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就是事后把经营信息录进去,收集起来。在没有系统的时候,人是“不知不觉”的。有了很简单的信息化系统后,就能实现信息化,这时候是“后知后觉”的。数字化餐厅最典型特点就是数据实时化,信息在产生的那一刻进入系统。这时候人是“时知时觉”的。智能化餐厅的标志,就是做到“先知先觉”。比如,今天可能下大雨,通过信息提前预知,就可以早点做促销,在中午就释放掉备货。
先知先觉需要两个数据支撑。一个是以往销售额:去年、上个月这个时间的整体业绩。另一个参考因素则是天气预报数据。根据预估情况,管理者做出相应的物料和人员配备。尤其在如今外卖营收占比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门店受天气因素影响更大。在下雨、下雪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外卖可能出现爆单、翻倍增长的情况。
首先,重视顾客体验是餐厅的未来趋势。从国内的餐饮经营状况来看,起初大家关注规模化发展,后来是产品主义、品质为先,未来考验的是,餐饮企业能否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体验。其次,效率问题在疫情期间凸显了出来。疫情下的三座大山让餐饮企业叫苦不迭:一是房租,二是人工成本,三是食材成本。房租是固定成本,而人工、食材都是可变成本。
疫情出现后,很多餐企都在思考如何提高人效。这就需要靠利用智能化设备,从餐厅的品类设计,门店的规模设计,人员配比的设计,操作的智能化等角度来提升人效。
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整体经营如此一个庞大的概念,也适用于小企业吗?在使用系统的时候企业不分大小,投入不分大小,只要系统符合企业经营情况,用心经营就可以带来效益。
如今的系统动辄都是几千个功能,对于初入行的餐饮经营者,首要应该从哪里切入?就普通企业来看,最基础的环节就是:收银、后厨把菜单对上,以及核对账单。再往前走一小步,就是沽清。库存、堂食、外卖的三方联动,自动对某一个品类沽清。美团收银会根据餐厅实时销售状况,自动为经营者做分析和预警。
中国的餐饮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连锁企业的发展优势已经从规模优势,转变成了技术优势。各个企业都需要把技术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方面去努力。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各餐饮企业加大线上化力度,更重视外卖、尝试新零售、直播等业务,这些都是基于数字化转型而实现的。未来的餐饮业,将面临更明显的数字化转型、多元化服务创新趋势。