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研究生导师朋友耿分享了他一学生的故事。这个学生叫余,性格十分内向,毕业后不适应社会和职场,就选择了考研。因为他会写,专业知识掌握也很扎实,所以耿导师觉得他也许适合走科研路线,就决定录取他。当时做这个决定,其他导师都建议他不要,但他第一次带学生,还是想尝试。一开始挺顺利,慢慢地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这个学生和其他研究生相处得不好,几乎每次要合作项目研究,都会闹气。慢慢的,这位学生就被孤立了。耿导师期间帮了他很多,可是人际关系方面,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帮。这位学生后来心理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就退学了。
而在这里说这个事,其实就是要提醒那些可以逃避社会、逃避职场、逃避社交关系的学生,考研后,也会涉及到合作问题、专业交流问题、社交问题,所以,如果是要逃避这些而考研,一定要慎重。
第二类:想要通过考研实现人生逆袭,拿高工资和高职业。
有些学生考研的目的,是把考研当作“龙门”来跳。以为考上研究生并且顺利毕业,就能实现人生逆袭,能够找到一份高职位的工作,拿到高薪。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非常无知的。
要知道,研究生毕业能拿到高薪高职位工作,除了研究生本身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过硬外,专业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再者,一个企业能出高薪来让研究生担任高职位,肯定是因为研究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而你是不是那个人,这是不确定的。
所以,如果是抱着要通过考研实现人生逆袭,这类学生要谨慎。因为也有不少研究生毕业即失业,抱着这样的想法,最终失望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类:毫无阶段性规划,纯粹是出于从众心理。
学生如果本身毫无目标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结果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考研,就从众跟随一起报考,往往是要吃大亏的。
举个例子,我之前认知一个学生,就是因为身边朋友都考研,所以就跟着考。因为她笔试能力不错,面试时表现也很好,所以就被录取了。读研期间,因为她本来就不是出于兴趣,或者想走科研路线而报考,专业更是出于容易考才选。最终,她读研两年,实在坚持不下去就退学了。
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读研名额,辜负了导师的信任,自己也白白浪费了两年青春时光。
所以,星主要提醒这部分学生,如果毫无阶段性规划,纯粹出于从众心理,那么考研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