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较多,尿毒症中毒症状、少尿等出现较早,加上血管条件差,故透析治疗开展宜早。大多数学者主张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开始时间早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当血肌酐420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10~15 ml/min、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或尿毒症症状明显时即可考虑透析治疗。
目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有两种——长期规律血液透析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具体选用何种方式要依据肾病科医生对患者全身状况、血管条件、生活能否自理、居住地点与医院距离以及家中卫生情况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替代治疗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其生存率仍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无论采用何种透析治疗都应把握个体化原则。
研究报告透析治疗中发生高血压占63.0%、低血压占24.7%、无症状性低血糖占20.6%、昏迷占9.6%、心律失常占5.5%、失衡综合征占2.7%、心搏骤停占1.4%,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感染、骨病等。如何处理好上述并发症是提高DN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造瘘时机很重要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的保障,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管病变,故造瘘手术宜早进行,可以让临床医生有一个预知判断,如果建议在一年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就应先做好动静脉内瘘的吻合术。
血液透析通路一共有三类:第一,自体瘘,第二,人工血管瘘,第三,深静脉置管。
其中,自体瘘和人工血管瘘在手术完成后都是完全埋在体内的,没有露出皮肤的部分。但是深静脉置管不同,它在皮肤外面有两个接头,一般红色的接头负责把血液引出来,蓝色的接头负责回输血液。即使不透析的时候,患者在体表也会有“异物”,不仅不美观,而且患者洗澡、活动不便,同时还容易发生血栓、感染等并发症。
透析为什么要造瘘?
动、静脉瘘的目的是使血流量充足,因为动脉血流量大,但是内径小,而静脉内径大,但是血流量少。做透析的时候,既需要动脉内径的血流速度,也需要静脉血管的内径,所以做动、静脉造瘘使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使静脉动脉化,直径和血流量都可以达到要求,使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起到了很好的透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