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消费者钟女士的丈夫在中江县“六喜珠宝”给她买了一枚19万元的钻戒。六喜珠宝店出具的正式发票显示:钻石颜色级别为H,净度级别为VVS1。之后钟女士在他人建议下委托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对该钻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钻戒的颜色级别为K-L,净度级别为VS。钻石连连掉级,与珠宝店协商又不成功,钟女士无奈之下诉诸法律。经法院审理,判决六喜珠宝销售行为属于欺诈,六喜珠宝除退还19万钻戒价款,还要赔偿钟女士57万元(根据《消法》相关规定三倍赔付)。
消费者大呼判得好,但六喜珠宝也深感委屈,他们说钻石的证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H VVS1,怎么变成我们欺骗消者费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这次事件中,钻石等级掉了多少,以及对钻石价格的影响。
钻石颜色从H到K,掉了三级,从“几乎无色”直接成了“微黄”,根据色级价差,每掉一级,价格要跌15%-40%,而且钻石越大跌得越多;再说净度,从VVS1到VS,掉了二级,价格还要再撕掉一大块。难怪专业人士称钟女士手中的19万元钻戒其实只值5万。
这天差地别的品质和价格在消费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这已经不是同一颗钻石了!哪家的证书敢这么写,简直是胡编乱造!
其实不用想,钻石从业者一听就知道,这是被称为“业界毒瘤”的EGL证书,来自欧洲宝石协会,该协会宣称自己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是钻石评级的一把好手。但是它也最擅长放松评估标准,提高钻石参数,把低等级评成高等级——这样的以次充好无异于欺诈。再加上他们的证书同样使用GIA的评估术语,使得他们的证书更具有迷惑性,很久之前Rapaport集团就已经将EGL证书拒之门外了。这次事件里的钟女士,就是上了EGL证书的当。
据钻石业界人士估测,时至今日依然有超过10万颗钻石经过了EGL测评,配备了EGL的证书。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到手一颗过高评级的钻石。而我们给消费者提出的建议就是——认准GIA证书。
GIA证书是美国宝石学院为钻石颁发的证书,他们首创了4C标准,评级也相当严格,绝无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而且他们的防伪做得非常好,每颗钻石腰上都有一个镭射码和证书编号相对应,消费者只需要在网上输入这个编号和钻石的克拉重量,就可以查到该钻石的全部信息。最重要的一点是,GIA和我国国检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国检也在使用GIA的评级标准。这无异于给我国的钻石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因此我们希望消费者在购买钻石时,除了选择喜爱的款式和合适的价格外,更应该选择带有GIA证书的钻石。只有拥有了最严格的保障,才能“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