普公司同意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提出的收购要约。这是日本技术企业有史以来接受的最大一起海外企业收购。2016年8月11日,富士康表示,中国反垄断部门已经批准了公司对夏普的收购交易。这一进展为富士康全面完成38亿美元收购夏普铺平了道路。2017年5月20日,富士康筹建武汉研发中心 目标总投资达百亿元。
2018年5月11日,证监会核准了富士康首发申请。6月17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港市密尔沃基(Milwaukee)建立其北美公司总部。 7月,在硅谷成立新公司Industrial AI System。
富士康被曝裁员超5万人
其实关于富士康的传闻一直不断,早在2019年1月富士康就曾被曝出裁员的消息。有媒体报道,自2018年10月以来,富士康郑州iPhone工厂已裁减超过5万名合同员工。该报道称,由于整个行业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苹果公司代工厂商富士康提前数月裁减了数万个季节性工作岗位。
在此前富士康内部流出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富士康计划将2019年的开支削减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9亿美元)。同时,今年iPhone业务将削减60亿元人民币开支,并计划裁掉约10%的非技术员工,因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富士康的开支约为2060亿元新台币(约合67亿美元)。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富士康招募”发现,2018年11月后,该公众号没有再发布过招聘信息,但在富士康官网招聘页面,仍有各类工程师等职位需求信息。
就近期媒体报道的裁员问题,1月22日,富士康回应长江商报记者称,是为了“配合集团全球布局及客户业务发展需求,不同园区的员工数量调配为集团常规性动作”,在回应中,富士康解释集团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并致力于集团员工的培育与技能再提升,并表示2019年首季度,富士康在大陆部分厂区仍有逾5万人力招募需求。
一、富士康要把iPhone生产撤离中国?官方发声明否认
富士康(海外称鸿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工厂,也是苹果iPhone等产品最重要的代工厂,目前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大陆。日前有报道称鸿海高管在采访中表示只要苹果愿意,他们就把iPhone生产线转移到海外,这一表态也引发了富士康撤离中国的担忧。
不过富士康方面今天发表了公开声明,否认了相关传闻,官方声明如下:
1、相关流言均为不实信息,目前富士康大陆各园区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无撤资现象发生;
2、作为全球化运营企业,秉持“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的经营宗旨,富士康自1988年投资大陆,31年来伴随改革开放步伐,与大陆共同发展成长;未来,富士康仍将持续扎根大陆,深耕发展;
3、长期以来,富士康都将大陆员工视作集团最宝贵的财富,结合集团“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转型方向,持续推动集团人才“本土化、本地化、年轻化”,助力大陆产业工人转型升级;
4、针对近期个别自媒体刻意曲解事实、恶意抹黑富士康的行为,我们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集团形象及利益的权利。
引发撤资传闻的主要是富士康半导体分部负责人Young Liu此前在投资者会议上的发言,他指出1/4的iPhone产能位于中国大陆之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
他说这番话主要是指富士康的海外产能,而且主要是用于应对美国市场,因为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了25%的额外关税,海外生产是规避关税的举动。
苹果官方并没有要求富士康撤离中国生产,实际上苹果CEO库克日前在采访中表示他并不担心这种事情发生,因为苹果从来没被特别照顾,他对中国市场的环境还是很放心的。
库克强调,人们都以为iPhone在中国生产组装,可现实是iPhone的供应链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如果对iPhone加征关税,所有这些国家最终都会受到影响。
最后,库克还以苹果为例,称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到头来会损害所有iPhone供应链上国家的利益。
二、富士康否认“撤离大陆”:仍将持续扎根大陆
富士康科技集团17日发布声明,对此前网络流传的“富士康撤离大陆”信息进行了辟谣,称目前富士康大陆各园区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无撤资现象发生。
对于“富士康撤离大陆”等相关信息,富士康表示均为不实信息。声明指出,作为全球化运营企业,富士康自1988年投资大陆,31年来伴随改革开放步伐,与大陆共同发展成长;未来,富士康仍将持续扎根大陆,深耕发展。
富士康称,长期以来,富士康都将大陆员工视作集团最宝贵的财富,结合集团“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转型方向,助力大陆产业工人转型升级。
富士康还表示,针对近期个别自媒体刻意曲解事实、恶意抹黑富士康的行为,富士康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集团形象及利益的权利。
三、富士康否认“撤离大陆” 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形象
富士康科技集团官方微信号今日发布一则声明,对此前网络流传的“富士康撤离大陆”信息进行了辟谣,目前富士康大陆各园区生产经营有序进行,无撤资现象发生。
声明还指出,作为全球化运营企业,秉持“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的经营宗旨,富士康自1988年投资大陆,31年来伴随改革开放步伐,与大陆共同发展成长;未来,富士康仍将持续扎根大陆,深耕发展;
长期以来,富士康都将大陆员工视作集团最宝贵的财富,结合集团“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转型方向,持续推动集团人才“本土化、本地化、年轻化”,助力大陆产业工人转型升级;
声明强调,针对近期个别自媒体刻意曲解事实、恶意抹黑富士康的行为,富士康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集团形象及利益的权利。
四、富士康将撤出中国?富士康矢口否认,网友:早看清了你的套路!
