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的同学整天埋头苦读,学习到深夜很晚,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而有的同学看似平时不怎么用功,放学后就去打篮球,学习的时间不是很多,成绩却能保持的挺好。
我们很多时候把原因归结为智商,但经历过的同学却归结为:效率。
1、找到并抓住自己的黄金学习点
每个人都有个人属于他自己不同的最佳用脑学习时间点,因其学习、生活、生理习惯的不同,其最佳用脑时间也不相同。
有的学生上午精力充沛,思想特别集中,学习效率最高,下午则精力开始衰退,晚上精力最差,属于"百灵鸟型";有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只有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是最佳用脑时间,这个时候思维格外敏捷,即使学到很晚也不会感到困倦,属于"猫头鹰型";还有的则不分白天你黑夜,某一段时间内精力特别旺盛,某一段时间又颓废不已,属于"间断型"。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在一天当中自己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并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黄金学习时间点,把自己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上要抓重点,懂得取与舍
很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导致自己除了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学习。
但是,排名靠前的同学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每天在放学之前就已经把作业完成得差不多了,只把自己不太懂或者不会的留到家里仔细分析理解,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预习、复习,甚至还有给自己一点娱乐的时间。
对于这种学习上的"马太效应",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呢?
答案就是,利用好时间最重要原则,不要试图把所有的学习作业都做好。
找到自己觉得最重要的那部分,然后给自己设定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它。
只有学习效率提升了,你的学习效果才会在不延长时间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提升。
学习上最忌讳的就是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没有效率,直接导致很长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事情。
3、执行永远要比计划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做计划,而忽视执行的困难,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
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根据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制作一张完美的学习计划表,但在自己执行的过程中却会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
从第一次目标失败,然后一次一次的失败,最终那张完美的计划表被高高挂起。
因此,我们的时间管理表必须与我们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其作用。
二、如何做好大考来临时学生的时间管理
大考来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生的情绪都变得比平时更加紧张了。
如何的做好这段时间的有效管理,按部就班的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复习,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
一位老师曾说:我站在讲台上,经常看到那些重视听课、善于听课的优秀学生全神贯注,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种神情就是他将来成才的先兆。
一个优秀毕业生在谈到他的学习经验时说:学习上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我认为45分钟是最重要的。
课堂45分钟汇集着老师们对于考试总结出的各种"知识点"、"考点",而这些重点则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的。
所以,越临近考试越要重视和紧跟老师的课堂讲授节奏,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节奏。
2、自习时间是关键
一般情况,学校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自习课,如早自习、课间自习、晚自习等。
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拉开差距、弥补不足的关键时间。
科学研究表明,人一天当中做事情效率最高的时段是早晨。
因此,早自习适合大声的朗读语文或者英语。建议每次早自习安排二至三项语言学科的背诵记忆。
课间自习一般适合用来进行高强度的习题训练和自我省察。
大考临近的习题训练应主要以错题为主,只要把平时考试出错的通过强化训练加以改正,就没有难题了。
课间自习还要学会自我省察,就是要善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等进行反思。
晚自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复习当天内容,解决当的疑问。
利用晚自习进行复习可以及时巩固当日学习内容,顺利地完成作业,解决当天存在的疑问或不足,避免疑点和难点的拖欠。
3、善于利用身边的短时间。
在很多学生看来,一些短小时间似乎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不然,短小的时间也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短小的时间一般包括吃饭前、坐公交、课间休息、自习课等时间为10-20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
这些时间可以用来记忆一些经常记忆、反复记忆的公式、单词等碎片化的知识点,主要是用作知识点的强化复习与印象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