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覆盖速度,笔者相信2021年年底之前,鸿蒙系统就能不负华为所望,实现3亿设备覆盖量的目标。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即便如此受欢迎,仍然有部分消费者质疑鸿蒙是“换皮系统”。
不少消费者在升级到鸿蒙系统后,都在感慨这款国产操作系统的流畅度;
而有些消费者却无视华为已经开源的鸿蒙底层代码,仅凭鸿蒙系统的交互界面与此前的EMUI区别不大,就判定鸿蒙是安卓的换皮版。
对此,华为官方已经多次公开解释,鸿蒙不是安卓的换皮,也不是iOS的拷贝。
日前,就连人民网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并在其中为华为正名。
根据人民网发布的文章内容显示,华为鸿蒙并非“安卓换壳”,这样的说法“大大低估了华为研发鸿蒙系统的抱负与付出”。
相比之下,华为未雨绸缪多年研发出的鸿蒙系统,与谷歌安卓之间有两大明显的区别。
首先,华为在有意识地“去谷歌化”。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鸿蒙系统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安卓体系,很多代码还是基于安卓开源项目。
不过,虽然两款系统都有使用安卓开源项目,但要明确的是开源社区中的安卓代码并不完全属于谷歌,还属于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厂商以及个人。
对此,华为王成录在今年1月份就曾公开表示:“今年10月份,鸿蒙系统第三阶段的开源代码会上线,其中来自安卓开源社区中由谷歌贡献的代码几乎没有了。”
其次,在使用安卓开源项目的同时,华为还在鸿蒙系统加入了开源鸿蒙。
开源鸿蒙与鸿蒙系统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对标的是安卓,而前者则面向的是AOSP开源社区,属于系统底层。
当鸿蒙在底层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实力后,才能够逐渐摆脱对安卓开源项目的依赖,彻底实现独立自主。
但无论是鸿蒙系统还是开源鸿蒙,都是市场新秀,实力有限,因此鸿蒙系统在现阶段仍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安卓开源项目。
除了基于安卓开源项目之外,如今的鸿蒙系统还需要依赖安卓的系统生态。而这正是摆在鸿蒙系统完全国产化道路上的两大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