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说到工龄问题不得不说档案,因为工龄本身就是跟着档案走的,一旦脱离档案,会直接影响到工龄和收入,工龄直接关系到后半辈子的退休金。
档案是什么?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个人档案中所记载的工龄,关系到职工个人在医疗、养老、住房等险金计费方面的问题。
工龄与档案的关系
档案必须由工作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管理。完成报到手续后就算就业了,个人身份就由在校学生转变为社会人员,开始计算档案工龄。
档案工龄不仅对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用,对在企业(包括私企)工作的人员也是有用的,比如一些晋升或者深造是有工龄规定的,必须满一定的工龄才能参加,这个工龄往往需要档案管理单位证明确认,而档案管理单位需要根据档案工龄来确定。
并且退休时计算工龄,也是根据档案工龄来计算的。
如果你的档案出现这三种问题,就会影响你的退休:
1. 档案遗失
2. 档案不知道在哪
3. 档案在自己手里
因为平时几乎用不到档案,导致很多人对档案不重视,直到要办理退休时才发现自己的档案早已不知去向或者档案无效。
档案出现这三种情况怎么办?
档案丢失可以补办,档案不知去向也可以查询,如果档案在自己手里则需要重新激活。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办理。办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你的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