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折断呢!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奸佞专权。唐玄宗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于是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日趋黑暗,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为了规劝玄宗,在玄宗生日时,把自己撰写的一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的书《千秋金镜录》作为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上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抒发自己坚贞清高的品德,和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张九龄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之所以成为《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是因为《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部分辑录的是五言古诗,而张九龄又是初唐诗人,唐朝开元年间尚书丞相。他忠耿尽职,直言敢谏,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