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自动驾驶”模式?这就像是我们开车,刚开始学习时,把开车的动作拆解,踩刹车、打火、放手刹、踏离合、换挡、松刹车、踏油门、打方向盘,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每个动作经过多次的练习,慢慢我们会连贯操作,会驾驶汽车,当我们开了无数次汽车之后,这一套操作流程烂熟于心。超车、转弯、急刹、躲闪,我们都能做,根本不用思考如何换挡、如何踏离合、如何点刹车,这就是“自动驾驶”的模式。
还比如我们打字,双手放到键盘上,打什么字,说来就来,真要你说出哪个键是哪个字母,竟然就记不起来了,这就是“自动驾驶”。
开餐厅也是一样,采购、开门、早会、备餐、招待客人、拢账、打烊、下采购单,作为一个餐饮老板,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每天重复同样的经营思路,完全已经形成“自动驾驶”,甚至不用思考就知道干啥,这样的重复怎么可能让一个人成为行业的高手,怎么可能有大的发展?
那些拍案而起的老餐饮人习惯于“口味最重要”的经营逻辑,不就是典型的“自动驾驶”吗?
所以,要想做到突破认知,要想做到刻意练习,第一步就是关闭“自动驾驶”模式,重新拆解每天的工作,每个节点有没有优化提高的可能;重新审视经营思路,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职业的足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爱好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就是因为职业运动员会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拆解每个动作进行优化和提升!射门、侧踢、倒勾、颠球、停球,每个动作练习无数次,精益求精,达到最高水准。而足球运动爱好者呢?踢球的时候随心所欲,完全是“自动驾驶”,习惯怎么踢就怎么踢,所以踢无数次的球也不过是业余爱好者,与专业的运动员相差甚远!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开一辈子的餐馆也没有多大发展,有人两年就能做成全国连锁。
第二步:走出舒适区
从能力和认知这个维度划分,一个人会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在一个人的能力之内,就像是我们学会开车一样,“自动驾驶”就是我们舒适区的极致表现,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做起来很轻松、很舒适,几乎是无意识的自动完成。
学习区会略微超越一个人的能力范围,但是努力学习提高可以够得着,这个区域往往需要一个人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会带来一定的不舒适和痛苦。
恐慌区就不同了,它是一个人的能力盲区,比如你开了一家餐馆,现在让你掌管万店连锁,远远超越了能力范畴,从舒适区跨到恐慌区,人会害怕,不可控,能力遥不可及。
一个人每天的学习和练习,就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舒适区,但我们必须要明白,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是我们进步和提高的唯一路径。
做餐饮的舒适区在哪里?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工作日常!我们牢牢掌握的经验常识!我们烂熟于心的经营思路!比如说:10年的经验让你知道菜品的口味最重要,口味最重要是你认知的舒适区。当别人告诉你门头很重要,菜单很重要,营销更重要,定位定命运,这个时候很多人不舒服了,脱离了认知舒适区,开始极力反抗,始终不能进步。
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往往会让一个人得到提升,尝试着接受被舒适区抗拒的新认知,就是在进步、在提升。
第三步:敢于牺牲短期利益
舒适区不仅让一个人舒适,而且会有既得利益,比如说稳定的收益,比如说精神上的舒适,比如时间上的富裕。
一家湘菜馆,到现在依旧采用手写点菜单,耗时耗力而且还有很多管理漏洞,但是老板习惯了,员工习惯了,更换数字化点单方式就成了难题,为什么?要花钱购置设备,刚开始员工不熟,效率会降低,牺牲了金钱和当前的效率,很多干了十几年的餐饮人会拒绝更换。结果,智慧餐厅一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还停留在手写菜单的餐厅连怎么消失的都弄不清楚。
再比如说认知的提升,从以产品为核心,到门头、菜单、定位、选品、营销、私域流量成经营重点,需要餐饮人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的,要牺牲掉金钱和休闲娱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