众所周知,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很多人认为,富士康其实是依靠着苹果做大的,其实这样说富士康并不准确。富士康覆盖了高精电子制造业的许多板块,除了苹果,富士康也是华为的三大代工厂之一,在伟创力因为禁止令停止和华为合作,不再代工之后,富士康成为华为最大的代工厂。
近期有不少媒体曝出富士康准备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对此6月17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于媒体传出富士康撤离大陆区域的消息是虚假传言,富士康大陆园区的生产规划是有序进行的,没有撤资的现象,未来,富士康将继续扎根大陆,深入发展。鉴于最近媒体歪曲事实并恶意诽谤富士康,富士康保留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形象的权利。
那么,之前为什么会一度流传出富士康要撤离中国的消息呢?
富士康很多人都了解,关于以前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消息大家也听过不少,后来富士康开始引进机械手臂代工,减少员工加班,成为一家“熄灯工厂”,而富士康的主要生产工厂在大陆地区。随着苹果销量的不断下滑,富士康近年来已将许多工厂迁往国外。
由于之前苹果在中国和印度的表现不佳,苹果与印度政府签署了协议,将苹果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以此来开拓印度市场,毕竟印度是除了中国以外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于苹果而言,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富士康一方面是跟随苹果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印度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在印度投建工厂。
早些时候,特朗普邀请郭台铭在美国开一家工厂,并给予了富士康优惠政策。富士康四年前已投资100亿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造了第一家液晶面板工厂,并最终为该地区创造了1300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这种种迹象,富士康撤离中国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小编认为富士康是无法放弃中国市场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不管对于哪个行业而言,放弃中国市场都是不智的选择。对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富士康而言,无疑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不过小编也认为,富士康此时发出声明也是因为最近局势的改变,在伟创力停止和华为合作后,富士康和比亚迪是华为的主要代工厂,如果富士康撤出,无疑是给了比亚迪做大的机会,代工厂本就是薄利产业,富士康不会轻易将这么大的单让给竞争对手。并且,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生存状况并不太好,印度的工厂也还没有建成,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郭台铭都不会选择此时退出。
也有网友认为,富士康此时的声明只是因为印度工厂还没建好,是一种安抚的套路,等工厂开工了,可能分分钟就走了。对于富士康此前传出撤出中国宣言,此时又发表不会撤出大陆市场的声明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呢?
五、富士康的撤离和郭台铭的野心
前段时间,在“辞任董事长”、“参选台湾领导人”等一系列重磅消息下,郭台铭和富士康再一次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而近期,郭台铭的一系列言论更是将自己和富士康进一步推向舆论的漩涡。在这背后,也牵扯到中国制造业的危机。
富士康的撤离
近日,郭台铭表示,今年将会把苹果主要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并声称这是受印度总经理邀请。据悉,富士康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首笔3亿美元已经到账,预计今年9月印度工厂将为苹果新品提供装配服务。
事实上,郭台铭选择印度,主要原因一方面应苹果要求希望开拓印度市场;第二个原因便是印度人工也相对更廉价。
此前,高工机器人推送的一篇文章《别让工厂跑了!》已经叙述了在当前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提高的环境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面临着制造业企业撤离流向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富士康此次举动正是印证了这一倾向。
对于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印度人力成本更低,如果苹果需求很大,大量劳动力也可以继续帮助生产。此外,印度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由于无需缴纳20%的进口税,所以更加吸引苹果从中获利。而且目前苹果在印度市场的占比较小,其增长空间与潜力巨大。
2018年,印度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在1.45亿台,而苹果只有170万台,只占了1.2%的市场份额,而据预测,2019年印度手机市场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3.02亿台。
苹果近期在中国市场连连败退,开拓新的市场自然成为其选择,而印度市场潜在空间巨大,正是吸引苹果重金押注印度的原因。
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来看,富士康这座“血汗工厂”早已开始打撤离中国的主意。2018年2 月 5日,富士康就表示正考虑在越南建厂生产 iPhone。
在宣布将工厂迁至印度之前,国内传出富士康大规模裁员的讯息:2018年,坊间传言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计划裁员34万人,缩减开支510亿元人民币。自2018年10月至今,富士康郑州iPhone组装工厂已解雇5万余人。
