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虽然很多学生都用拿到好成绩的决心,但是却缺少相应的为之付出努力、持之以恒的毅力。想要达成好的成绩,往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孩子平常习惯性的积累,以及足够的耐心,克服自身的惰性,往往成为关键。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对学生强调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要有钻研精神,很多时候我们一些同学觉得自己学的慢,就很着急;但是学习本身就是没有捷径的一件事,多做多练是必须,急于求成往往是惰性的表现。
02 拥有一定的“学习前瞻性”
如今很多同学抱怨学习的一大问题,就是老师上课听不懂、下课作业多。那么,尖子生们是如何做好上课听懂老师的课程,放学之后很早就做完作业,甚至补习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呢?
大部分老师其实可以发现,学习优秀的孩子,其实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学习前瞻性”。
老师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前看一遍,上课便有了印象,于是就能快速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课后将要布置的作业,反正都在同一本练习册上,有时间就提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完成了。
在看似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往往是这一部分尖子生的学习秘诀。
03 打造清楚自身的“目标”
而正是拥有了这样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对学习的内容,尖子生们往往能做到提前预习;另一方面,尖子生们往往就很了解自己每一项学习的目标,从而能够放下一切“无关紧要”的任务,包括集中精力在某一两门学科的突破上。
也因此,尖子生们才能做到各科均衡发展,又能在某一门科目上参与“竞赛比拼”,得出令众人羡慕的成绩。
而很多孩子不努力学习,或者努力学习效果却不明显,这往往和孩子缺乏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目标与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同学在付出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考虑一个问题:
也就是你自身的学习态度、目标、方向,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