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种情况仅限于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交纳社保的情况。
没有职工档案会吃亏。
最重要的是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
有视同交费年限职工主要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的国有企业固定工,上山下乡知青务农时间,国家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
这些档案一旦丢失,很难补办,需要查找相应的证明材料证明有效才可以,非常麻烦。
第二,个人档案要跟退休工龄相符起来。
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劳动合同、招用工手续和解聘手续的纸质档案材料。社保里的缴费年限必须跟职工档案组合起来。
相应的招用工手续如果丢失,如果是缴纳社保之后的缴费年限,一般可以通过查找原先招用工信息、手续等方式补办。
第三,退休工龄越长,退休金越高。
退休工龄实际上就是指我们的缴费年限,根据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越高。
不过除了交费年限之外,也有交费指数等因素会造成各人之间的养老金差异。总体而言,养老金计算公式还是非常复杂的。
相对于职工档案,提以下建议:
第一,职工档案一定要委托到当地的公共就业机构和人才交流机构管理。
不要经过个人转递,档案管理机构可以拒收。可以有效防止丢失的风险。
第二,要将本人的职工档案一定要从就业开始理顺好,做到所有档案材料都不缺。
否则退休时来回奔波非常麻烦。
而且有的情况会因为档案缺失,导致缴费年限少认,自己会吃亏的。甚至会出现丢失职工档案无法退休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本人的档案。
个人档案和退休金、退休工龄有直接关系么?
1、退休金,现在应称为养老金。养老金的多寡,直接影响我们退休生活的质量,是每人都关心的问题。
那么养老金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六个方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退休时所在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基数等。
在社保缴费年限中,包括两类。一类是实际缴费年限,也就是你掏了多少年真金白银。还有一类是视同缴费年限,就是说虽然你没交钱,但认定视同你交了。
2、即然你没交钱,那么凭什么认定你交钱了呢?这时档案的作用就显现了。
对企业职工而言,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前(1992.10-1995.12,各地时间不同)之前参加工作的;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言,在2014.10之前参加工作的。
根据档案来判定是否能确定你有视同保险缴费年限(又称视同工龄)。如有,应该有多少年视同保险缴费年限,甚至你参加工作时间、应该何时退休都由档案中的资料来确定。
换句话说,对于前面时间节点之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档案非常重要,也你的养老金的多少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