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就业报到证
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学校将按照就业协议书的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就业方案,就业方案审批通过后,将核发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俗称报到证或派遣证),由毕业生在毕业前在学校领取。
就业报到证,全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是由教育部印制,教育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毕业生调配部门签发的毕业生就业证件。报到证一式两份,分别称为就业报到证和就业通知书,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到单位报到,就业通知书则放入档案内封存。
用人单位和高校以就业报到证为依据接转毕业生的档案,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的迁移手续。
(二)报到证的派遣原则
1.打印报到证前已就业
(1)就业单位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具备接收档案能力的单位,报到证派遣至签约单位;
(2)就业单位为私企、个体等不具备接收档案能力的单位,一般情况下,报到证派遣至疆内毕业生派回生源地(州级)人社局,疆外毕业生派回生源地(县级或市区级)人社局(非师范生)或教育局(师范生);
2.打印报到证前待就业
打印报到证前已就业或未按时提交就业材料,均视为待就业,待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派遣至疆内毕业生派回生源地(州级)人社局,疆外毕业生派回生源地(县级或市区级)人社局(非师范生)或教育局(师范生);
3.私企就业与待就业的报到证差异
私企就业后,报到证虽然会默认派回生源地(档案随之寄送),但在报到证备注(报到证右下角)会有不同。私企就业的报到证,备注为私企的单位名称;待就业的报到证,备注为在规定时间内回生源地人社局报到;正常毕业的定向生,备注为定向;未正常毕业的定向生,备注为回生源地人社局报到(办理完违约缴费后可领取报到证)。
4.生源地的定义
生源地,生源地以户籍为标准,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对于以不同户籍多次参加过高考的考生来说,以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生源地以教育局的系统信息为准。从2016年起,以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
(1)本科生的生源地
本科生的生源地是指高考时的常住户口所在地,一般为在哪个省市(自治区)参加高考,就是哪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源。对于高中异地(办理了异地的集体户口)的情况,以原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
(2)研究生的生源地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毕业生,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如毕业时能明确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则生源地确认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PS:在疆内高校派遣报到证时,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系统以户口所在地作为派遣依据,即户口所在地约等于生源地,部分毕业生将户籍地址作为户口地址录入,由此导致的派遣信息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的,责任由毕业生本人自行承担,并非派遣信息错误或打印问题。
(三)就业报到证的作用
就业报到证对毕业生非常重要,关系到毕业生的户口落户、档案转递、干部身份、工龄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