如果说富士康在印度和越南建厂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的流动,那么富士康将制造业迁回台湾则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5月8日,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度透露,他已经跟高雄市长韩国瑜说好了,“贸易摩擦下,鸿海计划将深圳、天津部分生产线移高雄,台湾可望成为鸿海未来高阶网通、服务器设备的大陆以外市场制造中心。”
不得不说,郭台铭想得挺远的。
在郭台铭看来,台湾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可望成为美国中国贸易的转接口,其中高雄更是Key Position,他也透露,未来天津、深圳生产的硬体产品,也将移至高雄制造。
他进一步指出,必须要找一个第三方、在国中国之间中立的缓冲点(Buffer),过去是香港,而现在看来日本、韩国、新加玻都不可能。这一可能性自然落在了台湾。
而被问到未来会不会把硬体搬回台湾生产,郭台铭肯定的回答“Yes”,未来天津、深圳的产品会移到高雄制造,新厂将朝向自动化、无灯、无忧工厂的方向建造。
如果说富士康将工厂迁回台湾是面对大环境变化的“高瞻远瞩”,那么在美国建厂则是郭台铭认为的支撑这个帝国走得长久的“未雨绸缪”。
正如郭台铭所说,目前台商回流是平庸式的回流,经济学上叫比较利益,就是“今天我回来,有没有比较好、比较便宜?”。而他并不是把老的东西搬回来,那是平庸式的成长,他是要把新的科技搬进来。美国过去不重视当地的劳工,现在美国总统川普非常重视,所以他要所有的工业搬回去,“我们在帮他做的,就是供应链的重塑”。
近期,美国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将很快宣布对威斯康星州进行更多的投资。根据消息来看,郭台铭有可能拿出300亿美元加快在美国投资。除了投资面板外,富士康将会和美国该州合作下一代汽车技术,如车联网和无人驾驶。
但这一举动也无疑招来一些人的质疑。面对富士康在外投资建厂,郭台铭此前面对媒体称:“商人无祖国,市场就是我的祖国”。
有人对此愤慨:“商人不知亡国恨,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也有人表示,这句话没问题,但是存在政治不正确。
作为超级制造大国,全球90%以上的手机和电脑,70%以上的彩电,以及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而这其中,全球规模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其中功不可没。
不得不正视的是:近些年来,以富士康、台达电、索尼、铃木等为首的一些外资企业逐渐逃离中国,一方面,这意味着国产品牌的崛起,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逃离将会影响数十万工人的工作。
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
面对中国人工成本的上升,富士康除了选择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代工业务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机器换人。
“鸿海在10年前就决定要机器人来取代人力,我们公司内部计划在5年内,把这些工人,我们目标是希望能够拿掉80% ,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内也会做到,因为科技已经在这里了。”在2018年6月22日举行的鸿海集团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如是说。
根据工业富联2018年年度报告:目前,富士康及其下属企业共拥有超过8万台机器人,超过1600条SMT生产线,超过17万台的模具加工设备,超过5000种测试设备,第三方开发者3000多位,1000个以上的APP。
公告还显示,通过工业大数据以及工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精密工具智能制造,在提升效益上,富士康的自动化效率提升15%,智能调机换线时间减少10%,实现加工生产过程中85%的智能补正。
此外,富士康率先在精密工具和通讯设备制造领域完成了熄灯工厂的样板改造,对智能工厂建设及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验证,实现了离散制造及无忧生产。2018年已完成改造的熄灯工厂实现营业收入47.66亿元,相较以往生产工序,实现管理效率及毛利率水平的大幅提升。
郭台铭的野心
郭台铭在富士康的去留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接班人是谁更是广受猜测。郭台铭5月10日已表示,他已经淡出鸿海精密,新董事会会经营得很好。至于外界关注的接班人选,郭台铭称,董事会名单通过后将揭晓。
今日,有报道称,两名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已经做好提名其芯片业务负责人刘扬伟出任董事长的准备,以接替计划参加“选举”的郭台铭。
郭台铭之所以舍得退出其执掌的“富士康帝国”,是因为其还有更大的野心:成为台湾地区国民党领导人。他毫不避讳自己的野心,表示未来若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一定会借由个人的经验,帮台商到美国、日本去,带台商到全世界各地,“因为我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我是整个台湾科技岛的董事长。”
郭台铭还强调,在中国与美国之间,要给台湾找到一个和平的、左右逢源的经济对策。
一名长期观察鸿海集团的分析师称,鸿海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它的客户更需要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作为其中的核心人物,郭台铭未来政治上的立场,将影响这个庞大公司,
长期以来,郭台铭在管理上出名的“独裁”。郭台铭的原则是“以身作则,独裁为公”。他每天开会马不停蹄,长时间工作,员工跟着不敢稍懈。“鸿海集团的业务员,没有回家吃晚饭的权利。”一位资深业务经理说。
他也曾对外表示,“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民主是种气氛,让大家都能沟通。但是在成长快速的企业里,领袖应该带着霸气。”
根据最新的公告,郭台铭并非完全退任,而是退居二线。在没有完全解决脱离管理之前,他的一举一动依然关系着这个庞大利益集团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