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教育部提出鼓励中小学推出延时服务后,不少省市都已经积极响应,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延时服务。只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问题频频出现,比如家长质疑收费标准、家长无法正确认识到延时服务的社会意义等等。
为什么时至今日,延时服务仍然饱受争议?
在自愿不自愿的问题上,始终无法明确划分
在延时服务提出时,中小学一定已经明确告知家长,这是一件完全自愿的行为,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校和老师没有权利干涉和对家长施压。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家长们对于自愿这个字眼就存在诸多疑问。如果我的孩子没有参加的话,老师会不会带有偏见呢?如果班级里只有我的孩子成为例外的话,其他同学将会如何看待我的孩子呢?
同样,这样棘手的情况就像是班主任在家长群中兜售商品,家长迫于无奈也要购买的道理是一样的。家长们总是觉得延时服务获得的金钱都全部进入班主任口袋,但实际上,真相并不是如此。很多老师都是费力不讨好,补贴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延时服务和课后补习发生冲突,家长们难以取舍
90%的中小学生在放学之后,要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比如特长补习、学校内容补习等等。虽然每门兴趣班每周只有1~2节课,但因为学生要补习课程的数量多,就导致每天放学都要奔赴不同的补习班。
这样的情况早已经成为常态,当小学生上学的那天开始,他们就被套上了枷锁,任由家长摆布。但当延时服务被提出来之后,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课外补习班。如果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延时服务,就没有剩余的时间补课了。
因此,很多家长就会非常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好,一方面担心班主任在延时服务的过程中给其他学生“开小灶”,一方面又不想放弃那些已经坚持很多年的特长班。这还真是一个两难选择。
分析:
在进行延时服务的时候,不只是家长存在很多疑问,对学校和老师有诸多不满。就连很多教师也抱怨连连,抱怨自己费力不讨好,抱怨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被压缩。但是迫于服从学校的安排,又不得不默默承受。
班主任无法理解:家长很空闲,但不到天黑不接孩子!
在安徽省一所小学里,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报名参加了延时服务,每天放学之后,老师就看管学生们在班级里自觉写作业。虽然学校规定,延时服务的放学时间不能早于17:20。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17:00之前将作业全部完成。
但班级里所有的家长都好像是互相约定了一样,不天黑都不会来接学生回家。导致大部分学生要在班级里无所事事,但由于学校要求保持纪律,小学生们的状态就是趴在桌子上等父母来接自己回家。
并且,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情况,而是天天都如此。只要有一个学生家长没有来接学生回家,班主任就要陪着他一起等。难免会让班主任在心里生闷气,学生们的作业都写完了,家长们怎么就这么忙,都不来接孩子。
有一天班主任实在是忍不住,就委婉地和家长沟通了一下才得知,班级里70%的学生家长都是自由职业,根本没有下班这一说,他们几乎都是在家里看电视,等到天黑了之后才来学校接孩子回家。
家长们给出的理由就是:孩子在班主任的看管下无疑是最放心的,他们又能自觉写作业,又不需要自己操心,与其说把孩子早早地接回家干扰自己休息,莫不如等到接孩子的最后时限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