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会给学生建立档案,将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的成绩,荣誉以及惩罚等全部记录在档案中。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身份,是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最基础的途径。可以说,它是个人政治面貌、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记录,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档案的使用场合很多,涉及到工作方面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入职国企,事业单位等;涉及到生活方面如落户、办理准生证、房产过户等;涉及个人利益如养老保险、工龄计算、住房补贴发放、考公务员等都需要档案。
所以老师曾经说不要惹是生非,档案会跟你到老,真的不是吓唬你的~
2、还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档案应如何处置?
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办理离校手续的时候,如果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明确的人事档案存放地,学校会将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通过“邮政EMS标准快递”形式转递至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你会得到一个报到证,作为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
3、档案可以存放在非户籍就业地吗?
是可以的。从2015年起,档案都是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档案只能转到生源地,但是如果你所在单位具备人事档案保管的权限,那么档案就可以直接转到单位进行管理,或者可以找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代为保管。
4、毕业生可以自行保管档案吗?
不可以。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严禁个人保管自己的人事档案。档案长时间在自己的手中,档案就会变成“死档”,不能移交。需要使用时,是不受承认的。
5、如何选择档案存放地?
(1)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
(2)学校: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3)符合要求的第三方代理机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等灵活就业的毕业生。
(4)如果就职于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档案由本单位保管。
6、毕业生档案存放收取费用吗?
存档费用不收取。从2015年起,相关规定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各地将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7、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哪里查询?
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高校毕业生,都可进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网站,查询、咨询各地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