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口可乐曾经的假想敌“百事可乐”来说,它起初的竞争对手也是可口可乐;当它能与可口可乐分庭抗礼时,它的竞争对手上升为全行业的饮料公司;当它走出国门并获得市场追捧时,竞争对手此时也可以说是自来水公司了。
有三个阶段,如同百事可乐刚进入市场时,它将可口可乐视为竞争对手,这时,它需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是创业初期,这一存活阶段,获得顾客比获得利润更重要。当百事可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稳定了自己的商业模型时,它的竞争对手升级为全行业的饮料公司,第二个阶段为创业中期,也是盈利期,这时获得顾客青睐和盈利同样重要。第三阶段,则为快速发展期,这时,百事可乐如同一个霸主,缓缓张开自己的羽翼和爪牙,这一阶段,是创业后期,也是成熟期,它的竞争对手已经是自身属性的源头:自来水公司。
在商业中,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其格局,而格局决定了其品牌在商业中能走多远,餐饮业说简单了,无非“吃饭”二字,但餐饮业麻雀小而五脏全,其中的创业者也是需要面对存活期、盈利期和成熟期三阶段。
对餐饮人来说,创业三段式中存活期尤其重要,第一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对后面的盈利期和成熟期非常致命,所以,餐饮人步入餐饮业后,想清楚如何面对自己第一波敌人是当务之急。
开局之上:老板看的是利润、厨师看的是产品、员工看的是氛围、顾客看的是消费体验,起初不对等,自然无法绘好当初蓝图
ABC三人打算合伙开一家骨头饭快餐店,A是大老板是三个人中最大的投资人,他觉得用旧的品类去切入市场,会相对容易,品牌有风口,而成熟的品类在市场中更容易满血复活,在新消费时代,无论品类新旧,只要给顾客眼前一亮的东西,消费者还是会去选择。
B是一位有十几年快餐经验的大厨,A找到B就是因为自身缺乏餐饮从业经验,两人是多年好友,臭味相投自然达成共识,为了使团队更加完美,B给A引荐了C,一位餐厅职业经理人。
三人聚在一起,A分析了当今快餐市场,就着之前和B沟通的快餐品类三人定下了基本方案,由于店面已在背靠写字楼、面向居民区的商住混合餐饮街找到位置,接手后简单装修即可,三人打算在一个半月后开业,主题是给人眼前一亮的快餐店。
简单商定后,三人就此别过,A准备资金、设计店面招牌和各种VI,C去负责招人和联系各类供应商并负责合同证照类工作,这其中最重的思考自然交给B,一位十几年大厨,由他来设计小店的命脉:产品。
B听从A说的,要设计一份给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快餐,在眼前一亮这个问题上,分歧挺多的。比如一个女孩子,要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得化妆、发型、衣着,意思就是说,不换人换外在。厨师出身的B在设计一份让A眼前一亮的快餐时,厨师思维之下自然想得不太全面,B觉得第一是换好的食材,第二是换好的盘子,第三给旧菜起一个新名。
思维不对等,是矛盾之开端,眼前一亮这个词,有说外在,有说内在,也有说内外兼顾,而B做了外在:换盘子、换菜名;也做了内在:换更好的食材,B觉得这是内外兼顾。
但B辛苦拟定的方案,在A看来,这其实和市场中老套的旧人穿新衣并无太大不同,如果一眼能让顾客看出旧人,哪怕穿多少新衣也是无事于补。
面对A的质问,B觉得,你想要什么效果怎么不早说?
A觉得,你怎么不问清楚?
其中的矛盾,B和A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以为你知道。
“我以为你知道”这个词是所有合伙人沟通上最大的痛,A是老板,他在思考问题时更多的是以消费者视角但更重视利润,B是厨师,在思考问题时更注重产品体验,在创业合伙项目中,老板看的是利润、厨师看的是产品、员工看的是氛围、顾客看的是消费体验,起初不对等,自然无法绘好当初蓝图。
“我以为你知道”这个词在修改方案时就会变成:B觉得,我不知道A到底想要什么,我十几年的厨师生涯,什么菜没见过,眼前一亮就是我做到的。
A觉得,虽然我不是餐饮从业者,但我也是一个开了几十年眼界的消费者,这不是新店该有的眼前一亮。
这时,三人第二次碰面距离一个半月之期只有半个多月了,这时,C进来打了圆场,今天把产品确定,问题解决,半个月后就可以进入试营业。
开局之下:打造眼前一亮的重拳不仅仅是产品思维,更是要重构消费体验
对于B的方案,A觉得B的做法仅仅是比别人领先了一步而已,这在当今餐饮业中,比别人领先一步是不够的,经过ABC三人对利润、产品、消费体验重新沟通后,三人对中式快餐做了以下改革。
1)、突破预期常规认知
将消费者认知的传统骨头饭的印象“肉少、价格越来与贵、味道一般般”重构,打造一份“肉多、价格实惠、味道好吃”的重视快餐店
2)、打破行业潜规则
料理包横行的时代,虽然造福了千千万万的餐饮小白,但是我们就要打破行业的潜规则,用开放式厨房,让消费者看到我们的做餐过程。
3)、重构认知
骨头饭,市面已经泛滥成灾,B作为餐饮老司机,自然能重构骨头饭旧认知,在鲁菜做法之上,保留传统鲁菜黄焖鸡的同时再重新改良出用脊梁骨做的“酱骨头饭”和“酱排骨饭”并作为主打,在差异化上埋下了品牌英雄产品之伏笔。
4)、堂吃+外卖
作为快餐店,开通“堂吃+外卖”是一个必经之路,可以大大提高每日的销售额。但是快餐类必须要打造专供品,在食客觉得划算的同时,薄利多销,用数量取胜。
5)、标准化+手工大改变
骨头饭作为快餐,自然出品时间非常严格,B作为餐饮老司机要把握好进攻消费心智“快准狠”和“新鲜超好吃”,还要让消费者微笑,对于没有标准供应链配送的新店,B觉得其实也不难,他做了两点改观。
其一:标准化改革
每天开业前将脊梁骨、配菜、各式味汁按份备好,每份脊梁骨、配菜、味汁的分量都有数据并且做好单份分离,在厨房出品操作时,将流程再分解,配菜定岗后,脊梁骨做熟制作为一个岗位,加配菜和味汁、加脊梁骨作一个岗位,做好各程序分工协作。
其二:手工展示
要做好现做、新鲜好吃这个点,除了厨师因素外,B觉得还得让顾客能看到,所以A将厨房设计成开放式厨房,让顾客可以看到厨师的抛锅炒制,在定岗分位和产品分解后,这一切经过厨师的加热来融合,黄焖鸡传统的各类特点全部被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