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正是因为有关方面的四轮禁令,才让中国半导体产业意识到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与此同时,也令业界各方意识到,华为海思的“备胎”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芯片设计环节。
受此影响,近两年国内半导体投资和创业活动开始从设计环节扩散到制造环节,并逐步向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各个领域延伸,以实现更深度的自给自足能力。
在今年四月份,一家民营芯片代工企业荣芯半导体正式成立。8月4日《晚点LatePost》消息,近期荣芯半导体已经完成一轮融资。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在这轮融资中,珠海通沛、民和资本以及红杉资本中国等参投。
而在新一轮融资后,荣芯半导体的注册资本达到2.32亿元,国内互联网巨头美团也参与了此次融资。
截止目前,荣芯半导体仅仅成立4个月,市场估值就达到了95亿元人民币,公司90%的股权由青岛国资委所控主体持股。
除了美团、青岛国资委所控主体之外,荣芯半导体的投资人中还有中国光学龙头企业韦尔股份的创始人虞仁荣。
综合来看,这家芯片代工行业新秀的投资阵容可谓是既华丽又多元,既有政府身影又有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荣芯半导体还与中国一流学府清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而言之,荣芯半导体的成立堪称黑马诞生,至于该公司的后续发展情况如何,还需要业界持续关注。
相比该公司的未来,笔者更关注的其实是荣芯半导体成立背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变化。
正如前文笔者所言,受华为被封锁一事的影响,国内高度重视起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制造、设备、材料等领域,并立即加快了布局的速度。
不同于前些年在全球市场大刀阔斧地并购优质资产,现阶段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所作所为,才是能够令国产芯片走向自力更生的最稳妥的方式。
当然,笔者并非否认并购优质资源的做法,但在根基没有筑牢的情况下,过于盲目的收购和扩张,只会令高楼塌得更快,业界的前车之鉴已经有很多。
目前国内与海外的博弈状态依旧不对等,不过一旦有所突破,中国半导体产业将有效抵御有关方面扩大禁售范围的风险,一步步实现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