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禁止高考复读生或者反对高考复读的人群的核心观点是由于高考复读生与应届生同样竞争,觉得复读生高考更具竞争力,从而造成应届生损失升学机会的群体。从某个方面来说,的确,每个省市一旦复读生占比过大,而复读生在升学竞争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那么肯定会影响到应届生的升学,但没有具体的升学数据可以佐证。
比如2019年贵州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9万人,其中应届生31.86万人、往届生(复读生)7.14万人,复读生占比为18.31%;同样2018年贵州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8.02万人,其中应届生31.38万人、复读生6.64万人,其中复读生占比17.46%。从连续两年的数据来看,贵州省的复读生占比在18%左右,但高考录取并没有公布复读生的录取数据,从普通大众的常识来看,复读生的本科升学率肯定远超应届生的本科升学率,但绝对不可能达到100%,据个人多年的部分统计数据来观察,复读生的本科升学率估计会在60-70%之间,这只是纯粹的估计。
那么复读生复读的理由是什么呢?我想大概也逃不出如下两大理由:一是因为本身成绩比较差,高考不理想,想复读获得更好的成绩;二是因为个人的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或者目标高校成绩未达标,放弃其它的录取目标,选择复读再行高考升学。
在我的记忆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位美术生,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央美术学院梦想,连续考了7年,最终如愿以偿。
最后我们聊一个问题,高考禁止复读或者反对高考复读,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吗?非常明显,这个观点是无法站住脚的。我们要记得这个问题:一是高中并非义务教育,不能禁止复读学生选择复读的权利;二是高考并不是只对应届高中考生开放,它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高生、职高生)、社会上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所有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是可以高考的,譬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出现了14岁甚至12岁的神童少年。
既然高考是面向社会,只要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者应试水平达到了高考要求的全体社会公民,都可以参加高考,那么反对复读的理由就已经不再存在了,即使存在,也失去了其根基。目前有些地方,对于高中学校招收复读生行为的清理,其实于法理上来说,是说不通的,学生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招生进入,那么就不能随意取消别人的学籍。
当然,公办学校的复读生招生规模可以适当提供一个参考性指标或者招生比例,但有些地方对于民办的高中学校也限制学校的自主招生权,这个不太合适。就事论事,高考复读在目前的高考政策条件下,不是反对就能有效,而是要合理引导,希望已经升学的学生,尽量还是选择被录取的高校学习,而不能随意放弃。
2020年高考,比如东北大学有50多人被录取没有去报到,估计绝大部分是选择了复读,这样的浪费的确不应该,据说还有985高校有超100人没有报到的,对于这部分群体,适当以政策引导实有必须,而对于高考失利、没有被录取,或者放弃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群体,给予允许复读的权利是不可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