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学中建立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科目了,在我国,对档案管理这门学问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那个时候,研究的方式还是很直观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百业待兴,旧中国的档案管理经验又不是很充足,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我们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学习后,我们的档案管理才趋近系统化、科学化。
那我国的档案管理学形成初期有哪些标志呢?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出版了13本关于档案的书籍,其中代表性的书籍有1935年周连宽的《县政府档案处理法》;1936年程长源的《县政府档案管理法》等等。

而后1950年10月苏联的档案专家来到了中国,介绍了它们关于档案工作的理论与经验,这对我国档案学的研究与档案工作的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苏联的工作理论进入我国后,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而且沿用至今。
一、统一管理
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原则在进入我国后,成为了我们研究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而现在很多企业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理念和这一原则有诸多类似之处。
二、全宗理论
这一理念的引进,使档案实体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档案的收集、查找、统计、保存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档案馆
在档案学成立初期,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在档案室上,很少有对档案馆的研究,所以苏联的档案馆建设经验,对于我们有不少借鉴之处。

其实啊,我们在学习与借鉴苏联档案工作经验的时候,多多少少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情况,尽管我们很快的纠正过来,但是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要正视这些错误,毕竟古话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嘛。
而现如今,企业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很好的承接了档案管理学的特点,既有了统一管理的能力,还有档案查找、档案收集、档案统计等等的功能,同样推动了档案管理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