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几乎有近半数的胃癌都出现在我国,而胃癌在我国癌症发病率中也稳居前三位,排在第二位。为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难道病从口入是真的?自己喜爱的那些美食难道都不能吃了吗?
癌从“口”入,的确有一番道理
胃部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吃进去的食物都要经过胃酸的帮忙,进行一定的消化,然后再进入肠道,在小肠内进行消化、吸收。 但是如果吃的食物“不对”,那么也会对胃部造成不小的伤害。
常见的3种威胁胃部健康的食物,相信很多人的家里都有,而且平时经常吃。
腌制咸菜有着各自的风味,不同地区制作的咸菜口感也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需要大量的盐来腌制。腌制后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会不断升高,过多的盐分也会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经常吃,只会让胃黏膜受到刺激,不断的接触到亚硝胺这种致癌物,增加胃黏膜发生癌变的风险。
油炸、熏制的食物,天气冷了,老一辈人都开始炸肉圆、炸藕盒、熏鱼、熏鸭,准备过年过节的时候吃。但这些食物中恰恰也藏有很多的致癌物质。苯丙烷、环芳烃等致癌物都可能附着在油炸食品的内外,吃进肚子也会给胃部带来刺激。
酒和酒精制品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却也是世卫组织点名的致癌物之一。对胃黏膜而言,酒精会直接对它造成损伤,而且还会增加胃黏膜对其他致癌物的敏感度,如果你边吃炸花生,炸鸡,炸肉圆,一边喝酒,对胃部的伤害也是更大的。
在这些饮食习惯下,中国人的胃已经千疮百孔了。或许这也是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和大家说的是,胃癌的出现还不仅仅和饮食吃什么有关。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胃癌的高危因素还在悄悄地伤害人们的健康。
国人要小心的4个胃癌高危诱因,看看你是否中招?
诱因一:不当的饮食习惯
这一点其实在前面已经详细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平时爱吃那3种食物的人,也该尽量管住嘴,少吃为好。
诱因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
曾有调查结果显示,国人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接近半数。而这种细菌能够在胃部存活,并且不断地刺激胃黏膜,增加诱发胃癌的风险。
中国人喜欢合餐制的饮食习惯,也是“促使”幽门螺杆菌不断传播的一个途径。饭桌上不用公筷,不分餐被国人视为一家人谁都不会嫌弃谁。但这恰巧可能在用餐时因为筷子上粘的唾液等传播病菌,以至于“一人感染,全家中招”。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高胃癌发病率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诱因三:慢性胃病不当回事儿,久治不愈
正所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胃癌的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对有慢性胃病,尤其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都可能成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当人们出现这些胃病后,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也可能让胃病不断加重。胃黏膜不断受损,修复的过程中,也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更容易诱发胃癌。
诱因四:对胃癌早筛的忽视
胃镜是目前筛查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早期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很多人害怕胃镜检查,排斥胃镜检查。哪怕存在胃溃疡、胃炎等疾病,也不愿意定期检查胃镜来了解病情。只是检查B超或者CT,很难发现早期胃癌的踪迹,以至于,最后确诊时已经是胃癌中晚期,追悔莫及。
日本和我国同属亚洲国家,饮食习惯也算是接近,但是在胃癌面前,他们却能将死亡率降到20%左右,也是得益于对胃癌早筛的重视。
全球近半数的胃癌都在我国,人们也该好好的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是哪里做错了。所谓的癌从“口”入,只是其中一个诱因罢了,这4个高危因素,也该逐一纠正,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