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一出来,就要开始忙碌报考志愿的事了,选择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有些同学一头雾水,而有些同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所以就很有目标的去忙碌,也不用家长多操心。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分钟真的是很给力,因为这样就可以自己做主,完全不用麻烦父母。假如真的去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学习起来一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也是成为了多少大学生羡慕的对象。兴趣是人的第一老师,只有对专业产生兴趣,才会去热爱这个专业,才会用心去学习专业知识,即使再给他一百次机会,他也还是会选择这个专业。
二、当时没有主见,身边同学报什么,我就报什么
没有主见,跟风的同学其实一点也不少,高中的时候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目标明确,而到了这个时候,往往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你说学医,好像我也不排斥,学教育类专业,我也能行,当个老师还是不错。这样也可以,那样也行,都是一半一半,完全发掘不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所以看着大家报什么,我觉得行我也就报,最后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到了大学真正学起来那分钟,才知道这个专业学习的知识,我一点也不喜欢,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现在的专业,一定要在高三报考志愿的时候好好琢磨,不至于到现在这个样子。
三、我不喜欢我的专业,但是父母给我的压力太大,逼不得已
我想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同学,他想去外省学校,想去学计算机或者环境工程,但他的父母由于太爱他,不准他出省,父母认为当医生和当老师不错,于是叫他只能报这两个专业,别的专业一律不准报,他没有办法只好妥协。父母爱孩子我们都可以理解,但这样的爱太沉重,除了给孩子压力还是压力,完全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根本不顾及他的感受。强扭的瓜不甜,逼着孩子去学习他不喜欢的专业,他学起来也只会感到痛苦。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肯定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机或者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