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期复盘学过的知识的习惯
人的记忆特性决定了我们会不断忘记自己新学的东西,如果连续7天不复习,那遗忘会达到90%以上。想要减缓遗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复习学过的知识。
很多同学重视学习新知识,不重视复习,这就会导致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之前学习的东西全忘了,到期末考试了,翻开书,还得重新再学一遍。
小学时课业压力较轻、学习内容较少,不定期复习的弊端还不是很明显。到了初中,每一科需要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如果没有定期复习这一步,期末很难完成整个复习计划。
2.记录并背诵错题的习惯
从小学开始,各科老师都会要求同学们准备错题本,但真正把错题本利用起来的同学很少。
错题本不应该是走走形式、抄抄错题就可以了的。
错题是同学们不会的题,也就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需要额外重点学习的地方。学会一到错题,比新做10道题效果还好。
整理错题时,要在旁边标注上自己的错因,比如是知识点不会、还是粗心引起的错误,然后把错题的错因背下来。等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不出错。这样,考试成绩就会提高一大截。
3.读书和写日记的习惯
调查发现,有读书习惯的孩子,抗压力往往比同龄人更强一点。看的书多了,见过书中人物的经历及他们遇到的挫折和对待挫折的态度,在自己遇到挫折时,就不容易沉浸在其中一蹶不振。
而写日记,可以增加孩子的反思能力。在写日记时,反思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有反思才能有进步。
初中三年有很多次考试,不仅仅考的是知识,更是抗压能力,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沉浸在考试失败的情况中出不来,势必会影响自信心和学习状况。有读书和写日记习惯的孩子,自信心更强,性格里更有韧劲,面对考试失败,走出来所用的时间更短,这样他们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好,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