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故事一:俞敏洪被人抢劫后的故事
这曾经是新东方老师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必讲的一个段子。
说的是俞敏洪曾经被人抢劫,劫匪给他注射了给大象用的麻醉剂。这个麻醉剂有多厉害呢?与他同行被注射的人,都再也没有醒过来。可是俞敏洪却半懵半醒地就醒过来了,还去报了警。后来,他被送到医院里抢救,抢救醒来的第一件事,你猜他做了什么?
他让医院的护士考他几个单词。考察了几个单词,俞敏洪都还记得,这下他放心了。他说,相比金钱,脑子的知识,更让人安心。
在这世上,没有什么你所得到的东西,真正是你的。钱、房子、家庭、事业,全都如此;但是却有两项除外——健康的身体、和脑子里的知识除外。
有人问俞敏洪人为什么要学习?他的回答很简单:学习东西,就像攒钱;多学一点,心里就能踏实一点。
02 故事二:一个逃婚3次的姐姐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发生的地方,是在中国某个环境落后、信息闭塞的十八线小县城。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表姐。
”你的姐姐又逃走了,这一次希望她不要被找回来……“
因为家庭原因,重男轻女,表姐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打工的钱一半寄回家里,供养2个还在读书的弟弟。17岁的时候,父母要求她嫁给村里一个30多岁的汉子,因为收了人家的礼金,用来还她弟弟在外面的高利贷借款。
姐姐不肯,就被姑父姑母锁在家里;后来逃婚3次,又被找回来3次。被找回来的原因,因为表姐没有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警察给抓回来的。
对此,“我”为自己的命运感到庆幸。父母读过书,没有那些重男轻女的偏见;而“我”读了书,来到大城市,经济独立,带着父母在也不用受那些乡亲的冷言冷语。读书,让“我”明白独立、自由的意义。
03 故事三:一个卖手机的小伙子的故事
在学校对面的数码大楼里,我曾经认识了一个和我年级相仿的小伙子。
他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一直在电子城里帮人卖手机,卖了2年之后自己掌握一些渠道,就搞了一个柜台开始单干。当年,小米手机还未出世,各大商场里还是三星和各种山寨机的天下;那时候适逢山寨机的市场火爆,他个月卖手机的利润,最高能达到二十多万。
当我带朋友去他拿手机的时候,他经常会给我聊起他以前的一些经历。
我至今还记得他当时的一句感叹:“有时候,我不明白我那些同学,上大学有什么用;出来累死累活也就那点工资,还不如他这出来做生意的来的强……”当时的我,其实还是有点认同他的观点的。
但是随着3G手机的普及,没过多久,那栋大楼和国内山寨机的市场一起凋敝。
再见到他,他说自己已经打算回老家了。
如果你问我,最后一个故事有什么意义,现实如此,那么读书不就是没有意义吗?这里,我的大学院系的老院长,曾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这样说道:
“其实大学里很多东西,学的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很多的知识看起来又枯燥又无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他们?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
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那是因为在他那个年纪,相比读书——他锻炼了很多在社会上打拼、赚钱的能力,所以他们也同样获得了成果。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和这样的人比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