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场缺芯潮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且已经从汽车产业蔓延至智能手机、游戏机以及小家电领域。
受自然灾害、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缺芯潮有可能持续至2020年。
随着物联网设备、5G、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全球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晶圆代工厂的产能无法及时跟进,导致多类芯片的市场缺口也越来越大,部分产品的交货期限也一延再延。
受此影响,芯片价格不断上涨,笔者了解到,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目前汽车芯片的价格普遍上涨10倍到20倍。
笔者还了解到,部分型号的电源管理芯片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上百倍。
虽然供不应求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符合经济学原理,但难免有个别投机者会趁机浑水摸鱼,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不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产品价格上涨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日前,央视就针对缺芯问题发声,国家终于出手。
笔者了解到,央视财经半导体行业哄抬物价的行为评论道:“缺芯不是抄芯的理由。”
的确,虽然抄芯能够带来高收益,但恶意的涨价势必会引发市场价格混乱,加剧市场恐慌的情绪。
同时,真正需要芯片的企业只能大量囤货,从而导致市场缺芯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在晶圆代工厂产能迟迟提升不上来的情况下,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情况是,晶圆代工厂产能提升幅度过大,在未来造成产能过剩的状况。那么大量囤积芯片的企业仍然会受到不小的损失。
因此,综合各种可能性来看,炒芯的价格违法行为需要被立即制止。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中的信息可知,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物价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根据价格监测以及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芯片价格的经销商立案调查。
随着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大,有关经销商一旦被查出违法行为,损失肯定会大于背负高风险获得的收益。
故而,笔者建议仍然在炒芯或者正计划炒芯的经销商,立即悬崖勒马,并尽己所能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