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面提到的,导致多动症的确切原因尚未被证实,但目前有超过20项研究证据表明多动症是强烈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的,并且是多种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些研究比较了多动症儿童的一级亲属(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正常儿童(无任何精神障碍的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发现超过25%的多动症儿童的一级亲属也患有多动症,而有大约40%的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的同胞或其他亲属在童年也患此症。
此外,多动症儿童的同卵双胞胎中多动症的发病率(79%)较异卵双胞胎(32%)有明显的增高,多动症儿童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的患病率高于同母异父或异母同父的兄弟姐妹,但都高于一般孩子。近几年来的几项大型双生子研究显示,儿童多动、冲动行为的遗传度为55%-97%,平均为80%。
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在多动症发病中起了主要作用。
2.其他生理因素
下面这些生理因素会提高多动症发病的可能性,但科学家们尚未证实它们单独作用时一定会导致多动症产生。
① 孕产期不利因素:
-母孕期:(尤其是妊娠早期)感染、饮酒、中毒、营养不良、服药
-围生期: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婴儿脑损伤(宫内窒息、分娩时所致脑损伤),和非正常分娩(产程过长、过期产、早产)、低体重量儿等引发的神经发育异常。
-出生后:外伤、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痫、毒素摄入和药物导致的大脑损伤。
以前,科学家认为孕期的心理压力和吸烟可能导致多动症的风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开始对这个结论提出质疑。所以,关于这些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来验证。
② 铅暴露和食品添加剂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中度至高度的铅暴露可以损伤大脑组织,造成大脑功能受损。儿童体内血铅水平过高可能使得孩子表现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儿童对一些食品添加剂的过敏也可能跟多动症相关,例如色素和防腐剂。几项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对非多动症儿童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3.大脑发育
① 大脑结构及活跃度
多动症儿童的前额叶区域(特别是右部)的基底神经节的几个结构(纹状体和苍白球)、中线前扣带皮层(正中前额叶)以及小脑和中央区域结构与其他儿童不同,部分多动症儿童上述脑区活跃度也低。这五个大脑区域通常涉及信息保存、行为控制等功能。
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多动症源自这些脑区成熟的推迟或受损。这些脑区的不成熟、不活跃是多动症儿童的典型特点。
② 脑生物化学
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的大脑产生或者释放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量和常人有异,或者,在大脑神经活动过程中,相关脑区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度与常人不同。
4.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因素不会直接导致多动症的产生,不是多动症的首要原因,但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却会导致一些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更加严重,尤其对于部分儿童可能尤其明显。
(1)家庭因素
包括父母个性特点和精神病理状态、家庭关系和睦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均可能加重多动症儿童的症状。
(2)学校因素
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症状缺乏理解,以及缺少对此类儿童工作方法的指导和支持,会导致多动症儿童在学校承受非常多的负面评判和指责。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发展,导致更多的师生对立,更多的不当行为产生,同时也会加剧多动症的某些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