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质,可直接毒害肝脏,增加患肝癌、乳腺癌和食道癌以及肠道癌风险。喝酒没有安全剂量,即使少量喝酒也会增加患癌风险,提高全因死亡率。因此拒绝喝酒,男性和女性每天酒精摄入量分别不能超过25克和15克,尽量做到滴酒不沾。
2、发霉的食物
发霉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这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质,一次性大量摄入可造成急性中毒,导致肝衰竭;长期小剂量接触可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发霉的玉米和大米、发霉的花生和食用油等都含有太多黄曲霉毒素;使用时间较长的竹木制品如铲子和筷子,由于细小食物残渣可在裂纹中残留,从而发霉变质,增加黄曲霉毒素含量。
因此远离发霉食物,食物不能在高温且潮湿的环境中储存,一个月清洗一次冰箱,避免食物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筷子和木铲子用完后应立即清洗沥干,每隔一周消毒一次,三个月更换一次筷子。
3、腌制食品
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后会跟胺类相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增加患胃癌几率。食物腌制一段时间后再吃,因为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下降。喜欢吃腌制食物的人群应搭配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能抑制亚硝酸盐合成。
4、烧烤
肉类跟炭火接触时,经过高温烤制或熏烤可产生苯并芘,苯并芘覆盖在食物上又或是经过油烟吸入体内,特别是烧焦和烧糊的部分苯并芘含量更高,长时间吃含苯并芘的食物可增加患肺癌、直肠癌和胃癌几率。因此应少吃熏制、烧烤和高温油炸的食物,选择低温烹调方式如蒸煮炖或凉拌。
5、超过65℃的热水
超过65℃的热水如汤、功夫茶和饮料等,被归纳为2A类致癌物,可灼伤食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由于黏膜反复受到刺激而造成慢性损伤或炎症,提高患食管癌几率。因此不能贪图一时刺激而吃刚出锅的食物,等降到65℃以下时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