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大教师对于数字化学习的价值认同和深度挖掘还不够,高品优质的区域资源建设平台以及有效的教学应用模式尚不完善,数字化学习成为常态化应用面临诸多困难。
“学生能否运用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能否用更多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学习的自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行为。”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红认为,教师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重要载体。
青岛天山小学开发建设的通过自动录播教室录制生成“课堂实录”视频资源;青岛七中建立“学生作业交互中心”,通过学校公共平台向学生适时推送学习资源;青岛二十六中生物学科使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一一验证着借助信息化手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也发挥了更多作用。未来教师的角色将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导学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引导教师主动运用技术改进教学,促进课堂重构,变革教学方式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环。
王红认为,要增强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和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前,青岛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创新教师培训课程,推进教师对数字化环境与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在应用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探索实施新的教师课堂教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涵盖符合教学基本标准、信息化资源教学制作、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学生过程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现代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