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做好课堂笔记有哪些好处呢?
1、记笔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光听不记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要想在听课的时候记好笔记,就必须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这在客观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内容上。
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它可以调动眼、耳、脑、手一起参与学习活动,更容易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记笔记有利于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我们只能是从头到尾去的去翻教材,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抓不住要领,效果不好。如果在听课的时候,记录下讲课的提纲、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话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复习时对照笔记,既有系统、又有条理,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
1、要明确应该记录的内容。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复习,在消化学习内容时,有一个回忆的依据。根据这个目的,就要明确哪些东西需要记,我认为主要应该记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老师补充的重要内容。再一个就是老师点出的最容易混淆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三是老师归纳总结的分散在各课各册书中的内容。
2、记笔记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记笔记的时候,有的同学习惯在每页笔记的右侧三分之一处划一条竖线,三分之二的篇幅作课堂笔记用,三分之一的空白处留作复习时整理笔记用。下一步,就是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了。
常用的课堂笔记方式有要点式、提纲式和图表式等。
比如:不必把老师讲课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住知识要点,对老师所讲的重要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等内容,用关键词语概括以后再加以记录,这就是要点式。
像历史这样条块比较清晰的学科,我们可以采取提纲式记录,以老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先记下章节的大小标题,再用大小写数字按讲课的内容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这样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像学习地理、生物等学科时,我们可以采用图表式记录法,就是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中的主要内容画出关系图,或者大致列表说明。这样就比单纯的记文字要形象得多,记忆也更深刻。
3、要掌握一些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书写速度太慢,必然会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影响记笔记的质量。所以,不必把每个字都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自己能看得懂就好。
可以简化一些字和词,总结一套自己熟悉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上面两个点下面一个点代表“因为”,“上面一个点下面二个点代表“所以”等,可以很好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避免连自己都看不懂。
4、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要保持心情平静。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想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记不下来,就先放那,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段空白,课后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5、课堂笔记课后要及时充实完善。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把遗漏的地方补全,把错别字纠正,把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同时把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笔记就变得更加完整、充实。
另外,要注意的是课堂笔记一定要做到简略、重点突出。如果记的内容过多,占用了思考的时间,反而会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
做好记笔记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最好是每一门课程都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功课的内容,避免混乱。再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