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关键词必须与网站内容有相关性。SEO早期曾经流行在页面上设置甚至堆积搜索次数多但与本网站没有实际相关性的关键词,也曾经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带来不少流量。现在这样的做法早已过时。网站需要的不仅仅是流量,更是有效流量,可以带来订单的流量。靠欺骗性的关键词带来访客却不能完成转化,对网站毫无意义。这样的排名和流量不是资产,而是负担,除了消耗带宽,没有其他作用。
如果你的网站想卖“上海律师服务”或者“特效减肥茶”,就不要想着靠“世博会”或“刘德华”这种关键词带来流量。抛开难度和可能性不谈,就算搜索这种不相关关键词的访客来到网站,也不会买你的产品或服务。
当然,这不一定适用于某些网站,比如新闻门户或纯粹依靠广告赢利的信息类网站。很多门户类网站包罗万象,内容相关性判断也比较模糊。对这些网站来说,只要有流量,就有一定的价值,网站并不依靠本身的转化赢利。
2、搜索次数多,竞争小
很显然,最好的关键词是搜索次数最多、竞争程度最小的那些词,这样既保证SEO代价最低,又保证流量最大。可惜现实不是这么理想的。大部分搜索次数多的关键词,也是竞争大的关键词。不过,通过大量细致的关键词挖掘、扩展,列出搜索次数及竞争程度数据,还是可以找到搜索次数相对多,竞争相对小的关键词。
研究搜索次数比较直接、简单,Google关键词工具及百度指数都提供搜索次数数据
竞争程度的确定比较复杂,需要参考的数据较多,而且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搜索次数和竞争程度可以大致判断出关键词效能。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关键词效能高的词获得好排名的可能性较高,可以带来更多流量。
3、主关键词不可太宽泛
这实际上是上面两点的自然推论。关键词宽泛,竞争太大,所花代价太高,搜索词意图不明确,转化率也将降低。做房地产的公司,想当然地把“房地产”作为目标关键词,做旅游的公司就把“旅游”作为目标关键词,这都犯了主关键词过于宽泛的毛病。
一般行业通称都是过于宽泛的词,如“新闻”、“旅行”之类。把目标定在这种宽泛的词上,要么做不上去,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上去却发现转化率很低,得不偿失。
4、主关键词也不可太特殊
选择主关键词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太特殊太长的词,搜索次数将大大降低,甚至没有人搜索,不能作为网站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