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频繁
排尿量是肾脏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我们通常的定义是,一夜排尿2次以上才算夜尿多。偶尔的起夜,要看是不是睡前水喝得多、水果吃得多或者含水量多的食物的摄入。若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平时还多伴有手脚发凉、乏力等表现,肯定是身体出问题了。中医认为,肾“开窍于前后二阴、主水、主藏”,它控制着大小便,有管理人体水液分布、储藏、排泄的功能。夜尿频多一般就是肾对水液的固摄功能出了问题。
浮肿明显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有“肿眼泡”,前一天晚上又没喝太多水,就要当心是肾脏出了问题。肾脏是人体代谢水的器官,肾不好,水就会蓄积。所以,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轻者眼睑和面部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或并有胸水、腹水。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无可见的浮肿,仅有体重增加或在清晨眼睑稍许肿胀。重者可全身明显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致体重增加数十公斤。
皮肤瘙痒
到了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一些人出现了皮肤瘙痒的情况,这很正常。但并不是所有的皮肤瘙痒都可以忽视,有些皮肤瘙痒,是在告诉你:内脏出问题了,其中也包括肾脏。当然,肾不好初期无瘙痒症状,终末期肾病时,因体内毒素蓄积导致患者皮肤汗腺,皮脂腺猥琐,从而使毒素在皮肤沉积,刺激皮肤产生瘙痒。
腰酸乏力
腰酸乏力肾出问题最明显的反应了。肾脏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两侧,所以肾脏有病时,会感到腰痛。而且如果经过一个晚上充分的休息,却没有恢复精力,浑身无力,很可能也是肾不好的表现。因为肾不好,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就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
伤肾的5个行为要改掉
经常憋尿
有些人因工作忙而长时间憋尿。可长期憋尿不仅容易引起膀胱损伤,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还极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从而引发尿路感染、肾炎甚至尿毒症。因此,每天即使工作再繁忙,也不要忘了勤喝水并按时如厕。一旦养成了憋尿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肾脏的健康。
吃得过咸
很多人吃菜习惯下多点盐,认为那样的菜才够味,殊不知重口味对健康非常不利。盐,就是让肾负担加重的重要元凶。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掉的,摄入得太多,肾脏的负担就被迫加重了,再加上盐中的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了肾脏功能的减退。科学的每天摄盐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内。
长期熬夜
伤肾,第一名就是熬夜!经常熬夜会危害到身体各方面的健康,使得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更高发。并且,肾脏也同样会受到紊乱、不规律的作息损害。研究表明:相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那些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6小时的人,蛋白尿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肾功能下降速度更快。同时,中医认为,午夜子时是肝脏运化排毒的最佳时间,也是休息的最佳时间。长期熬夜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就会出现血压升高,伤及肾脏。
不爱喝水
好多人嫌跑厕所麻烦,不喜欢喝水,要知道肾脏负责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排于尿中。在肾脏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辅助。长此摄入水分不足,毒素就会在肾脏累积,甚至可以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对全身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然,各种饮料和果汁、酸奶、咖啡等等并不能代替水。这些东西不仅会带来许多激素和肥胖,也会打乱人体的渗透平衡,长此以往,身体从肾脏开始变得更加虚弱。
疲劳过度
研究显示,约有70%左右的肾炎病人发病与长期的过度劳累有关。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加上工作导致的精神紧张,特别容易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而且,当人体过度疲劳时,机体会耗损大量精气以供各脏腑营养运行,如果肾精大量亏损而又得不到补充,就会损害到保存精气的“基地”——肾脏。因此,对于过度疲劳的人群,更需要注意补肾。
做好3件事,肾好身体才好
护好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而且用热水泡脚更有利于养肾护肾。用热水泡脚有利于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而且可以刺激足底的涌泉穴,这是肾经上的要穴,有温补肾经,益精填髓,防治腰酸腿软等功效,所以,坚持热水泡脚可以强身防病,对养生保健有着很大的意义。
慎用药
保护肾脏要从日常生活做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乱吃药。有些人很依赖药物,一点小病就看医生,殊不知,很多药物都有损肾的副作用,就算是中药,也不能长期服用。如果确实有必要,应遵医嘱。专家还提醒,如今还有很多人出于保健的目的服用一些声称可以保护肾脏、补肾的药品、保健品等。其实保护肾脏是不需要额外服用药物的。及时发现肾脏疾病,不滥用药就是对肾脏最好的保护。
多吃黑
在我们日常的健康饮食当中,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食物的颜色更是五彩缤纷,其中,黑色的食物虽然外表并不光鲜,但是,食物营养却是非常丰富。中医认为,黑色入肾,经常吃黑色食物能补肾益精。黑色食物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的肾脏,特别适宜肾虚患者。但也不可多食,饮食应该多元化,各种食物均衡适量摄入才是身体健康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