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完作业/试卷检查的习惯
很多时候,考试结果并不能展现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成绩。因为很多同学因为马虎、不够细心,导致粗心丢分,所以卷面成绩往往会比自己的实际学习成绩低很多分。
但是考试是结果性考试,只看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在最初的环节就杜绝粗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作业时就养成写完后第一时间检查一遍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考试的时候也通过检查,能有效降低出错的概率。
2.时间规划的习惯
很多家长喜欢大包大揽,帮孩子规划好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这样做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学习任务轻看不出来,到了初高中,不具备自主学习时间规划能力的孩子学习会越来越吃力、任务一多就不知道该先学啥,而这时候父母往往也没有能力帮忙了。
所以,在小学时期,父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制定学习计划并完成,这样的孩子拥有足够多的学习自主权,会越来越出色。
3.整理错题的习惯
关于错题,我们的文章已经讲过很多遍了。这里还要再强调一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养成整理错题的好习惯。
错题是孩子不会的地方,把这些不会的搞懂比去做新题要有意义得多,提分也是最快的。
介绍一个整理错题的好方法。把错题摘抄到错题本上之后,分析错因,把错因也写在一边,这样可以明确看到自己是为什么出错,再把正解写在下面。
完成错题整理之后,还需要不断对错题进行复习,这样才能逐渐掌握这些易错知识点,在考试中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