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酒腿?
“酒腿”,又称“酒泪”、“酒脚”和“挂杯”。斟好酒后,轻轻摇晃,让酒液在酒杯壁上均匀的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这并不是酒腿,稍微等会儿,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略为鼓起的水迹,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一条条小河,看起来就像“长长的细腿”,这就是酒腿。细细的、长长的,人们将它形容为“酒腿”,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2、酒腿是如何形成的?
葡萄酒的大部分成分是水,其他重要物质有矿物质、多酚类物质、糖、酸、甘油和乙醇等。其中水和乙醇对酒泪的形成尤其重要。乙醇比水挥发得更快,而且它的极性比水的弱很多;另外,乙醇属于表面活性物质,所以在葡萄酒的酒液表面会聚集更多的乙醇分子,比水分子的数量还要多。乙醇的挥发速度比水要快很多,尤其是在酒液比较薄的地方,比如残留了少量酒液的杯壁上。
总的来说,水的表面张力比较高,它习惯于吸附其他的分子。乙醇的表面张力比水的低,而且它的极性更弱。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比纯净水的要低一些。因此,当葡萄酒中的乙醇开始挥发之后,酒液表面的乙醇分子浓度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酒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最终形成一个表面张力梯度。出现这样的梯度后,下层酒液中的水分子就会自动往上移动到液体表面,以缓和表面的张力。于是,在一杯葡萄酒的主液面上,就会形成一圈高低表面张力区,随着乙醇的不断挥发,高低表面张力区会不断扩大。
不过,高低表面张力区之间的牵引力并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所以杯壁上的液体最终还会慢慢流回到主液面,形成所谓的“酒泪”。液体的这种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就是著名的“马伦哥尼效应”(MarangoniEffect)。
酒泪真正能展示的是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因为酒精(即乙醇)是酒泪形成的主要因素,所以酒泪的多少和持续时间都跟它密不可分。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其酒泪也就越多,酒泪的持续时间也越长。由于酒泪是由酒精挥发引起的,而外部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都会影响酒精的挥发速度,所以这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酒泪的形成。温度越高,酒精挥发得越快,酒泪也就越容易形成。如果想要阻止酒泪的出现,可以尝试把酒杯完全密封起来。酒杯被密封后,由于酒精无法挥发,酒液就能维持均衡状态。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用不同的葡萄酒来进行这样的试验,进一步验证酒泪形成的科学原理。
3、酒腿和葡萄酒的品质有关系吗?
很多人都认为酒腿的出现跟葡萄酒品质有关,其实,酒腿现象的形成反映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只能说明酒精、剩余糖分的含量高低,不能说明酒质高低。 葡萄酒的酒精含量越高,酒腿形成的速度越快,持续的时间也越长。这是由于同样时间内,酒精含量高的葡萄酒酒精蒸发量多,由于重力的作用,酒液向下滑落的的速度也快,而只要酒精蒸发一直进行,酒腿就会反复形成。
酒液当中的剩余糖分量与酒腿的数量和粗细并无关系,但会影响酒脚的滑落速度。葡萄酒的含糖量越高,意味着酒体越粘稠,表面张力和引力也相应增大,酒脚滑落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酒中的其他成分也与酒腿现象有关系,微量物质、还原糖、甘油、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物质等这些构成酒体的因素,虽然不是造成酒腿现象的主因,但对酒腿形成的速度、密度、酒脚的粗细、滑落的快慢都有影响,反映着酒体的粘稠度和酒中成分的丰富性。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酒以外的因素,那就是酒杯,玻璃杯表面的附着力没有水晶杯强,所以水晶杯的酒腿要比玻璃杯漂亮,而无论什么酒杯如果没洗干净就一定会影响到酒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