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不是不想学好,而是缺乏自制力
在学校里,老师们究竟教什么?除了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和规矩 。
知识和方法,孩子能存到脑子里,从学校里、从老师那里带走;但是,规矩却不一样——换了个环境,规矩就变了,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
有的孩子过去在学校坚持的一些好习惯,换了个新环境,到家里不坚持了。学习靠着外界的“逼迫”,还没有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一类孩子学习成绩,在换了学习环境、换了老师之后,就极容易出现成绩滑坡现象的原因。
而这个时候,许多孩子也并非是不想学好、不爱学习,有时候常会“鸡血一段时间”,但保持一段时间积极的态度之后,就又回到了“原形”——自制力不够,是一大问题。
解决自制力这件事,家长一定要要求孩子,做好一贯的学习原则;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要保持、坚持,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老师需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这样的孩子,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将来的成长上,才更容易保持住优秀的劲头。
02 孩子缺乏学习的目标,缺乏动力是问题
“我为什么要学习?好好学习究竟有什么用?”
和不少青春期的孩子,曾经谈心的时候,我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认为,缺乏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动机,也是许多初中孩子,出现成绩的波动,甚至导致下滑的原因。
以前听过很多人说,孩子的学习成绩要看天赋。
而我一直认为,天赋高的孩子有是有,但是这不意味着只有天赋高的孩子,成绩才好。决定孩子成绩差距的,过去的努力程度、细节习惯、基础等等,其实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其实意志力,对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来说,非常关键。
我们遇到过不少,小学时候成绩平平,但是到了初高中却突然逆袭的学生。
通过观察他们,你会发现——在学习这件事上,他们的意志力往往很强,比如:学到12点,大多数人觉得真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但是学习好的同学往往并不会这么想。他们甚至10点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主动“熬”到12点。
为什么呢?这就是学习目标清晰与否,带来的学习动力上的区别。懂得确立学习的目标,将目标转化为压力,压力诞生动力,动力促进意志力。
这是步入中学的学生,需要逐步理解、掌握的一种能力。
03 偏科问题,造成孩子面对学习的自信不足
孩子的偏科要尽早重视,偏科问题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往往是对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打击。
从小学步入初中,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一些孩子的英语基础差,尤其是一些男生,物理化学数学成绩都不错,可英语、语文老考个不及格——就因此对学习,开始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这种抵触情绪的根源,是孩子面对学习困难时,缺乏合理的指导方法、缺乏信心导致。
当孩子偏科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老师应该怎么做?
我的看法是,首先要在孩子的弱项上,多多鼓励孩子,看到孩子每一次努力后,获得的进步;少因为孩子一考不好,就做出打击和批评。通过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安排合理的学习目标、计划,树立起一种成长型思维,非常关键。
因为其实孩子偏科现象的本质,还是对于这样的弱科,缺少方法、存在学习误区所致。
“偏科,也意味着这是你成长空间最大,最容易提分的科目。”
希望家长能把这一句话,告诉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