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历史我们已经无法追溯了,因为那实在是太久远了。风筝不仅在我国十分流行,在国外也很受追捧。我国的山东潍坊就是有名的风筝城,而在美国的西雅图,同样也是风筝的天堂。潍坊人心灵手巧,还将风筝做成一个个装饰品,这样我们走亲访友也是可以作为礼物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创意小风筝吧。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赐筝的生动景象。
风筝可以分为软翅风筝,硬翅风筝和板子风筝这三类。软翅风筝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骨架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升力片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的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
硬翅风筝:骨架由上下两根竹条做成,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能从两翅的端部逸出。板子风筝:即平面型风筝,升力片是主体,无凸出部分,风筝四边有竹条文撑,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
记得小时候我们也会自己做风筝,虽然做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在慢慢的摸索过程中,我们也会知道怎样它才更容易飞起来。我们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准备几根竹条做它的骨架,还有用户彩色的纸来剪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最后用胶和线将剪成的风筝和骨架绑在一起就好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人家的专业做法吧。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他复合材料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纸和丝绢为一般传统风筝的制作材料,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但是纸易破,丝绢贵,而现代科学的产物——尼龙布和塑料膜,成了制造风筝的新材料。
结语:小风筝的发展及其来源大家都了解了吗?这样的风筝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的精髓。不仅可以供我们玩乐,最重要的是它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在里面,同样可以作为家里的装饰哦,还能增添文化气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