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主学习能力
补课的时间一般是在孩子假期或者休息的时候进行,而这段时间原本是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补课班把假期占得满满当当,回家之后,孩子只要按时完成作业,就算是完成了假期的任务。
在这期间,补课确实能够巩固知识点,解决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甚至能够更加深入地讲解一些难的知识。
但是,孩子不会自行回顾知识,不会自己去探究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这就导致成绩和补课挂钩,自主学习能力减弱。因此这种孩子,一旦某一个科目没有报补习班,那个科目就会很差。就像,一直活在舒适区的孩子,永远学不会打破困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对此,家长可以适当地减少孩子补课的科目,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安排学习。
同时,在假期的时候,孩子必须有一大块时间自行安排学习,并且学完之后要求孩子跟家长基本复述学习内容。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对补习的依赖,也能增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02 总结归纳能力
大多数的补习班都会分发一些学习资料或学习大纲。这些资料,一般都是老师总结出来的规律或做题的套路又或者是知识点的归纳。补课班的老师针对这些资料进行讲授,孩子们就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知识框架。
同时,老师还会在讲课的时候,给孩子们指出做题容易错误的地方。孩子们做题的错误率就会降低。
虽然这样能够让孩子既掌握知识,又懂得做题。但是一旦孩子离了那份资料,离了那个提醒,他的学习是否还能优秀地继续下去呢?结果大多数都是否定的,孩子们缺失了自己总结归纳的过程。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就会减弱。面对需要自己总结归纳的知识,焦虑、着急就会涌上心头,导致崩溃。
孩子们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掌握了学习的技巧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结归纳的能力是终身的,而知识框架和错题提醒只是一时的。对此,家长应该尝试让孩子自行总结出每一章的重点和知识框架,再对比老师的知识框架。把缺乏的部分补充进孩子自己的学习框架里,最后一定要让孩子使用自己的框架。
每一次复习都让孩子加深一次印象,自己的框架能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面对错题,让孩子不要一味地去问老师,先对照答案,自己对题目做一个解析。总结出自己对这道题的想法,从一步到另一步的套路,自己才能真正地把一道题目掌握在脑子里。
03 时间管理能力
因为补课把一整天的时间切割得很碎,因此孩子们很难把剩下来的时间规划好,甚至是规划完成。一次次失败之后,孩子们会对时间规划产生挫败感。
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们对时间概念越来越弱,对自己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不清楚。所有的学习任务没有办法好好地规划,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做了半天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